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長河中,東北軍作為一支曾經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重要地位的軍事力量,留下了許多令人感慨的故事。東北軍的領導者張學良更是在中國歷史的關鍵節點上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然而,東北軍在歷史中卻帶著一抹悲慘的色彩。九一八事變后,大部分東北軍被迫背井離鄉,許多人再也未能踏上那片生養他們的 “黑土地”。
東北軍在當時被貼上了諸多不光彩的標簽,如 “不抵抗”“保護家鄉不力” 等。但實際上,東北軍的軍事實力不容小覷。在張作霖時期,東北軍就擁有五支航空兵部隊,飛機達三百架之多。張學良對空軍的發展極為重視,不僅從法國采購大量新式飛機,還曾借給蔣介石二十架飛機用于轟炸蘇區。東北軍在海軍和兵工廠方面也十分先進,只可惜這些優勢未能轉化為有效的軍事力量,在東北淪陷后,反而讓日軍撿了大便宜。許多高級將領和優秀人才在亂世中顛沛流離,有的淪為土匪或漢奸,有的投奔南京,也有棄暗投明加入人民軍隊,為新中國的建設立下汗馬功勞,甚至在抗美援朝戰場上保家衛國。
在 1955 年的授銜儀式中,有 25 名將軍出自東北軍,其中五個人的名號最為響亮。
第一位是呂正操將軍。他是東北軍中唯一獲得上將軍銜的將領,也是活得時間最長的開國上將,更是 57 位開國上將中最后一位去世的老將軍。呂正操出生于 1905 年的遼寧省海寧縣。在他出生之時,日俄正在為爭奪東北地區展開大戰,母親為保其安全,將他藏在草堆里。由于當時的環境,呂正操從小沒上過多少學,小學四年級就輟學去做長工或種地謀生。
在甲午戰爭時,呂正操就見識了日本人的兇狠嘴臉,目睹親人慘死于日軍屠刀之下,從此對日本人恨之入骨,暗暗發誓長大后當兵為中國人報仇。1922 年,呂正操在親戚介紹下到張學良的衛隊旅當兵,后被調到旅部副官處當上士文書。他與張學良接觸漸多,深得張學良看重。西安事變后,呂正操與張學良走上不同道路,張學良被蔣介石軟禁,呂正操則秘密加入共產黨。
第二位是萬毅。他與張學良關系極好,在 1955 年被授予中將軍銜。萬毅原名萬允和,1907 年出生于遼寧金縣。他曾是張學良麾下猛將和得意門生,也是張學良手底下最年輕的團長。萬毅個性鮮明,張學良對他極為器重,其地位一度超過呂正操。抗日戰爭爆發后,萬毅加入共產黨,因為他認為共產黨才是能救中國的力量,而蔣介石一味不抵抗,任由日軍欺負中國。他在戰爭年代立下眾多戰功,令人敬佩。
第三位是解方,開國第一少將。他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擔任志愿軍首任參謀長,是彭德懷元帥的左膀右臂。解方 1908 年出生于遼寧省,十四歲就與張學良的弟弟上同一學校,因其學習成績優異,總是學校第一名,被張學良熟知。雖與張學良有交集,但解方最終選擇加入共產黨。
第四、五位是張學思和江潮。張學思是張作霖的兒子,1933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受家庭教育影響,他走上了與父兄不同的道路。江潮出生于河北,小時候母親病逝,繼母待他不好,缺乏母愛的他雖上學成績優異卻不得不輟學。1934 年,張學良給他提供上學機會,他成為東北 57 軍一員,后在谷木同志的發展下成為共產黨員。江潮也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為新中國建設立下赫赫戰功。
這五位將軍在歷史的轉折中,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他們的經歷和貢獻成為了中國近代史上的璀璨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