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時報訊(記者 張雅倩)“孤桐師座尊前,駁議文發布后,昨(三十日)在光明報得一反響,即有金姓人兩函為夏五散懷耳,然阮推重磚刻……”在3月23日至30日由南京經典拍賣有限公司舉辦的“金陵四老”書畫精品拍賣會預展上,一封由著名學者、書法家高二適親筆寫給恩師章士釗的信札《致孤桐師》,首次與廣大觀眾見面。
展館中的《致孤桐師》
《致孤桐師》長97.5cm,寬24cm,黃色的紙本手卷上,筆墨飛動,流露高二適深陷漩渦中的復雜心情。站在這幅手卷前,高二適女兒高可可久久停留。“很難得,很珍貴。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封信。”高可可說,父親作為讀書人很正直,面對學術不隨人俯仰,心里有話不能不說出來。
《致孤桐師》寫于1965年,當時的高可可還在讀高中。她記得,當年父親很少說話,回到家就進入書房,基本深夜才出來。子女能感受到籠罩在家里的沉悶氣氛,也很少去打擾他。
高可可(中)參觀預展
1965年,時任中國科學院院長的郭沫若,在《文物》雜志上發表《由王謝墓志的出土論到〈蘭亭序〉的真偽》一文,提出“《蘭亭序》從內容和書法都是偽作,世人被誤導上千年”的論點。高二適經過反復考古認證,第一個提出反駁,并在當年的《光明日報》上以《〈蘭亭序〉真偽駁議》一文發出反對之聲。一石激起千層浪,文章發出一周左右,針對高二適的駁斥鋪天蓋地而來,高二適一面承受著壓力,一面撰文繼續辯駁,無奈《光明日報》予以退稿處理。
憤懣之余,高二適寫信給老師章士釗表達苦悶并求助。章士釗接信后,迅速將文章轉呈毛澤東,并附信強調:“此乃關乎文化傳承之大事。”毛澤東批示:“筆墨官司,有比無好!”最終促成《〈蘭亭序〉真偽駁議》發表,引發全國熱議。“蘭亭論辯”成為20世紀最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
《致孤桐師》
“在那個特殊年代,文人基本不敢發出質疑聲音。所以《蘭亭序》爭論事件中,高二適可謂一個勇士,他面臨很大的風險挺身而出,在沒有任何背景和支持的情況下一個人去挑戰權威。”南京經典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赟說,“這幅作品應該是從章士釗處流通到市場上的,我們從委托方那里征集過來。它的出現,豐富了《蘭亭序》爭論事件的歷史細節,展現了高二適捍衛學術真理的執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