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養殖是極具發展潛力的產業,目前這一產業也正處于由捕撈向養殖轉型的關鍵階段,近些年來我國就研發制造了不少大型海產品養殖船,從其收益來看很有發展示范效應。
今年3月28日,在我國江蘇南通通州灣示范區,一艘意義非凡的船舶成功下水,它就是全球首艘漂浮式動力定位全域化網箱型工船——“湛江灣一號”,這一壯舉標志著我國在深遠海工業化養殖領域正式邁入智能化新時代,為全球海洋漁業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
“湛江灣一號”宛如一座移動的“海上智慧漁場”,承載著諸多創新科技與巨大潛力。從規模參數來看,它總長154米,型寬44米,型深24.25米,最大養殖吃水20米,養殖水體高達8萬立方米,這一體量相當于32個標準游泳池的水量。如此龐大的規模,為大規模養殖名貴魚類提供了充足的空間。其設計年產能達2000噸,換算下來,每年可產出魚類400萬斤,這對于滿足市場對名貴魚類的需求具有重要意義。
這艘養殖船集多種先進功能于一體,是全球首創的漂浮式動力定位養殖平臺。它具備海上半潛養殖功能,能夠在不同海況下靈活調整養殖狀態,為魚類提供適宜的生長環境。自主航行避臺功能更是一大亮點,在臺風等惡劣天氣來臨前,它可以自主航行到安全海域,有效避免臺風對養殖魚類和平臺自身造成的損害,大大降低了養殖風險。
綠色能源供給系統為平臺提供了可持續的能源支持,減少了對傳統能源的依賴,符合環保理念。智能控制系統則貫穿養殖全過程,實現了全流程智慧化監測投喂,能夠精準控制養殖環境,根據魚類的生長需求提供適宜的水溫、水質和飼料,提高養殖效率和質量。
在養殖方式上,“湛江灣一號”采用了船型與網箱結構融合設計,養殖水體自然交換,保證了水質的清新和魚類的健康生長。平臺分為12個獨立的養殖區域,能夠同時養殖多種魚類,實現多元化養殖。這種養殖方式打破了傳統養殖的地域限制,能夠在全海域漂浮游弋并進行深海養殖,最大化利用海洋空間資源,適用于南海千米乃至萬米水深的全海域養殖,極大地拓寬了海水養殖的生產空間。
“湛江灣一號”的成功下水,對我國海洋產業發展具有深遠意義。從產業轉型角度來看,它是我國漁業養殖行業實現工業化和規模化養殖轉型升級的重要范本。傳統漁業養殖受自然條件限制較大,養殖規模和質量難以得到有效提升。而“湛江灣一號”的出現,為漁業養殖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模式,推動了漁業養殖向工業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在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方面,它將帶動南海乃至全國海洋漁業的高質量發展。隨著平臺的投入使用,將吸引更多的相關產業聚集,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和經濟效益。同時,豐富的名貴魚類產出也將滿足市場需求,提高我國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展望未來,“湛江灣一號”前景廣闊。它將在南海海域開展系列海上測試,隨后正式投苗養殖。總設計師陳瀟表示,“湛江灣一號”既是踐行大食物觀的有益探索,也是推動深遠海養殖產業發展的創新嘗試。通過不斷優化設計,預計能有效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養殖效益。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經驗的積累,未來有望建造更多類似的養殖平臺,形成規模化、產業化的深遠海養殖模式,為我國海洋強國戰略的實施提供有力支撐。
“湛江灣一號”的下水是我國海洋產業發展的一座里程碑,它承載著我國海洋科技的創新成果和對未來的美好愿景。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它將在南海海域綻放出耀眼的光芒,為我國海洋漁業的發展書寫新的輝煌篇章。
消息來源:央視新聞3月29日報道《養殖水體8萬立方米、年產2000噸……這個“海上智慧漁場”正式建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