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2月5日上午,解放軍總醫院內,十幾位國家領導人,匆忙走進一間病房看望一位老人。這位老人在戰場上無往不勝,曾讓敵人聞風喪膽,連毛主席都稱贊他最會打仗!然而如今的他,即便竭盡全力也無法開口,他就是新中國的開國元勛粟裕。
在下午4點半左右,粟裕未能戰勝疾病,悄然離開了人世。幾天后,時任軍委副主席的楊尚昆,關切地詢問粟裕夫人楚青,有什么需要,一定要提出來,組織必會全力滿足,楚青神情嚴肅,表示只有一個愿望,請求組織能夠同意,為了這個愿望,她已經不懈努力了整整20年。那么,楚青究竟向中央提出了什么愿望?中央又是如何答復的呢?
在1939年春天,粟裕和楚青初次相遇,當時粟裕是新四軍江南指揮部的副司令,楚青是一名軍部速記訓練班的學員。自從見到楚青后,粟裕一直對她難以忘懷,于是鼓起勇氣向她表明了心意,楚青卻嚴肅地表示:“國仇家恨尚未報,先不談論情感問題。”粟裕聽后并未氣餒,在接下來的兩年里,帶領軍隊浴血奮戰,取得了一連串的勝利,讓楚青對他的敬佩逐漸轉變為愛慕,兩人的愛情漸行漸濃。
1941年12月,楚青和粟裕正式結為夫妻,兩人共同經歷了抗日和解放戰爭,親眼見證了新中國的誕生,在無數風雨洗禮下,兩人的感情愈發深厚,粟裕的離世,楚青是最悲傷的。
粟裕在臨終前曾有一個遺愿:在他去世后,不舉行追悼會,把骨灰撒在自己戰斗過的戰場上,這個愿望很快得到了實現,鮮為人知的是,粟裕在臨終前還有另一個未完成的心愿,沒來的及說出來,唯一知情就是妻子楚青。
在粟裕的追悼會結束后,楚青提出:粟裕臨終前一直掛念著他的戰爭回憶錄,就算后來病重,也堅持口述內容,楚青希望組織同意自己幫粟裕完成這個心愿。
粟裕的戰爭回憶錄首次提及是20年前,當時由于某些原因,粟裕離開了指揮崗位,整日憂心忡忡,楚青建議他寫下親身經歷的戰爭見聞,粟裕沒有回應。
1976年,粟裕突發心肌梗塞,在生死之際,他決定記錄下自己的戰爭經歷,希望為黨和部隊留下一些有價值的東西,粟裕的決定得到了組織的支持,楚青成為他的助手,還調派人員協助完成這項工作,可撰寫過程并不順利,
1979年,粟裕的身體狀況惡化,只好暫時擱置去青島養病,直至1980年底,準備重新續寫時,又突發腦溢血,陷入了昏迷,經過兩個月的治療,病情才稍微穩定。
從1982年,粟裕大部分時間都在昏迷, 楚青就開始編寫回憶錄的工作,關鍵問題,楚青都做了標注,希望粟裕康復后做補充,沒想到的是,這一等成了永別。
1984年,粟裕的心臟停止了跳動,楚青等待的關于戰爭回憶錄的一切,永遠不再有答案。
得知楚青的唯一請求后,楊尚昆表示:這不僅是幫助粟裕將軍完成遺愿,而是整理了一份珍貴的國家財富,他接著安排了專業人員協助楚青,以中央軍委的名義邀請了粟裕的戰友和部下提供真實資料。
20年過去,《粟裕戰爭回憶錄》終于成功出版,楊尚昆還親自為這部著作題詞,每個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粟裕和楚青將有限的生命,貢獻給了無限的革命事業。歷史的價值在于不斷的傳承,每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將歷史真實地記錄下來,以供后人學習和弘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