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地理位置獨特,恰好處于黃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三大高原的交會之處。境內地形地貌錯綜復雜,溝壑交錯,生態環境極為脆弱。歷經數十年,蘭州人民憑借著堅韌不拔的頑強毅力和持之以恒的不懈努力,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精心播撒著綠色的希望種子,在黃土高原與荒漠的交界線上,筑起了一道綠色長城。
鐵鍬寫春秋 “三北”工程開啟生態建設之旅
經高速、國道,沿著蜿蜒崎嶇的盤山公路,汽車在綿延不斷的濯濯童山間行進。峰回路轉,綠意漸顯,便到了榆中縣北部山區,這兒有一座建設在黃土高坡上的林場——貢井林場。
“荒山禿嶺和尚頭,林草奇缺水如油。”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榆中北山便是這般光景。為了抵御風沙,保持水土,改善生態環境,1978年,國務院批準啟動了“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我市迅速響應國家號召,積極投入這場生態建設的偉大戰役之中。
1992年,23歲的王治勝接過父親的鐵鍬,成為貢井林場第三代職工。當他沿著崎嶇的山路走進林場時,眼前的景象讓他不禁有些失落。荒涼的山坡上,連用來乘涼的大樹都難以尋覓。“一起風,滿眼皆是土,到縣城拉樹苗,需要人背畜馱,花費一天的時間……說實話,當初站在山頂,我自己都不敢想這里還能綠起來。”王治勝回憶道,“一棵一棵種,一片一片來,這山上就會多一點兒綠色、少份荒涼。”在父親的鼓勵下,王治勝漸漸有了信心。
檸條是一種耐寒耐旱的植物,在適宜的光照和溫度下,能迅速成長。前輩們栽種的檸條,成為王治勝防護的重點。然而,當地村民長期以放羊為生,而檸條恰好是羊群喜愛的食物,這給封山育林帶來了困擾。
為了守好這來之不易的綠色,王治勝和他的工友們在幾十公里林場的巡查過程中,還不忘給沿路村民們宣傳護綠的重要性。為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他們配合當地的生態搬遷、生態專項補助等政策,積極動員村民加入造林護林隊伍中來,培訓后的村民們放下牧羊鞭,成為生態護林員,有的還成為種樹的好手。
黃土為紙、汗水為墨。65年來,已有五批林場人先后入山,3萬多畝的荒山逐漸被綠蔭覆蓋,鳥鳴聲此起彼伏,全縣其他10萬多畝的黃土山上也添了新綠。管轄范圍、造林區域已拓展到309國道沿線鄉村,管護總面積13.86萬畝,林木覆蓋率26.93%。林場周邊20公里區域的小氣候明顯改善,相較于建場時,平均年降水量增加了40毫米。2021年前后,甚至發現了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錢豹的蹤跡,這無疑是對他們辛勤付出的最好回報。
貢井林場翻天覆地的變化,僅是我市建設“三北”工程中的一個縮影。數十年來,我市因地制宜,綜合運用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復等多種科學有效的方式,持續擴大森林覆蓋面積,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曾經的荒坡土丘逐漸被綠色覆蓋,揚塵天氣減少,水土流失得到有效遏制,空氣濕度增加,區域生態環境顯著優化。同時,生態環境的改善也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和居民生活質量的提升創造了有利條件。
據統計數據,從1978年至2020年,依托“三北”工程建設,我市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高達214.95萬畝,黃河泥沙輸入量顯著減少了1371萬噸,水土流失的情況得到了初步有效的遏制,森林面積達到165.18萬畝,森林覆蓋率成功提升至8.35%。這些數據的背后,是蘭州人民多年來努力奮斗的心血結晶,也彰顯了“三北”工程在改善生態環境方面的顯著成效。
智慧治荒山 “三北”工程筑牢蘭州生態根基
榆中縣高質量完成“三北”工程年度建設任務,永登縣在國家、省委的檢查驗收工作中和榆中縣考核結果均為優秀,紅古區扎實推進“三北”工程項目……
近年來,為改善種樹的蓄水條件,榆中縣針對當地黃土山的土質與地形,獨創“魚鱗坑”模式,并采用云杉、側柏等喬木和檸條、沙棘等灌木混交林栽種,豐富了植被種類,降低了病蟲害風險。
自2020年至2024年,榆中縣先后開展森林撫育項目、隴中地區生態保護和修復項目、“三北”工程等各類營造林項目約40萬畝,總投資約2.7億元。
多年綠化使氣候干旱、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得到有效遏制。榆中縣林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縣東至韋營鄉道嶺子、西至和平鎮直溝門以北區域,因水蝕、風蝕導致土壤退化,地帶性植被枯死,出現不同程度荒漠化。近年來,通過實施黃土高原綜合治理項目、重點區域生態修復項目、森林植被恢復等項目建設,采取封山禁牧、易地搬遷等措施,區域性荒漠化趨勢得到緩解。
貢井林場巖羊數量從20世紀80年代前的不足10只增加到目前1000多只,消失近30年的喜鵲重返榆中農區。2019年4月,蘭州大學利用紅外相機在貢井林場拍攝到金錢豹,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馬麝、二級保護動物巖羊的原生地和棲息地得到有效保護,中國特有種華北駝絨藜小群落也在貢井林場出現。
“生態環境的改善離不開全縣人民的共同努力。”這位負責人說,如今,全縣各鄉鎮建立了多處義務植樹基地。隨著宣傳力度加大,人們的生態環保意識增強,文明祭祀、不隨意焚燒秸稈等行為減輕了森林防火壓力。此外,無人機等新技術手段的應用以及高水平人才的引進,為綠化工作的管護提供了有力支持。
市林草局相關負責人介紹,2024年,積極謀劃爭取到位“三北”工程六期項目3個,全年完成營造林35.9萬畝、草原生態修復治理4萬畝。
自“三北”工程建設以來,我市建成了以榆中貢井林場為代表的半干旱造林生態修復區、以南北兩山為代表的灌溉造林生態修復區,全市生態治理修復步伐顯著加快,地質災害大為減少,黃河蘭州段及其支流多年未發生重特大洪水災害,有力保障了全市的生態安全。“三北”工程為全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生態基礎,不斷拓展了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實現路徑,有力推動了全市綠色低碳發展的進程。
匠心織綠網 “三北”工程譜寫金城綠色新篇章
2月20日至25日,皋蘭縣自然資源局組織精干力量,深入“三北”六期項目的每一個工程現場,就“三北”工程六期重點項目開復工情況和下一步工作開展督導,要求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做到栽一片、活一片,確保如期完成“三北”工程建設任務。
榆中縣目前1個項目即將進入招投標階段,另有1個儲備項目正在緊鑼密鼓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2月21日上午,榆中縣林草局舉辦“三北”工程技術培訓及推進會,就集雨整地、提前煉苗、搶墑造林、樹種配置及造林方法、撫育管護幾個重點方面詳細講解,要求5月中旬前完成整地任務,9月底全面完成項目,開展檢查驗收工作。
“展望未來,蘭州‘三北’防護林工程前景一片光明,充滿無限希望。隨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以及對‘三北’工程支持力度的持續加大,我市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市林草局相關負責人這樣說。
目前,我市全域納入了“三北”工程黃河“幾”字彎攻堅戰范圍,其中:永登、皋蘭、榆中三縣納入核心攻堅區,城關、七里河、西固、紅古、安寧五區納入協同推進區。
在“三北”工程六期的推進過程中,我市按照“五河五路、四屏多點”進行布局(五河:湟水河、大通河、莊浪河、蔡河、宛川河;五路:機場高速、中通道、京藏高速、312國道、G30高速;四屏:永登中西部、皋蘭中北部,榆中北部、安寧北部),謀劃了476.1萬畝(新建任務287.95萬畝,鞏固成果任務188.15萬畝)“三北”工程六期建設任務,能形成新的森林面積150萬畝,提高森林覆蓋率7.6個百分點,力爭在2030年末達到16%。“這一宏偉規劃的實施,必將為蘭州的生態環境帶來更為顯著、更為深刻的改善。”市林草局黨組書記、局長嚴振德充滿信心地對記者說。
截至目前,我市已完成“三北”工程六期項目第一階段的申報入庫工作,其中:在建項目3個,總投資7.02億元,總規模122.04萬畝。啟動申報第二階段(2027-2030年)任務,進一步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建設北疆綠色長城和西部生態安全屏障,力爭將蘭州市“三北”工程六期建設項目打造成優質工程。
“堅定不移地推進‘三北’工程建設,以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更實的舉措,提升工程建設質量和水平。”市林草局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今年,計劃完成林草生態修復43.62萬畝,其中“雙重”項目19.17萬畝、“三北”工程24.45萬畝,新啟動20.54萬畝營造林建設。通過實施重點區域生態修復工程,精心打造一批生態建設示范樣板,為全國的生態建設提供可借鑒、可推廣的寶貴經驗。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首席記者 呂勝軍 文/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