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村地塊實景圖
圖源:浙報傳媒地產研究院
僅僅過去三天,杭州地王又被刷新了!
從3月25日濱江水電新村項目的77409元/㎡,一下子躍升到3月28日建發蔣村項目的88029元/㎡。
杭州地價超8.8萬元/㎡,名義地價超越深圳,僅次于上海、北京。
全國房產界和媒體界人士都在關注和熱議杭州地王誕生事件,自媒體和社交媒體瘋傳消息。
我們作為房地產市場的研究者,必須從專業的視角,以專業的分析傳遞給公眾真實的信號。
如何看待杭州新地王的誕生?
杭州連續出地王,是不是意味著杭州向一線城市進階了?
一線城市房價會永遠上漲嗎?
01
地王需要專業維度分析
分析一塊地的樓面價,首先要看容積率。
建發拿下的蔣村項目成交樓面價88029元/㎡,實際上這塊地容積率僅1.1;而三天前,濱江競得的水電新村項目,容積率為2.9,這兩者是完全不能對等來比較的。
蔣村地塊區位圖
圖源:浙報傳媒地產研究院
2.9容積率的地塊一般只能做高層(做高低配非常勉強,江邊高層景觀更震撼),1.1容積率的地塊則可以做疊排,也可能做部分4層三聯排。
且蔣村是杭州高端房地產的發祥地之一,建發蔣村項目南面直線距離西溪濕地僅300多米。
如果打造疊排產品,200㎡的戶型,定價約2500-2600萬元左右,對于這一片區等著改善的部分人群來說,是可以接受的總價。
換算成單價,約12萬-13萬元/㎡,也是一個市場基本認可的正常價格。
因此,我們不能拋開容積率,僅僅談論樓面價。
以杭州最典型的低密別墅區九溪玫瑰園為例,地塊出讓年代久遠,容積率僅0.3,如果現在重新進行一次土拍,恐怕地價可以達到20萬元/㎡以上。
杭州九溪玫瑰園
圖源:綠城官方微信號
另一個層面,純宅地和商住地的名義地價表現也不一樣。
中海拿下的杭州海潮TOD地塊,成交樓面價43353元/㎡。
名義地價看似不算特別高,但這塊地可售住宅建面占總建面約56%,這意味著商業商辦等部分占比高達約44%,一般商業商辦部分的價值都遠低于住宅,因此住宅實際地價要高得多。
又如,2024年12月,華潤+中海聯合體競得的深圳后海地王,成交總價185.12億元,折合樓面價約70388元/㎡。地塊包含約17.69萬㎡住宅、7萬㎡商務公寓、1萬㎡商業等,如果將不可分割部分分攤到住宅,住宅地價將達到10萬元/㎡。
02
杭州是一線城市了?
近期,全國宅地樓面價排行榜不斷更新,杭州的宅地最高地價在2025年前三個月多次刷新。
有人認為,從地價來看,杭州已經是一線城市了,真的如此嗎?
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不能簡單用房價和地價來衡量。
還要考量經濟規模、人口規模、產業門類、高等教育、國際化水平等諸多指標。
如果僅以房價來衡量,廈門的房價高于廣州、高于杭州,早應該是一線城市了。
去年926政策大幅轉向后,杭州是整個市場中復蘇明顯的城市之一。杭州樓市高度市場化、高度敏感,春節以來市場突然爆發,同時借著“杭州六小龍”的東風,匯聚了來自全國的目光,也使得開發商對杭州這座城市的價值判斷發生了變化。
杭州,一直是二線城市的領頭羊,有人說是1.5線城市,現在也有可能成為1.2線或者1.3線城市了。
03
城市能級不是房價的保險箱
房地產市場與一座城市的能級,或者說行政能級沒有必然的關聯。
反過來,也不能完全以房價來衡量一座城市是一線,還是二線。
千萬不要神話一線城市,也不要認為一線城市就是房價的保險箱。
過去幾年中,北上廣深的市場調整,絲毫不比杭州等二線城市小。
1990年代的東京和1998年的香港,跌幅都超過5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