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小樹
編輯|何華
作為汽車核心部件之一,傳感器被廣泛應用于汽車的動力總成、底盤、車身系統等領域,時時監測并傳送車輛狀態信息,對提升車輛性能、保障安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特別是在如今的智能汽車時代,隨著現代汽車對于傳感器的依賴性越來越高,傳感器需求量不斷攀升,自然引發相關企業不斷加碼布局。
在此背景下,一些專注于汽車傳感器領域的企業也逐漸脫穎而出。以廣東正揚傳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正揚科技”)為例,該公司自2023年6月發布第一版招股書、開啟IPO之旅后,便持續引發市場關注。
然而,正揚科技的上市之路卻并非意料之中的一帆風順,截至目前的IPO審核狀態來看,自2024年12月31日更新招股書,公司仍處于第二輪問詢階段,上市進程略顯緩慢。
為什么會這樣?從可能面臨高額賠償風險的專利“訴訟戰”,到業績表現上的劇烈波動,再到惹人質疑的大規模現金分紅動作,種種信息表明,正揚科技想要成功沖刺IPO不容易。
或面臨巨額賠償?
正揚科技主營業務在汽車電子及關鍵零部件領域。根據介紹,公司專注于SCR后處理相關的各類傳感器、尿素箱總成及其相關零部件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擁有包括尿素箱總成、尿素液位傳感器、尿素品質傳感器以及其他配件等在內的垂直一體化產品體系。同時,基于自身在各類傳感器、熱管理領域技術及工藝經驗,公司發展出了VCU、PTC加熱器等新能源產品。
在2024年的最后一天,正在深交所IPO審核的正揚科技更新了招股說明書。而該公司之所以選擇更新招股書,按照一些媒體的分析,很有可能與正揚科技在IPO前遭遇到的專利“訴訟戰”有關,因為在2024年10月至12月這段時間,相關案件在美國和德國都有了新進展。
從招股書“知識產權爭議風險”部分的更新內容當中可以看到,正揚科技明確了有兩起涉及美國原告SSI公司在美國和德國發起的專利索賠案件。值得注意的是,兩起案件正揚科技預估的賠償金額最多為1.8897億元,這很難不讓人視其為公司沖刺IPO的一大風險點。①
據悉,在兩起專利索賠案件中,美國方面的賠償額由當地法院陪審團于2024年10月3日做出,包含兩部分,一是利潤損失賠償1426.14萬美元;二是合理的專利許可費為20美元/件,專利許可費賠償金額為237.69 萬美元;兩者合計為1663.83萬美元。
不過,陪審團在裁決是否故意侵權時,排除了2021年9月4日至2024年5月22日這段時間,但除此之外2019年至今的時間,則認定是故意侵權。
公開信息顯示,向正揚科技發起“訴訟戰”的原告名為SSI公司,成立于1982年,是一家從事壓力、液位和磁性傳感器,數字壓力表和數字液位計的方案提供商,目前是美國安費諾公司成員,而安費諾公司在過去幾年一直在針對中國連接器企業發送專利訴訟。
2020年至2024年期間,正揚科技與SSI公司之間進行了頗為復雜的訴訟與上訴過程,直到去年10月由陪審團做出損害賠償的決定。
但對這一決定,正揚科技方面已向地方法院提交了動議,并明確表示會繼續提起上訴。
除了在美國的案件外,2024年12月,SSI的專利律師還向正揚科技聘請的美國訴訟律師發出了以正揚科技及其歐洲公司為被告的起訴狀,主張其品質傳感器侵犯了其在德國的專利,該德國案件預計的最高賠償上限大約為7238萬元。①
“專利戰”如此激烈的情況下,很明顯,正揚科技被SSI“陰了”一把,孰是孰非目前還難有定論。只是,趕在公司沖擊IPO之際發起專利訴訟,正揚科技難免受到負面影響。一旦專利訴訟失利,那么對于正揚科技方面的打擊將會非常大。
業績與財務問題凸顯?
如果說“訴訟戰”是影響正揚科技能否順利上市的外部因素,那么業績基本盤則是內部動因。但在此方面,公司的表現可謂未達人意。
根據去年末正揚科技最新更新的招股書顯示,2021年至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正揚科技實現營收分別為23.27億元、19.29億元、22.99億元、11.75億元;實現凈利潤分別為2.88億元、1.86億元、1.96億元、1.23億元。
可以看到,2021年至2023年間,公司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呈現出劇烈的波動。特別是在2022年,公司營收從23.27億元驟降至19.29億元,凈利潤更是同比下降35.05%。②
具體到營收構成看,正揚科技的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源于傳感器、尿素箱總成、配件等產品,其他業務收入主要為模具、設備銷售與服務以及廢品收入。報告期內,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占比均超過96%。
報告期各期,正揚科技傳感器實現營收分別為13.07億、10.88億、13.09億、6.81億,營收占比分別為57.53%、58.13%、58.78%、59.30%;尿素箱總成實現營收分別為6.48億、5.66億、7.03億、3.55億,營收占比分別為28.51%、30.26%、31.56%、30.88%。各期,其他配件營收占比分別為13.77%、11.22%、9.28%、8.81%;新能源產品營收占比分別為0.19%、0.39%、0.38%、1.01%。
對應業績波動,報告期內正揚科技主營業務也有所波動,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分別為23.97%、-17.62%、18.95%和-3.72%;主營業務毛利率亦逐年變化,報告期內分別為32.55%、29.10%、31.36%和34.77%。②
業績與主營業務的波動揭示出正揚科技在成長性上的隱憂,也難免引發監管機構和投資者對公司未來能否保持盈利、增長的擔憂。對于一個尋求上市的企業而言,這樣的財務表現值得重點關注。
另一方面,正揚科技的大客戶還與公司有著競爭關系,可能會影響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
報告期內,正揚科技的前五大客戶主要為TE、康明斯、山東重工集團、Traton、北汽集團、江鈴集團、佩卡等國內外知名商用車主機廠和發動機系統供應商。
其中,根據招股書披露,報告期內公司對TE的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3.25億、2.37億、1.90億、1.14億,占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4.31%、12.65%、8.55%和9.93%。
正揚科技表示,TE為全球知名的傳感器及連接器件解決方案供應商,具備尿素液位傳感器、尿素品質傳感器等產品核心器件的獨立設計、研發與銷售能力,與公司存在競爭關系,報告期內,公司生產尿素及液位傳感器并向TE進行銷售。若受未來業務發展規劃的影響,TE降低對發行人的采購,則發行人存在對TE主營業務收入下降的風險。
聚焦最新業績表現來看,招股書披露,2024年前三季度,正揚科技實現營收為16.73億元,同比下降3.86%;歸屬于發行人普通股股東的凈利潤為1.57億元,同比增長15.04%,還顯現出“增利不增收”的局面。③
同時,正揚科技預計2024年全年實現營收為20.09億-24.56億,同比變動-12.58%至6.85%,實現歸母凈利潤為1.85億-2.26億,同比變動-5.98%至14.91%,意味著在2024年度,公司的財務表現仍然需要擔憂。
清倉式分紅惹爭議?
在業績表現面臨隱憂的同時,正揚科技還曾陷入“清倉式分紅”的爭議。
2022年度,是正揚科技營收、利潤表現驟降的一年。可就在這一年,公司實施了一次高達4.05億元的現金分紅,占整個報告期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的83.05%。④
在公司急需資金進行搬遷、建廠等重大投資之際,如此大規模的分紅顯得格外扎眼,自然加劇了市場對其背后是否存在“圈錢”意圖的懷疑。
而根據招股說明書,公司實際控制人顧一新間接持有公司股份45.10%、田虹間接持股45.19%,照此估算,有媒體認為4.05億元的現金分紅中有約3.65億的分紅款進了顧氏夫婦的錢包。④
眾所周知,大額分紅很有可能會對公司IPO產生負面影響,因為在IPO申請過程中,證監會會審核公司的財務狀況和資金情況,是否存在對資金流動性的不利影響。大額分紅可能會削弱公司的現金流,導致財務狀況不符合深市的審核要求,從而影響到公司的IPO進程。
另外,正揚科技還計劃通過IPO募資中的一部分用于補充流動資金,這種做法也讓人不得不對其資金管理的真實動機產生疑問。
在2023年12月31日版本的招股書中,正揚科技計劃募資15億元,其中用來補充流動資金4.5億元,占比30%,超過了20%的規定紅線。
而在2024年6月份修改的招股書中,正揚科技直接將總募資改為12億元,補充流動資金的金額則改為1.5億元,占比不足20%,滿足了2024年4月份剛剛修訂的新規。少的部分全是補流資金,讓人浮想聯翩。
清倉式分紅下,再加上專利訴訟案件、業績下滑對公司IPO前景帶來的負面影響,正揚科技“帶病闖關”意味顯著。希望正揚科技能夠盡快解決諸多市場疑慮,提升投資者信心,早日為自己的上市之路鋪平道路。
【編后語】
若將企業IPO比作一場馬拉松,正揚科技的沖刺堪稱“帶病上陣”——左手舉著專利訴訟的絆腳石,右手捧著業績過山車的體檢報告,口袋里還揣著“清倉式分紅”的爭議賬單,這場長跑注定跌宕起伏。
專利戰如懸頂之劍。美國SSI公司的“法律狙擊”讓正揚科技在美歐兩地面臨近1.89億元的賠償風險,堪比馬拉松途中突遇冰雹。盡管公司堅稱“上訴到底”,但這場官司若敗北,無異于沖刺時被絆倒,IPO之路或將踉蹌。
業績波動則像心電圖般驚悚。營收從23億驟降至19億,凈利潤“坐滑梯”,2024年甚至上演“增利不增收”的財務魔術。主營業務依賴大客戶TE,卻與其“亦敵亦友”,仿佛在鋼絲上賣藝,稍有不慎便可能失衡。
更耐人尋味的是“清倉式分紅”。2022年業績寒冬中,公司豪擲4億分紅,實控人夫婦攬走3.65億,此舉堪比饑荒年開糧倉賑自家,引得市場側目。雖后續募資計劃“削足適履”合規,卻難掩“左手分紅,右手補流”的割裂感。
正揚科技的IPO劇本,像極了一部商戰懸疑劇:主角光環與致命弱點并存。若想破局,不妨學學中醫“標本兼治”——對外死磕專利戰,對內穩業績、戒“分紅癮”,再用透明溝通重塑信任。畢竟,資本市場更愿押注“健康跑者”,而非“帶病賭徒”。
注:
1 2025.01.03,企業專利觀察,《廣東正揚傳感IPO披露,美、歐兩地專利訴訟或面臨最多1.89億賠償》
2 2025.02.17,港灣商業觀察,《正揚科技4億巨額分紅后募資補流砍掉3億,業績持續承壓》
3 2025.02.20,精言財經,《正揚科技IPO:財務風險凸顯、“清倉式”分紅惹關注、身陷專利訴訟恐承擔近兩億賠償》
4 2025.03.04,財訪團,《財務業績大起大落,清倉式分紅頻現,研發獨立性受質疑,五問正揚科技IPO》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