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聚餐時,同事盯著我飯盒里的紅燒肉直搖頭:"你這減脂的人還敢吃這個?"
我笑著夾起肥瘦相間的肉塊,配著浸透湯汁的米飯咬下去。
她不知道,我最近三個月不僅沒戒掉碳水甜食,還每周吃兩次火鍋,體重卻從137到99斤。
今天要和姐妹們掏心窩子分享的,不是傳統苦行僧式的減脂法,而是我反復實踐驗證的"餓兩頓定律"。
早餐吃飽吃好,但別被甜食騙了
我每天雷打不動吃早飯,但會刻意繞開面包房剛出爐的菠蘿包。
不是因為它不好吃,而是發現早上吃糖油混合物后,整個上午都會特別饞零食。
現在我的早餐桌固定出現:拳頭大的水煮紅薯+2個完整雞蛋+200ml全脂牛奶。
午餐是碳水自由時間
中午那頓我從不計算熱量,但會遵循"三色原則":白色主食(米飯/面條)、綠色蔬菜(必須占盤子1/3)、紅色肉類(首選帶肥肉的部位)。
發現個有意思的現象:吃完麻辣燙里的五花肉片,下午茶時間對奶茶的渴望會降低50%。
晚餐調整的不是分量是時間
這里藏著"餓兩頓定律"的核心方法——把空腹時間拉長。
我試過完全不吃晚飯,結果半夜翻冰箱連冷凍餃子都生啃。
現在改成:下午四點加餐半個牛油果+10顆腰果,晚上六點前吃完當天的最后一餐。
這頓飯必須包含溫熱的主食,比如小米粥配煎三文魚,或是番茄雞蛋面。
加餐要吃得像在品酒
下午三點是意志力最薄弱的時刻,我的零食抽屜常年備著75%黑巧克力和無添加牛肉干。
黑巧掰成三小塊含在舌根慢慢融化,牛肉干撕成絲狀逐條咀嚼。
這種"窮講究"的吃法,讓20g零食能吃出200g的滿足感。
喝水不是任務而是儀式
我不用APP記錄飲水量,但在每個水杯里都放點"心機配料"。
早晨是檸檬片+薄荷葉,中午換成山楂干+陳皮,晚上變成烘干的蘋果片。
這些若有似無的味道會引誘我主動喝水,比單純灌白水有趣得多。
想吃火鍋就中午去吃
周末約火鍋從不會推辭,但會選中午11點開吃。
毛肚黃喉照常涮,麻醬調料照樣蘸,但四點前結束進食。
有次嘗試晚上吃火鍋,第二天體重紋絲不動;換成中午吃,隔天反而輕了。
甜品要配苦茶吃
戒不掉蛋糕就改變吃法:左手拿叉子吃奶油蛋糕,右手端杯濃普洱。
甜膩感被茶湯沖刷后,吃半塊就滿足。
這半年最大的感悟是:身體遠比我們想象中聰明。
當我不再把它當敵人嚴防死守,體重反而乖巧地往下走。
那些晚上十點突然襲來的食欲,其實是白天沒吃夠的信號;
那些怎么都減不掉的頑固體重,可能是身體在抗議過度節制。
減脂不是和欲望對抗的游戲,而是學會聽懂身體發出的聲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