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他在抗美援朝戰役中,殊死拼殺,立下累累軍功。可惜,戰火無情,他被奪走了四肢和左眼。盡管生活很不便,但他始終積極面對。退役后,他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盡管文化程度不高,但他深知知識的重要性,毅然提出創辦夜校,決心為鄉親們掃除文盲。
此后,他一心撲在村子的建設上,為村民們辦了一件又一件實事。他的付出大家都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村民們對他滿心擁護與愛戴。而這位令人敬仰的英雄,就是老兵朱彥夫。
朱彥夫抗美援朝
1947 年,14 歲的朱彥夫滿懷熱血投身軍旅,成為解放軍戰士。此后他隨部隊南征北戰,參與淮海、渡江等重大戰役,在戰火中鑄就堅韌意志。
1950 年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朱彥夫奉命奔赴朝鮮戰場。當時,他所在部隊負責鎮守 250 高地。戰斗打響,連隊與攻來的兩個營的美軍展開了殊死搏斗。硝煙彌漫,喊殺聲震天,戰士們毫不退縮。激烈戰斗后,全連 52 名官兵僅朱彥夫一人堅守陣地。
殺紅了眼的朱彥夫抱起機槍瘋狂掃射,怒吼 “有我在,陣地就不能丟!” 然而,危險突然降臨,炮彈在他身邊爆炸,朱彥夫瞬間昏死。
多年后,朱彥夫在《極限人生》中回憶:
“在被大雪封死的 250 高地,全連覆沒的前沿交通壕里…… 有一條正在復蘇的生命。” 昏迷中,他憑借頑強毅力在雪地艱難爬行 3000 多米找到部隊。之后,朱彥夫昏迷 93 天,歷經 47 次手術,奇跡般蘇醒。
醒來后,朱彥夫下意識找槍,卻驚恐地發現手沒了,掙扎起身又發現腿也沒了。曾經無畏生死的他,面對殘酷現實,死亡念頭一閃而過。但身為火線宣誓的共產黨員,他憑借骨子里的堅韌和忠誠,選擇頑強活下去。作為特等傷殘軍人,朱彥夫沒有留在榮軍醫院,而是毅然回鄉,開啟人生新征程。
朱彥夫的賢內助
朱彥夫的后半生,身旁總有一位無可替代的賢內助。1955 年,在醫院擔任護士的陳希永,經人介紹,與重度殘疾的朱彥夫喜結連理。那時的陳希永,身高一米七三,身姿高挑,面容秀麗,站在人群里格外顯眼。
或許有人會好奇,她為何會看上朱彥夫?陳希永自幼喪母,小小年紀就跟著大人四處逃荒乞討,艱難求生。有一次,她不幸染上重病,生命垂危,是解放軍醫生妙手回春,將她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從那以后,她便把解放軍視為救命恩人,這份感恩之情在心底扎下了根。
孩子們也曾好奇地問母親陳希永:“您當時身體健康、四肢健全,為啥愿意嫁給父親呢?” 陳希永坦誠地說:
“一開始,想到要和一個沒手沒腳的人過一輩子,我心里確實不太樂意。但后來我想,他是國家的功臣,為了國家才失去了手腳,我嫁給他,就當是和他相互扶持。要是我不陪著他、照顧他,他往后的日子可咋辦呢?”
在往后的日子里,陳希永越發覺得自己沒看錯人,丈夫是個堅毅不屈的大丈夫。朱彥夫身為重殘軍人,雙腿在膝蓋下 7 厘米處被截去,雙臂也從手腕以上鋸掉,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全靠陳希永照料。陳希永腰不好,搬不動重物,可每當朱彥夫來不及上廁所時,她總會先猛灌兩大口白酒,借著酒勁的麻痹,強忍著身體的不適,吃力地背起丈夫往廁所跑。
除了妻子給予的支持,在朱彥夫的生命里,他的母親同樣也幫了他許多……
朱彥夫被鄉親們推選為村書記
朱彥夫拖著傷殘之軀回到村子時,那景象令人揪心。四肢殘缺,左眼失明,他縮成一團,形似 “肉粘轆”。村民們見了,無論大人小孩,都下意識躲開,眼神中滿是驚恐與憐憫。可朱彥夫將這些異樣目光與疏離態度拋諸腦后,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重掌生活。
裝上假肢后,他開啟了艱難的訓練。走路時,每一步都像攀登陡峭山峰,假肢與殘肢摩擦劇痛難忍。日子一天天過去,他的斷腿被磨得血肉模糊,傷疤新舊疊加。旁人看了心疼,他卻咬牙堅持,重復動作上千次、上萬次,最終實現生活自理,從傷殘者變成能獨立生活的人。
看到村民文化匱乏,連簡單算賬都不會,朱彥夫決定辦夜校。打書架缺材料,他想到母親的壽材板。農村素有 “動壽材板對老人不吉利” 的說法,母親堅決反對。但朱彥夫決心堅定,以絕食抗爭,母親最終妥協。夜校讓村里許多人識字,為村子打開知識大門。
1957 年,朱彥夫被推選為村書記。面對質疑,他堅定回應:“大家信任俺,俺就拼了命地干!” 上任后,他帶領鄉親苦干。從前村里窮,多年娶不到媳婦,他任職后,有一年竟迎來 10 個新媳婦。他還帶頭破除舊俗,1974 年推行火葬遇阻,母親病重也叮囑別燒她。可母親去世后,為給村民做表率,朱彥夫還是安排火化。送葬時,他殘臂捧著骨灰盒痛哭,此后火葬逐漸被村民接受。
在長達 25 年的村書記任期里,朱彥夫帶領村民戰酷暑、斗嚴寒,打贏整山造地、打井引水、高山架電 “三大戰役”。為解決村里無電難題,他外出找材料。在村里,假肢每兩小時要卸,外出卻要捆 10 多個小時,上下車、爬樓梯讓他腿磨破化膿,摔倒后又迅速爬起繼續奔波。
從 1952 年到 1996 年,44 年間,朱彥夫拖著傷殘身軀走遍大江南北,作上千場報告,傳承紅色基因。1987到1994 年,歷時 7 年,七易其稿,翻爛 4 本字典,用壞 50 多支筆,寫就 33 萬字的《極限人生》,激勵無數奮斗者。
尾聲
朱彥夫是一個保爾柯察金式的大英雄,在硝煙彌漫的戰場上他敢打敢拼,即便廢掉四肢和左眼,他也從不放棄。立下累累軍功的他,沒有躺在軍功簿上。而是選擇在農村去實現自己的剩余價值。
在生活中,他帶領村民們,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難題。在他有限的生命中,盡自己最大的全力為老百姓們辦實事,這樣的英雄值得人們永遠懷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