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爭的歷史長河中,巷戰往往是最為慘烈和艱難的戰斗形式之一。說起巷戰,人們很容易聯想到二戰時期蘇德戰場上的圣彼得堡保衛戰和斯大林格勒保衛戰,那兩場驚心動魄的城市巷戰,讓蘇聯紅軍和德軍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很多人會疑惑,在巷戰如此難打的情況下,德軍為何不依靠強大的火力武器和裝甲部隊將蘇聯的城市夷為平地呢?這樣似乎就能大大降低作戰難度。畢竟在人們的認知中,只要把房子炸平,巷戰的可怕程度就會大大降低。因為在蘇德巷戰中,雙方確實是逐座建筑進行爭奪,這種方式不僅作戰效率低下,還會給軍隊帶來驚人的損失。
然而,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首先,即便德軍的武器裝備十分先進,但想要將所有建筑夷為平地實際上是不現實的。回顧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時期的老照片,可以發現雖然戰爭給城市造成了極大破壞,但很少有房屋是完全倒塌的。在二十世紀初期,歐洲各國考慮到各種自然災害,建造房屋時充分考慮了抵抗地震,絕大多數房屋的主體結構非常堅固。即便德軍有先進的空軍部隊,瘋狂轟炸也只能對房屋外部結構造成一定損毀,無法將其夷為平地。房屋即使只剩下斷壁頹垣,主體結構依然完整,防守方可以充分利用地理優勢進行防御布局,這使得巷戰變得異常艱難。
歷史上也有類似的情況,比如在抗日戰爭時期的臺兒莊戰役。中國軍隊與日軍在臺兒莊展開激烈巷戰,日軍雖然擁有強大的火力,但也無法輕易將臺兒莊的房屋全部炸平。中國軍隊利用堅固的建筑頑強抵抗,與日軍進行逐屋爭奪,給日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
再者,在現代戰爭中,想要將房屋徹底夷為平地更加困難。現代房屋在建造時具有足夠強大的抗震減震能力,建筑材料的強度也得到極大提升,整體防御能力遠超數十年前。即便各國軍事實力有了極大提升,但依靠常規部隊徹底摧毀一座大樓并非易事。而且,進攻方在攻打某個國家某座城市時,并不是抱著將其徹底消滅和摧毀的目的。他們在進攻的同時,要盡最大可能保證城市的基礎設施,以便在占領城市后保證后續的后勤補給。如果進攻方在作戰時肆無忌憚地將城市摧毀,即便最終占領,也只是一座廢墟,這樣的城市占領后毫無價值。
所以,我們會發現在眾多攻城之戰中,只要守城將士的抵抗意志不是特別強烈,進攻方都會選擇緩和的方式去爭奪城市。當然,也有特例,比如著名的柏林戰役,這種不計后果摧毀城市的現象極為少見。
總之,在巷戰中不考慮把房子炸平,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因為實際操作的困難,也出于對占領后城市價值的考慮。巷戰的艱難,也讓人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戰爭的殘酷和破壞性,從而更加珍惜和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