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埋頭干大事,美國怕核武器被趕超,求俄羅斯一起出手
七國集團近日發表了一份頗具震撼力的聲明,對中國日漸增強的核武庫以及東海和南海的緊張局勢表示出明顯的擔憂。這無疑在國際舞臺上點燃了新一輪關注的火焰。然而,聲明一經發布,中國外交部便迅速且強硬地進行了回應,將態度擺明得淋漓盡致。
(圖解:G7成員國在加拿大舉行會議,期間多次提及中國核武器以及臺海、南海局勢,結果遭到中國雷霆反制)
1、G7公開挑釁,插手南海、臺海
此前,七國集團(G7)在外長會議后表示,他們對中國不斷擴大的核力量表示擔憂,同時對東海和南海的局勢表達了嚴重關注。他們強調,維護臺海地區的和平與穩定至關重要,并明確反對通過武力或威脅手段單方面改變現狀。
這一消息傳到北京,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作出強烈回應,稱G7的這一行為是“公然與14億中國人民為敵”。
當天,東部戰區首次公開宣布解放軍進入“全時待戰”狀態:臺海周邊空域有戰斗機24小時巡航,而海域則全年都有戰艦游弋,形成對臺灣四面的戰備包圍態勢。
這種全面戒備的狀態讓島內軍事設施的雷達屏幕上滿是光點,這無疑讓所謂的“臺美安保條約”顯得十分可笑。實際上,這G7之所以不斷挑釁,目的就是為了誤導臺當局,讓他們以為一旦臺海發生沖突,美歐會實際介入支持臺灣。
(圖解: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大校不僅就臺海問題回應稱“天欲其亡,必令其狂”,還就核武器警告G7,不要總想著給人當“教師爺”)
2、中國軍隊從來不吃這一套!
近日,G7再次老調重彈,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大校不再慣著。
他表示,G7的指責完全無視事實,是對中國內政的粗暴干涉。中方始終堅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只將核力量維持在最低水平,保持自衛防御性質。
吳謙還強調,七國集團應更多地反思自身問題,無權對中國的政策指手畫腳,擺出一副“教師爺”的姿態來,要知道,中國軍隊從來不吃這一套!
事實上,回看國際政治格局,冷戰思維似乎又有抬頭的趨勢——G7對中國內政的干涉行為,顯然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其試圖維持舊有霸權的一次集中展現。
在這場復雜而又充滿變數的國際博弈中,中國選擇以開放但堅決的態度去面對。所以,在南海、東海、臺海等問題上,中方一直堅守“一個中國”原則是無法改變的底線,同時倡導通過和平對話解決爭端,力求在不失立場的前提下尋求各方可以接受的解決方案。
(圖解:美國大搞“核訛詐”,試圖削弱中國戰略核力量,以實現“核制勝”目的)
3、美國最不愿見到的事情發生了
說完南海、臺海局勢,再來看核武器。
基于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多年來的數據,中國在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中,核實力一直被認為是最為薄弱的。
但近年來,隨著地緣格局的急劇變動,美國甚至將“核訛詐”、“核實戰”以及“核制勝”等有關核武器的威脅公開擺上臺面。再加上美國聯合其盟友頻繁施壓的態勢,中國面臨的安全風險顯然上升到了新的水平。
為了應對這一狀況,擴充核武庫、強化戰略威懾能力成為中國國防戰略的當務之急。而這顯然是美國最不愿見到的事情。
在此背景下,美國向外界釋放威脅信號,聲稱如果中國不按照美國的意愿行事,不參與美國主導的核軍控談判并停止擴充核武庫,美國將進一步強化其核策略,包括可能將核技術擴散至日韓等國家,并加大在亞太地區的核武器部署。
(圖解:美國新一代戰略洲際導彈LGM-35“哨兵”,服役時間一拖再拖,特朗普擔憂被中俄趕超)
4、美國核武器遇到大問題了?
當所有手段用了一遍后,美國逐漸發現,僅依靠甩鍋和威脅等方式,已難以有效遏制中國的戰略發展計劃。
所以,美國不再遮掩,直接把話說明白:希望通過俄羅斯,可以將中國拉入《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談判中。但很快遭到俄方拒絕。
從中我們能夠提煉出一個重要信息點:中國核武庫似乎令特朗普非常擔憂。但其實,特朗普之所以如此急著推動核裁軍,說到底,是因為時間緊迫,他們已經拖不起了!
別看美國擁有龐大的核武庫,但其現代化進程面臨諸多瓶頸,比如國內的產業鏈問題和技術更新滯后,都使得新一代洲際彈道導彈研發困難重重。
面對這樣的困境,美國急于拖住中俄的核發展步伐,以維護自身的國際戰略地位。尤其是在看到中俄之間日益緊密的軍事合作后,這種壓力更加顯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