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漢朝人這樣打招呼!”五年級學生陳雨萱剛踏入“漢·無極——馬王堆文物精品展”的時空長廊,便興奮地模仿起“漢代貴婦”講解員的揖禮動作。近日,鹽城市博物館迎來了鹽城市京師實驗學校的學生們參觀展覽、學習古禮。
在鹽博特設的“古禮課堂”上,學生們以帛書筆意書寫“人”字,六禮束脩也不再是沉睡于古籍里的符號。一旁的研學老師介紹道,“芹寓勤學、棗表早慧,這些實物儀軌讓典籍中的禮制文化變得可感可知。”
當兩千年前的素紗襌衣與當代少年的目光相遇,當《導引圖》的養生智慧與現代律動同頻,文物化作會“說話”的導師,讓漢代禮儀走進青春課堂。
記者了解到,今年3月份以來,鹽城市博物館通過館校、館企、館際三維聯動,推出漢代禮儀研學、養生智慧快閃展、古籍修復體驗三大板塊的主題文化季活動,讓文物在教育實踐、數字技術與生活美學的多維碰撞中煥發新生。
親手穿一副中藥耳環、細嗅古法香囊的草木芬芳、品一口辛追夫人同款養生藥膳……由鹽博攜手中華老字號啟迪藥業打造的《千年一夢·辛追時空對話——馬王堆養生智慧的現代傳承》快閃展,將數字復原的漢代膳食場景與現代養生茶飲巧妙融合。自3月22日開展以來,“辛追夫人的春日養生宴”吸引了眾多市民前來體驗。
“沒想到《五十二病方》里的古方,能變成現代養生茶飲,這種轉化太巧妙了。”游客王女士在“馬王堆飲食文化的現代化應用”展區內駐足良久,她逐一拍攝科普展品,決定回家后嘗試做一杯“漢風”奶茶。
鹽博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此次快閃展創新運用數字交互技術與沉浸式場景復原,展出馬王堆出土文物復制品以及古法研制的養生枕、古漢養生精等實物,將“聚精、養氣、存神”的養生理念融入日常生活,讓觀眾既能了解漢代養生文化的精髓,也能感受傳統智慧在現代的實用價值。
當沉睡千年的竹簡在掌心蘇醒,當古老文字穿越時光與今人對話。配合馬王堆特展推出的漢文化書單,鹽博聯合鹽城市圖書館共同舉辦了“古韻今輝·竹帛新風”文化體驗活動。
“媽媽,我補好了一頁‘古書’!”鹽城市圖書館“古籍修復教室”里,7歲的周子涵捧著親手制作的線裝書冊愛不釋手。孩子們在古籍修復專家王志勇的指導下,用鬃毛刷拂去泛黃紙頁的浮塵,以針線串聯歷史與當下。在導讀區,三年級學生張博文戴著AR眼鏡,進行著跨越千年的文明對話。
以“漢風”為筆,鹽博在春日里繪就了一幅傳統文化創新傳承的雋永畫卷。鹽博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館正探索“博物館+”的無限可能,讓文物從展廳走向生活場景,使傳統文化成為可體驗、可攜帶、可傳承的創新演繹,讓博物館成為滋養城市文明的精神綠洲。
江南時報記者 楊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