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作為退役軍人來講,實際上,自己在參軍期間的軍齡,往往是能夠轉移成為視同工齡,因為根據《社會保險法》當中的明確規定,退伍軍人依法參加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和生育保險等各項社會保險,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用的,可以依法享受社會保險的待遇,同時作為退役軍人,服役期間的年限與入伍前和退伍后,所參加社會保險的繳費年限,依法能夠合并計算。
這也就是說我們參軍期間的服役年限,是能夠直接認定成為視同工齡的,但是在認定視同工齡的過程中,有幾個細節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夠忽略的,對自己來講可以說是息息相關,我們就來看一下究竟是哪些細節。
第1個細節,視同工齡需要經過認定以后才能計算
我們作為退伍軍人來講,必須通過所在地區的人社部門,一般是要通過當地的人社局或者是退役軍人事務管理局,進行軍齡轉為社保的視同繳費年限認定,只有經過人社部門認定完成以后,那么才符合自己視同工齡繳費的年限。
視同繳費年限和我們的實際繳費年限,都能夠相互累計計算,最終都能夠確定成為我們今后養老金的待遇,所以說養老金待遇的高低跟視同繳費年限,也是成正比關系,而且視同繳費年限越長,今后的過渡性養老金待遇,相對來說也是會更長一些的。
第2個細節,不同地區,對應的視同繳費年限基數不同
由于視同繳費年限,它是沒有實際的繳費標準,它是類同于實際繳費年限,但又沒有實際繳費年限,所以說對應的視同繳費年限的基數,每個地區之間也是有所差異性的,一般情況下,認定視同繳費年限的基數大約是在130%~140%之間。
但是也有部分地區,可能會低于130%,或者說是高于140%,由于不同的地區對應的視同繳費年限的繳費指數有所不同,則今后可能會影響到,自己過渡性養老金的待遇,實際上這個認定標準,還是要根據所在地區的人社部門為依據來進行認定。
第3個細節,視同繳費年限,跟個人賬戶沒有關系
我們參軍期間的這個軍齡,往往都能夠認定成為視同繳費年限,但視同繳費年限,其實它不會產生相應的個人賬戶存儲額,所以說視同繳費年限本質上來講,跟我們個人養老保險賬戶的存儲額,是沒有直接關系的。
也就是說擁有視同繳費年限,并不會直接提高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是通過個人賬戶存儲額,和你自己所本身對應的退休年齡的計發月數來確定的。當然擁有視同繳費年限是可以獲得一部分過渡性養老金的待遇,而這個過渡性養老金都是單獨來給予計算的,所以本質上也能夠提高自己今后養老金的待遇。
綜上所述
我們作為退役軍人來講,在服役期間的軍齡,是能夠認定成為視同工齡的,這一點千萬不能忽視,一般通過當地的退役軍人事務管理局,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進行確認和經辦就可以了,擁有了視同工齡,那么將來本質上來講,是能夠獲得一部分過渡性養老金的待遇,在我們的基礎養老金和個人養老金待遇不變的前提下,是能夠獲得一個更高退休養老金的收入。
感謝閱讀,我是退休筆記,每天都會講點退休知識那點事兒,有喜歡我文章的小伙伴不妨可以加我的關注,因為這樣的話,就能夠方便大家盡快的找到我,謝謝大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