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個詞組形容上世紀70年代的中國,你會想到什么呢?
“轉變”、“發展”、“希望”、……
讓我們一起回到55年前的1970年,看一看那年的人們是如何生活的,他們又有什么娛樂活動呢?
充滿干勁的70年代
如今,已經很難看到上世紀70年代的房屋了,即便是在農村,大多數人也都推倒了原本的平房,蓋起了三四層的別墅,一個比一個豪華,有些別墅還帶了小花園,非常洋氣。
回想70年代,村里家家戶戶哪知道別墅是什么模樣,誰沒幾個人見過十幾層或者幾十層高的大樓。
白天,男女老少都會下地干活,有專門的人登記工分,大家分工明確,有掏糞、送糞的,還有耕田、收割的。
從白天干到中午,把務農的工具統一交還,接著回家吃飯,到了下午再去田里做些稍微輕松的活,比如拔草、施肥等等。
春耕時,男人負責犁田耙地,有些大隊會讓老牛犁地,牛拉著犁耙走在田地里,孩童嬉笑跟在后面走,婦女要么負責插秧施肥,要么把沒有犁通的地重新再弄過。
等干完活,才會驚覺腰酸難耐,有些人“哎呦”好幾聲都沒能直起腰。
在豐收季節,大家可沒太多時間吃飯,拿著鐮刀和其他工具在地里一干就是一整天。
收上來的麥子、稻谷會送到打谷場里壘成小山,婦女們大多守在這里,天氣好就將麥子或稻谷攤開晾曬。
有時候運氣不好,前一秒還是大晴天,后一秒就突降大雨,這時,大家都得沖進打谷場里“搶救”麥子或稻谷。
入夜后,大隊會專門派人來守夜,以防老鼠來偷吃。一般守夜的都是年輕男人,半大不小的孩子也會成群結隊來場院里幫忙。
打麥子的活交給了驢,驢套上碌碡,在打谷場里來回走,打麥子大約需要一周的時間。等上交完后,大家才能歇口氣。
70年代后期,安徽鳳陽縣小崗村做出了一個驚人決定。
小崗村的18位農民在一份包干保證書上簽字按手印,他們決定“包產到戶”。大隊把田分給每戶人家,他們負責自己的田,除去要上交的部分,其余的都留下。
后來,不少地區也推行了“包產到戶”,大家干勁更足了。夸張點說,有人一年365天幾乎恨不得扎根在田里,只盼著收成能夠翻倍。
以現在的生產水平和科技水平來說,70年代的生活是苦的,但那時的人們是充滿干勁和希望的。
在勞作時,大家會分神聊聊天,說說十里八鄉的奇聞軼事,或者說說哪戶人家又結婚了,哪戶人家又添丁了。
除了“聊天”這項娛樂活動外,大家還喜歡“購物”,都去哪里購物呢?
娛樂活動
上世紀70年代,供銷社是最時髦和最厲害的“百貨商場”。
白兔糖、糧食調料、布匹衣物、五金燈具、文具書籍應有盡有,不過,讓許多人記憶猶新的應該是供銷社店員的“臭臉”,一副愛買不買,懶得理人的模樣,想必一些人都有些心煩。
每逢年節,供銷社一定是家家戶戶必來的地方。
孩子們求著父母買幾顆糖果,要是能吃到一顆白兔糖,就可以和小伙伴炫耀許久。但大部分小孩應該都不舍得吃這顆白兔糖,估計要掰成幾段,分好幾天才吃完。
大人就比較克制了,在琳瑯滿目的供銷社里也只會選擇必需品,比如搪瓷盤或杯子,女性有時會買布回家做衣服,或者買些護膚品,兩廣地區的人對“友誼膏”應該印象深刻,一小盒“友誼膏”可以涂半年,算是70年代“奢侈品”了。
70年代有沒有不花錢的娛樂活動呢?
村里的“露天電影”是男女老少的最愛,每到“電影放映日”,孩子們連飯都不想吃,扛著凳子早早走到“露天影院”占頭排座位,等著公社的電影放映隊來。
那時候的電影作品并不多,每個公社僅有一支電影放映隊,他們會到各個生產大隊播放電影。每部電影作品是30天一個循環,到了時間點,電影放映隊才會去縣電影公司申請新的影片。
廣州從化赤草村的黃樹輝就是當地的電影放映員,負責20多個村的電影放映任務。
據黃樹輝回憶,那時候單位交給他一臺8.75毫米放映機、銀幕、膠片等播放工具,黃樹輝騎著自行車穿梭在各個鄉村之間。
村里的孩子遠遠看到他騎車來,就會興奮地喊他,接著跑回村里和大人說。
等黃樹輝停下車,村里年輕的小伙和姑娘都已經來了,他們圍在黃樹輝身邊問他“今天放什么電影?”
黃樹輝回憶,大隊得知他來,會提前2個小時放工,讓大伙趕緊回家吃飯再去看電影。
那時候有什么電影作品呢?
大多是講述革命抗戰的影片,例如《雞毛信》、《偵察兵》、《南征北戰》、《沙家浜》、《閃閃的紅星》、《平原游擊隊》等等。一個晚上會放兩部影片。
看完電影,孩子們會撿路邊的樹枝當武器,和小伙伴比拼。大人則在回家的路上討論劇情,興致高時,有人會哼唱一首《映山紅》,或是唱《紅星照我去戰斗》。
要是沒有電影看,村里的人們是如何打發時間的呢?
一些生產隊會在晚上組織開會,大家一起學習國家政策,對村里的建設提意見,或者是把田里麻煩的情況說一說,大家集思廣益找解決辦法。
村里有些男人會聚在一起聊天,女人則坐在一塊做針線活,像是補衣服、納鞋底,要是手藝好,家里又有縫紉機,還能接幾單做衣服的活,貼補家用。
70年代后期,一些稍微富貴的人家買了電視機,這下子大伙都有了去處。
有電視機的人家吃過飯會熱情的打開大門,邀請左鄰右舍來家里看電視,大家聚在一起嗑瓜子,邊看電視邊聊天,小孩坐不住就去外頭玩。
上世紀70年代的物資生活沒法和現在相比,娛樂活動少之又少,但大家心里都有股勁,想讓自家的日子過得更好。
看文的朋友們懷念哪個70年代嗎?
參考資料:
[1]齊魯壹點 《青未了|遠去的露天電影》 20240423
[2]南方新聞網 《從露天電影到鄉村電影院 小銀幕點亮廣東鄉村文化》 2025032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