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五中學通州校區首屆數學節自3月14日啟幕以來,以“π動思維,解碼無限”為主題,陸續推出數學文化展覽、趣味數學實踐、學術講座等活動。 3月26日,學校特邀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數學家周向宇走進校園,為北京五中通州校區高中生帶來《中國古代數學思想與成就》的專題講座。活動由張丹校長主持,張校長表示:“院士進校園既是數學節系列活動的延續,更是育人實踐的高潮——讓千年數理智慧真正‘落筆’于當代課堂。”
講座伊始,周院士以2024年央視春晚劉謙的撕紙牌魔術為研究對象,邀請學生現場還原“撕牌—疊合—匹配”流程,并逐幀拆解魔術背后的數學邏輯。強調從數學的角度來看該魔術的過程其實就是求解一類同余式組、為簡化的“物不知數”問題。然后,周院士詳細介紹了中國古代數學中的中國剩余定理、商高折矩原理,以及韓信點兵背后的數學原理。現場學生屏息凝神,跟隨筆觸穿越千年,領略中國古代幾何學的無窮魅力。
在闡釋《周髀算經》數學思想時,周院士在PPT上展示了自己手繪“商高折矩原理”的幾何推演過程。并據此解釋《周髀算經》中“以方出圓”的天體測量方法。周院士強調:“商高定理的證明過程體現中國古代數學‘形數結合’的獨特范式,其通過幾何構造導出算術結論的思想,較西方同類研究早約五百年,且為后世微積分‘以直代曲’思想提供了重要啟示。”現場學生通過周院士手繪過程逐步理解古代數學家的演繹邏輯,感受中國傳統幾何學的嚴謹性。
從3月14日的“π文化”狂歡到3月26日的院士深度對話,北京五中通州校區首屆數學節以多元形態重構數學教育場景:數學文化展覽讓典籍中的公式“活”起來、趣味數學實踐使課堂外的思維“動”起來、學術講座令歷史中的智慧“燃”起來。通過院士學術引領,將中國古代數學成就融入現代課堂,以理論深度與文化厚度重塑學科認知,積極探索數學育人路徑:在追溯商高定理的嚴謹推演中夯實思維根基,在解析魔術模型的實踐應用中強化學科認同,最終實現“以數載道、以理育人”的育人目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