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 年的海灣戰爭,如同一道震撼世界的驚雷,讓全球深刻認識到了高科技戰爭的恐怖。這場戰爭不僅讓參戰國家刻骨銘心,也讓遠在千里之外的中國專家們脊背發涼,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海灣戰爭的爆發源于伊拉克在 1990 年對科威特的進攻,聯合國迅速通過 678 號決議,授權美國以一切手段解決爭端。于是,這場觸目驚心的戰爭拉開帷幕。海灣戰爭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對敵方指揮官、電網和防空網絡進行空襲打擊;第二階段繼續空襲敵方防空體系和空軍;第三階段則將空軍集中對地面部隊進行打擊。整個戰爭呈現出單方面的實力碾壓態勢,1991 年 2 月 24 日,薩達姆接受聯合國議和方案,海灣戰爭以美國的勝利告終,持續僅 42 天,美國用這場戰爭再次證明了自己的強大。
有人或許會疑惑,伊拉克只是一個三流國家,美國獲勝似乎在情理之中,為何會讓科研人員如此驚訝呢?關鍵在于戰爭的準備與結束過程。戰爭前夕,伊拉克實力不容小覷,擁有 5600 輛坦克、7500 輛裝甲車、3800 門火炮以及 770 架作戰飛機,在中東地區堪稱實力強悍。伊拉克使用的武器有很多與中國常規武器相似,也具備蘇聯制式的常規力量。因此,伊拉克在戰場上的表現,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國武器面對美國時的可能狀況。當時中國的部分武器裝備甚至還不如伊拉克,這意味著伊拉克在軍事方面有與中國較量的實力。然而,伊拉克在不到 40 天的時間里慘敗,中國專家為之震撼。
例如在朝鮮戰爭中,中國軍隊也曾創造過以弱勝強的輝煌戰績。但在海灣戰爭中,伊拉克從中國進口的主力戰機在第一階段被摧毀后,其他戰機緊急埋入沙漠也未能逃脫被摧毀的命運。伊拉克從中國進口的坦克更是慘不忍睹,200 多輛坦克全軍覆沒,而美軍卻零損失。這表明伊拉克所擁有的中國武器未能展現出應有的殺傷力,反而在美國武器面前不堪一擊。中國專家作為旁觀者,自然感同身受,意識到中國與美國在軍事實力上的差距。
更令人震驚的是,美軍采用空襲戰術,摧毀了伊拉克的電力網絡,精準打擊到指揮部,漫天飛舞的導彈向全世界展示了美國可以輕松摧毀一個一流國家的實力。同時,美國人提出了 “信息化作戰”“不對稱作戰” 等陌生代名詞。當時的中國專家根本不明白這些詞的含義,也不懂美國發動的這場戰爭模式。
歷史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諾曼底登陸戰開啟了大規模兩棲作戰的新紀元。而海灣戰爭則如同諾曼底登陸戰一樣,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它清楚地告訴世界各國,未來的戰爭不再是簡單的海陸空作戰,而是全方面的信息化作戰。海灣戰爭一仗打醒了世界各國,讓各國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軍事戰略和武器裝備發展方向,推動了全球軍事變革的加速進行。它就像一面鏡子,讓各國看到了自身與美國在軍事科技方面的巨大差距,也促使各國加大對軍事科技的投入和研發,以適應新時代的戰爭需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