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期規劃與設計
1. 需求分析
- 明確服務器數量、功率、散熱需求,確定機柜布局及網絡架構(核心層、匯聚層、接入層)。
- 根據業務場景選擇布線類型(如結構化布線、模塊化布線)。
2. 方案設計
- 繪制機柜布局圖、線纜路由圖,標注電源、網絡、制冷等管路路徑。
- 符合國際標準(如TIA/EIA-568、ISO/IEC 11801)及機房等級要求(如Tier III/IV)。
3. 材料與工具準備
- 線纜:六類屏蔽網線、OM3/OM4光纖、電源線(UPS級)、接地線等。 - 配件:理線架、配線架、跳線、標簽打印機、光纖熔接機等。 - 工具:網絡測試儀(如Fluke)、萬用表、激光水平儀、防靜電手環等。
二、環境搭建與設備安裝
1. 機柜部署
- 按冷熱通道規劃機柜排列,固定機柜并連接PDU(電源分配單元)。
- 確保機柜垂直偏差≤2mm,水平誤差≤1.5mm。
2. 服務器上架
- 使用導軌將服務器推入機柜,固定螺絲并檢查穩定性。
- 連接電源線(雙路冗余供電),保留線纜余量≤30cm。
3. 制冷系統調試
- 開啟精密空調,校準溫濕度傳感器,確保機房溫度(22±1℃)和濕度(50%±10%)。
三、線纜敷設與標識
1. 線纜敷設
- 電源線:與信號線分層走線,避免交叉干擾,綁扎間距≤1.5m。
- 光纖/網線:沿橋架或線槽敷設,彎曲半徑≥光纜直徑20倍,光纖熔接損耗≤0.08dB。
2. 標簽管理
- 使用條碼/二維碼標簽標記線纜兩端(如“A1-01:核心交換機→服務器1”)。
- 標簽需包含:機房區域、機柜編號、端口信息、責任人及日期。
3. 理線與固定
- 采用垂直/水平理線器整理線纜,避免飛線、纏繞。
- 使用尼龍扎帶或魔術貼固定線纜,預留檢修空間。
四、系統聯調與測試
1. 通電測試
- 逐臺開啟服務器,檢查電源指示燈、風扇運行狀態及PDU負載均衡。
2. 網絡測試
- 使用網絡測試儀驗證網線連通性(如線序、衰減、串擾),光纖測試需用OTDR檢測斷點。
- 模擬業務流量,驗證網絡帶寬(如10Gbps/25Gbps)及延遲達標。
3. 系統聯調
- 配置交換機VLAN、QoS策略,確保多路徑冗余(如鏈路聚合LACP)。
- 聯動存儲設備、防火墻等完成整體系統壓力測試。
五、驗收與文檔交付
1. 分階段驗收
- 隱蔽工程驗收:線纜敷設完成后拍照存檔,客戶簽字確認。
- 終驗測試:出具《機房布線測試報告》《設備上架清單》。
2. 文檔移交
- 提供完整的竣工圖紙(CAD/3D模型)、線纜標簽表、設備配置手冊。
- 包含運維指南(如標簽編碼規則、故障排查流程)。
3. 培訓與質保
- 對客戶運維團隊進行布線系統管理培訓。
- 提供2-3年質保,定期巡檢線纜老化、標簽脫落等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