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北京釣魚臺國賓館很熱鬧。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剛落下帷幕,緊接著又迎來一場汽車行業的重磅論壇。
3月29日,2025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如約而至,王傳福、雷軍、何小鵬、李想、李斌、尹同躍等多位知名車企掌舵者齊聚一堂,寧德時代、地平線、華為、阿里云等產業鏈上下游的負責人也悉數到場。
行業“新人”雷軍首次參加百人會論壇便備受關注,多位嘉賓在發言時羨慕其流量之高和訂單之火爆。演講時,雷軍謙虛地向車企前輩致敬,但也大方展示了小米汽車的硬核實力。
這場論壇是外界捕捉新能源汽車行業風向的最新窗口。這兩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整車規模進一步躍升,去年銷量滲透率達到40.9%,總量占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超60%。但光鮮成績背后也有隱憂,行業內競爭加劇,一些弱勢汽車品牌的生存空間快速收窄,新入局者快速出局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風起于青萍之末。論壇上,多位車企掌舵者和政策制定者所分享的最新思考,或許就是對未來行業發展軌跡的一次預演,這便值得引起相關方的密切關注。
王傳福:智能化變革可能在2-3年內完成
在演講中,王傳福分享了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最新進展和未來愿景。
“新能源車已經成為市場的主流。”王傳福表示,去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達到了47%,月滲透率連續多個月超過50%。他預測,今年行業滲透率將進一步提升,技術創新將成為發展的核心驅動力。
王傳福稱,智能化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中至關重要,且智能化的變革速度非常快,可能在2-3年內完成,“從功能手機到智能手機的轉換就是一個例子。”
他認為,中國的電動化和智能化變革是全球性的機遇,將促進全球綠色汽車的轉型和開放發展。王傳福透露,去年比亞迪在海外多個國家和市場取得了顯著成績,首個乘用車基地已投產,推動了本地化品牌建設。未來,比亞迪將繼續堅持開放創新,以更高層次的綠色技術和產品,推動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攜手全球合作伙伴,打造令人尊敬的世界級中國品牌。
雷軍:全行業團結起來共建智能汽車生態
在向車主朋友、主管部門以及同行們表示感謝后,雷軍展示了小米汽車的兩份“成績單”,一份是銷量和交付成績單,另一份是在國內外主要賽道的“霸榜”成績單。
他感慨道,新能源汽車的時代也是國產品牌全面崛起的時代。這背后,是國產車企堅持技術為本,深耕底層技術,長期持續投入的結果。
“5年前,小米下決心在5年時間中投入1000億元。”雷軍坦言,過去5年小米大概投了1050億元,預計今年研發投入將超過300億元。他認為,只有海量的投入才能真正把技術做好,把產品做好。
雷軍認為,智能電動汽車的上半場是電動化,下半場就是智能化。小米作為一個科技企業,把智能化做好是本分。最后,他還提到了汽車行業在生態共建上的思考:“歡迎大家共享資源,我們一起把智能汽車的生態建起來,讓消費者享受到無與倫比的、各種各樣的、比較完美的智能體驗。”
何小鵬:飛行汽車有望達到汽車20%的商業規模
何小鵬演講的重點是飛行汽車。他認為,小鵬汽車在接下來的十年有三條曲線。第一條曲線是把AI跟汽車疊加起來形成AI汽車。第二條曲線是從小鵬汽車如何從中國走向全球,他希望今年能進入到60個國家和區域。第三條曲線是汽車產業一定會衍生出具身智能產業的變化。
何小鵬預測,在未來的10到20年的時間,低空飛行市場的銷售量會達到今天汽車規模的3%~5%。而飛行汽車的銷售收入會達到汽車市場營收的20%,其市場總額預計達到2萬億美金。
“期待全行業的力量共同托舉屬于中國的天空之城。”何小鵬表示,目前,小鵬汽車正在廣州建造全球首個流水線規模量產的飛行汽車工廠,該工廠有望實現1萬臺的年產能。此外,他還透露,企業目前正在推動飛行汽車的培訓,截至今年年底,小鵬匯天有望擁有200家以上的飛行營地,2026年底這個數量有望超過500家。
余凱:智能駕駛在三年之內可以實現百分百“脫手”
有業內人士稱,地平線是國內智駕領域的“最大公約數”。2024年,地平線在智駕芯片市場份額超30%,占有率位居國內第一。
論壇上,地平線創始人兼CEO余凱表示,公司在智能駕駛的AI軟件算法領域做了長期深耕,使得公司的架構設計能夠支持最先進的算法,且更有效率、低功耗、部署更快,這也是公司領先傳統的芯片廠商的主要原因。
“車企自研與否并不重要,核心是要達到目標,最快的跟上行業演進的速度。”余凱認為,就像手機廠商20%自研基帶,80%由供應商提供基帶一樣,智駕系統到最終也將是20%的車企自研,80%的車企與合作伙伴合作。
他說,三年之內,智能駕駛可以實現100%脫手,五年之內實現100%脫眼,十年實現100%隨心開,可以在車上睡覺。“因此,車企一定要把用戶時間和數字消費搶到車上來,把車真正變成智能的空間與智能的終端,才是未來智能化戰略的核心。”
茍坪:國務院國資委將堅定不移推動央企迎難而上
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委員、副主任茍坪在論壇上表示,當前汽車產業正在加速變化和重塑,國務院國資委將堅定不移推動中央企業迎難而上,加力加速體制升級,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努力為汽車強國建設作出新貢獻。
第一,著力創新引領,提升產業競爭力,夯實電動化根基,瞄準寬溫域、高安全、長壽命電池,高效率、高轉速高功率集成化電驅新型電子電氣架構以及高壓快充平臺等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共性技術研發推動三電技術迭代升級,升級固態電池;
第二,著力優化布局,實現量質提升,穩步推進重組整合。對整車央企進行戰略性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集中研發制造和市場等優勢資源,加快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擁有自主核心技術,引領智能網聯變革的世界一流汽車集團,推動企業內部專業化整合,提升資源配置效率,鼓勵支持汽車央企與其他企業深化各種形式的合作;
第三,著力深化改革,推進模式創新,推動中央企業深入實施數字化轉型行動計劃,利用數字技術實現全方位全鏈條改造,特別是要利用AI加顛覆研發范式、制造模式變革。
來源:《浙商》雜志 記者 胡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