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朋友都帶著分幣的圖片來問我,說看到不少文章在寫,說這種分幣現在很貴,對不對?在這些分幣中,也有一些價值很高的,比如5分,一張就能賣到兩千多塊錢。但仔細一看,卻又覺得有些遺憾,因為大多數人都有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沒有數字。
雖然分幣已經退出流通了,但因為以前是主要的貨幣,所以很多人都會在家里都能找出幾張,有些喜歡收藏的人,還會專門囤積了一些。但事實上,我們最常見的分幣,分別屬于兩套不同時間的人民幣,發行的時間和發行數量都是天壤之別,所以市場價格也是天壤之別,這兩套人民幣中的分幣圖案,都是一模一樣的。
二版和三版的分幣
現在我們能見到的分幣,最初發行于1955年3月1日,屬于第二套人民幣。不過,這些硬幣并沒有在市面上流通很久,等到1956年,人民銀行就開始發行一些堅硬的鋁制硬幣,代替了紙幣。直到八十年代初期,流通分幣的主力軍都是硬幣。
到了80年代初期,鋁材突然出現了供應緊張的情況,這導致鋁分幣的供應不太跟得上,辦法總比困難多,選擇也很簡單,那就是再次啟動印制新的紙分幣。由于時間緊迫,所以央媽直接采用了最初的分幣印版進行印刷發行。這次發行的分幣,屬于第三套人民幣。如何在印版相同的情況下,區分兩者,央媽選擇只印冠號,不印流水號。于是這套分幣也被藏友稱為“無號分幣”。
八十年代初,鋁材的供給開始變得緊張起來,導致鋁分幣的供不應求,但有一種方法,就是重新印刷紙幣。因為時間倉促,中國人民銀行直接采用了最初的分幣印版進行印刷發行。這次發行的分幣。為使印版一致,又能區別二者,央媽決定只印冠號,不印流水號。所以在藏友中,又被稱作“無號分幣”.”短號“。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印版相同,兩者的發行年份是不一樣的 有號碼的是1955年發行的,而無號碼的是1981年發行。
市價差距極大
53版分幣因為有流水號,又被稱為“長號分幣”,因為它的流通時間很短,也沒有過多地承擔流通職能,所以發行量和存世量都十分稀少。
而無號分幣的流通時間長,發行量也很龐大了,自然和長號的有了檔次上的差距。
如何區分兩者
如果仔細看上面的內容,想必你現在能直接給出答案,那就是看冠號有沒有數字號碼。除了號碼上有直觀區別外,這兩種分幣基本上是一模一樣的。
所以趕緊回去看看,你家的分幣,它有沒有號碼吧,沒有號碼就不值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