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間幸福和苦難總是結伴而行的,哪怕你與世無爭,僅僅渴求安逸和溫飽,上天也不會讓你順利地走完一生。
一九五七年,對于一心相夫教子,教書育人的母親來說,時代又跟她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母親的第二個孩子我的姐姐降生了。工作日母親上班,兒子和女兒由婆母照看。婆婆也是一位苦命而堅強的農村婦女,兒子三歲時丈夫去世,她獨自將兒子撫養成人,并供其讀書。近似的家庭磨難無形中增加了婆媳之間的理解;彼此間如同母女,相處融洽。八月接知平信,告知九月結婚,母親甚喜。
作為長子長孫非常有大哥的風范和擔當,直到將兩個妹妹送出嫁,28歲才成家,母親非常欣慰。本想前往祝賀,但暑期開學,反右派運動開始無法成行。10月校領導反復動員母親向領導和政府提意見。母親無奈提了二條:一是老師每人每月供應二十一斤糧不夠吃,應提高供應標準;二是蘇聯進口的大花布,洗了就掉色,質量不好。本是無心和應付領導的說詞,卻成了她被打成右派和開除公職的罪證。
年底,母親同婆婆帶著年幼的一雙兒女回到睢寧雙溝老家。從小養成的剛毅性格和勤勞本性,使她認為靠自己的一雙手足以養活二個孩子。理想是美好的,現實確很骨感。因為雙溝于安徽靈璧僅一河之隔,地勢低洼,且多為鹽堿地,作物收成極低、正常年景尚可足食。
來年,大躍進開始。秋天,全家都被強制加入了大食堂,食堂按人口和年齡供給食物。4口人的食物連二人都吃不飽。為了給孩子增加營養,母親盡其所能并偷偷用父親寄給家里的錢到黑市購買食物,最貴的一個拳頭大的窩頭也要好幾元錢,即使這樣仍無法解決一家四口的溫飽。母親和奶奶都出現了浮腫癥狀,村中已有人因饑餓而死,榆樹皮、桑樹皮、柳樹皮已被剝食。萬般無奈之下,母親只好忍痛將剛滿周歲的女兒和婆母留在家中,帶著三歲的兒子投奔遠在蚌埠的大姐。
那時大姐已有三個孩子,長子知平在北京地質學院讀書。祖母,二個女兒和姐夫已是六口之家,生活很是艱辛。城市居民糧油食品的供濟有限,為了養活妹妹和外甥,姐姐家主食自此也多以稀粥和瓜菜為主。母親帶著兒子直到五九年麥收前食堂解散,才從蚌埠返回睢寧。我長大后,母親每提起這段討飯的往事。就會無限感激地說:如果沒有你大姨一家的救助,我們這一家不知要餓死幾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