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送到基輔的時候,連澤連斯基自己都沒想到,美國會寫得這么直白。
過去三年,他們幫著烏克蘭扛前線、供軍火、撐財政,現(xiàn)在他們拿了一份協(xié)議過來,說要談“長期資源合作”。這話說得體面,其實就一個意思:該還了。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但不是還錢,而是把地底下的東西先劃拉清楚。
文件核心內容不多,就兩條:一,所有戰(zhàn)略礦產(包括鋰、鈦、石墨、稀土)優(yōu)先打包進一個由美方主導的基金里;二,這個基金先不分紅,先清賬,把美國過去幾年的援助一筆筆算出來,每年收你4%的復利,清完為止。
你沒看錯,是復利。年年結算,真就是子子孫孫無窮盡也!
《金融時報》說得婉轉,說這是“基于資源債權結構的新型援助工具”。聽著像華爾街設的結構化產品,實則就是戰(zhàn)爭換礦、炮火換鈦。你還不起錢,他們就要你地。
協(xié)議里沒有寫“時間”,只寫“償清為止”。這就是那種簽了就別想翻臉的條款。地是你的,礦權不是;國家還在,控制權已經(jīng)打包出去了。
一位接近基輔談判組的顧問私下說,這協(xié)議“比當年阿根廷的外資礦權交換還狠”。那時候阿根廷也是債臺高筑,把潘帕斯的鋰礦分批作抵押。簽了十年,到頭來礦還在,收益全流走,國家只留下債轉股的笑話。
現(xiàn)在輪到烏克蘭,連談判桌都擺不穩(wěn)。澤連斯基沒表態(tài),他只能拖。白宮那邊給了死線——五月不動議,軍援分期款就暫停。你不簽?你斷糧;你簽?你出局。
這不是討價還價,是趁火打劫。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更詭的是,美方不是空手來的。早在去年底,就有三家美資基金通過離岸公司在烏西部設了勘探前哨。別的國家還在談打仗的事,他們已經(jīng)在打地樁。你以為協(xié)議未定,他們早就把地圖分好了。
誰敢簽?沒人。
季莫申科裝聾作啞,波羅申科只敢在節(jié)目里說“資源不能拿未來換”。說白了,他們不是不懂協(xié)議的內容,他們只是知道:這個雷誰踩誰死。烏克蘭議會像個等爆炸的房間,誰先動,誰就“遺臭萬年”。畢竟誰都不想出現(xiàn)在孩子的課本里做“典型教材”吧?
但拖也不是辦法。美國不是等你商量,是在替你安排。連基金管理的結構都搭好了:主控公司設在開曼群島,SPV穿過維京架在倫敦,最后落到波蘭和德國的陸上過境點上。
也就是說,礦雖然出自烏克蘭,錢先流去美歐那一頭。你開采,你清理,你承擔風險——他們拿回報、掌控路徑、決定售價。
有人說那是對戰(zhàn)爭援助的“合理回報”。真要講賬,這賬早就對不平了。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打從2022年開戰(zhàn)起,美國軍援從來不講清償方式。現(xiàn)在回頭翻舊賬,才發(fā)現(xiàn)每一筆都有數(shù)字、有憑據(jù)、有利率。那不是幫你打仗,那是拿資源下注,等你輸了來兌。
更荒唐的是,這些“債務資產”已經(jīng)被華爾街幾家評級機構包裝進了“未來資產預期收益模型”里。人家在交易你地底的礦,你連礦圖還沒復核完。
烏克蘭不是不想反對,它是反不動。你能去哪兒要錢?你能用什么跟美國談?你一動嘴,對面就摁掉你的軍援批號。
所以這不是協(xié)議,這是一種執(zhí)行。誰簽都一樣,名字只是負責承擔責任,資源已經(jīng)有人收編。
利沃夫那場反對集會人不多,喊了幾句“地下不換炮火”,被官方媒體當成邊緣事件輕輕帶過。但那天之后,總統(tǒng)辦公室就沒有再更新協(xié)議進度。說明他們知道,真要推進,就不是政治交易,而是政權冒險。
【圖片來自網(wǎng)絡】
沒人敢簽,但每個人都知道遲早有人要簽。
簽了那天,這國家的地下經(jīng)濟主權也就封存了。
美國這套操作不復雜——你打仗,他們出武器;你撐不住,他們出協(xié)議。協(xié)議不能商量,因為資源已經(jīng)按噸計價。你不是談合作,而是在被告知一件事:你的礦不再是你說了算。
協(xié)議簽了,烏克蘭看似還在圖上,實際上。連地底下的東西,都是人家的質押品。以后你再想開口搞點什么,得先問那邊的基金準不準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