在上個世紀的日本對外侵略戰爭中,中國和朝鮮在民族危亡的歷史時刻,都出現了一些出賣民族利益的叛徒,給本國造成了深重的災難。后來人給他們分組排隊,出現了“民國四大漢奸”“偽滿四大漢奸”“朝鮮四大朝奸”的說法。對于前面的兩組,許多人都耳熟能詳,但對“朝鮮四大朝奸”可能相對陌生。那么這些人都是誰呢?
首先說“民國四大漢奸”。
汪精衛、陳公博、王克敏和王揖唐
一是汪精衛。這家伙長得一表人才,位列“民國四大美男”。早年也是有志青年,刺殺攝政王載灃失敗后,在獄中賦詩“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擔任過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武漢國民政府主席、國民黨副總裁等,宣揚“反共睦鄰”“東亞聯盟”,“當悉其全力,與友邦日本協力”。
二是陳公博。曾為中共一大代表,后脫黨成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九一八”事變后,鼓吹“中日問題,用軍事難以解決,應該走外交途徑”,充任偽國民黨中央執委常委,成為汪偽政府的第二號人物。
三是王克敏。早年任清國駐日大使館參贊,民國時期擔任中國銀行總裁、財政部長。抗日戰爭爆發后,出任偽臨時政府行政委員會委員長、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委員長等,成為偽臨時政府的實際掌權人之一。
四是王揖唐。清末時考中進士,入日本法政大學學習,后為北洋安福系主要成員,眾議院議長。抗日戰爭爆發后公開投敵,擔任偽最高國防委員會委員,偽全國經濟委員會副委員長,偽華北政務委員會咨詢會議議長。
其次說“偽滿四大漢奸”。
鄭孝胥、張景惠、熙洽和臧式毅
一是鄭孝胥。早年中福建省鄉試解元,在李鴻章門下擔任幕僚,出任湖南布政使。民國時期追隨遜帝溥儀,被封為總理內務大臣。偽滿州國成立后,擔任國務總理兼文教部總長。由于其復辟清思想與日本的侵略主張不符,被關東軍安排退休養老。鄭孝胥晚年雖淪為漢奸而遭唾棄,但其前期詩歌和書法成就頗有影響,晚清時被稱為“清蒼幽峭”一派之首。
二是張景惠。出身遼東綠林草莽,跟隨張作霖后飛黃騰達,當過察哈爾都統,安國軍政府陸軍總長、實業總長。“九一八”事變后投靠日本,擔任偽滿洲國參議府議長,因其對日本關東軍更為恭順,接替鄭孝胥出任偽國務總理。
三是愛新覺羅?熙洽。原為清朝宗室,曾就讀于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受張作霖邀請回到東北,曾任吉林邊防軍司令長官公署參謀長。“九一八”事變后,企圖依靠日本勢力復辟清朝,使吉林地區落入敵手。參與籌建偽滿洲國,擔任偽財政部總長兼吉林省長。
四是臧式毅。早年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曾任東北陸軍整理處參謀長、奉系江蘇督辦公署參謀長、東三省保安總司令部參謀長、遼寧省政府主席。偽滿州國成立后,擔任偽民政部總長兼奉天省長、偽參議府議長,以全權代表身份與汪偽政權簽訂《日滿華三國共同宣言》。
再次說“朝鮮四大朝奸”。
李垠、洪思翊、李完用和裴貞子
一是李垠?。朝鮮高宗的第七子,被封為皇太子后留學日本,日韓合并后享受日本皇族待遇,娶皇族女子梨本宮方子為妻。先后擔任近衛步兵第二旅團長、留守第四師團長、宇都宮第五十一師團長、第一航空軍司令官。日本投降后成為平民,晚年一度生活窮困潦倒。
二是洪思翊。出生于朝鮮王朝京畿道官宦家庭,先后在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陸軍大學校學習。陸軍大學校期間,與李垠等朝鮮王族子弟為同期同學。中日戰爭爆發后,在上海從事情報收集和政治工作。后任日軍步兵第108旅團長,在河北與與八路軍作戰。日本戰敗時,在菲律賓向美軍投降,作為戰犯被判處死刑。
三是?李完用?。出生于朝鮮京畿道的名門望族,成年后在育英公院學習英語,作為參贊官出使美國。被任命為外部大臣,先后與俄國、美國勢力親近。隨著日本侵略朝鮮步伐加快,搖身成為親日派分子。《日韓保護協約》簽訂后,被百姓斥為“乙巳五賊”之一。在日本人扶植下,出任大韓帝國首任內閣總理大臣,受伊藤博文的指使逼迫高宗退位,解散大韓帝國軍,最終推動了日韓合并。
四是裴貞子。幼年時其父卷入政治斗爭,因而連坐入獄,逃亡到日本后,被伊藤博文收為養女。回到朝鮮后,與高宗和嚴妃過從甚密,借機刺探韓國政府和宮廷的情報。被韓國政府發覺后,曾經一度流放。日韓合并時在病床上高呼“萬歲!”再次復出后,刺探和鎮壓中國境內的韓國獨立運動,鼓吹“內鮮一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