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上將許世友一生傳奇故事很多,但最讓人津津樂道的還是只有兩件事,兩件和生活貼邊的事兒。
一是喝酒,二是比武。
圖|1961年,何子友與兒女合影
事實上,也確實少有人能在這兩件事上贏過許世友,但許世友卻曾在這兩件事上敗在同一個人手上,此人就是原新四軍副參謀長周子昆的夫人何子友。
何子友學過武,也很能喝酒,但她比許世友將軍更長壽,2016年去世的時候已經103歲高齡。
據說何子友晚年日常仍然練武,身體素質好得出奇,聲若洪鐘、思維敏捷,百歲高齡時與來登門拜訪的南派少林甘鳳池拳法的第六代傳人胡振國交手,雙方你來我往,何子友絲毫不落下風。
何子友深刻詮釋了一句話——巾幗不讓須眉。
一
何子友是武當太和門第十二代傳人,是被寫進《中國武術史》的傳奇人物,而且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是活著的傳奇人物。
1913年2月,何子友出生在四川蒼溪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因為家里實在太窮,都揭不開鍋了,經人介紹入蒼溪城內的“景武拳房”當勤雜工。
也是在“景武拳房”時,何子友拜師李德源習武。
李德源在民國初年可謂是名噪一時的高手,擅長“排五毒殛手”,其女李鶯鶯與何子友交好,也是在玩耍時,李德源注意到了何子友雖然身體孱弱,但很靈活,破例傳授其武藝。
應該指出的是,何子友學武期間,正值紅四方面軍轉戰川陜時期,蒼溪被紅軍解放后,何子友的父親還曾出任過鄉蘇維埃政府主席。
不過,紅軍撤離之后,何子友的父親也被敵人殺害,當時已經學成一身武藝的何子友受黨組織召喚,返鄉參加革命。
后來何子友的這段經歷被寫進了民國編訂的《陶氏宗譜》:
“民國12年,有何氏女,名子友,蒼溪回龍場人,初入景洪拳房,以雜役用,有天賦,后師從李德源習武,12年足不出戶,習得“排五毒殛手”諸功,既成、一日外出,未歸……”
根據當時資料記載,1933年10月,何子友參加紅軍游擊隊,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何子友有一身功夫,當兵打仗也不比男子遜色,不久之后逐漸升任班長、偵察排長。
當時,在紅四方面軍任師長的許世友聽說婦女獨立團來了一個武藝高強的女同志,能赤手空拳打死土匪,高興之余就要上門比試。兩人你來我往的纏斗,均拿對方沒辦法。
對于比試的結果,當時在場的人均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說是許世友勝了,也有人說是何子友勝了,但還有更多的人認為,他們兩人應該是打了個平手。
據說事后何子友談起這件事,總會謙虛的說一句:
“是許世友讓了我。”
經此一事,許世友與何子友之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許世友口中所稱,何子友能赤手空拳打死土匪,并不是虛言,而是確確實實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何子友當年在紅軍任偵察排長,經常帶著兩三個戰士外出執行偵察任務,敵人見她是女人,往往輕視,但輕視的代價不是丟掉生命,就是被紅軍俘虜,當然第二種選擇無疑還是好一些,畢竟紅軍本身還是優待俘虜的。
二
1935年6月,紅一、紅四方面軍在懋功會師。
當時兩軍決定共同行動,在部隊抵達甘孜后,何長工親自出面,撮合周子昆與何子友。
周子昆是大革命時期參加的革命,參加過南昌起義、湘南起義,后來跟隨朱老總上了井岡山,是中央紅軍出身的高級將領,當時正擔任紅軍總司令部第1局局長。
有意思的是,在最開始撮合周子昆、何子友時,兩人竟然都不同意。
何子友那時也才20出頭,面對上級不斷詢問應該考慮個人問題,只是一味推脫說等革命勝利以后再說,周子昆比何子友脾氣還倔,他那時已經三十多歲還是光棍一個,面對“逼婚”時竟然表示:
“軍事地圖、作戰計劃、軍事理論,有這三個朋友就足夠了。”
何長工本著鍥而不舍的精神,介紹兩人認識,但那時候周子昆與何子友的關系,也僅僅只是停留在表面了解上。
不久之后,因為張國燾的影響,草地分兵后,周子昆就和徐向前投入到了對抗張國燾的行動中,是以當時雙方根本無暇顧及婚事。
就這么一耽誤,三年時間過去了。
周子昆、何子友一直到紅軍長征抵達陜北以后,才算是有時間接觸,彼此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兩人還是沒有捅破那層窗戶紙。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南方八省游擊隊也將改編為新四軍,毛主席點名周子昆到新四軍去,原定是任參謀長,因葉挺事先已經要了張云逸任參謀長,所以周子昆改任任副參謀長兼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新四軍分會委員。
何長工一聽就著了急,心想老戰友的婚事應該趕緊辦,就主動找了毛主席說這件事。
毛主席一聽,大為“光火”:
“他怎么這事兒還瞞著我,快,快辦,要打他們個措手不及。”
1937年秋,周子昆與何子友喜結連理。
應該指出的是,網上部分文章中,對周子昆與何子友結婚日期以及新四軍成立日期搞得并不清楚。
新四軍正式成立時在1938年1月6日,那時周子昆已經到了新四軍,并出任副參謀長,所以他和何子友結婚只有可能是在這個時間之前。
周子昆與何子友結婚后,還在一起共同度過了一段日子。
據說兩人結婚時,不少老戰友都曾去祝賀,許世友更是調侃新郎:
“你膽子真大,竟然敢娶何子友。”
何子友一聽,怒目圓睜,瞪了許世友一眼,許世友訕訕一笑,沒有再說話。
1938年四五月,何子友也調至皖南前線,任新四軍皖南教導隊班長、排長,但因為她和周子昆工作都很忙碌,以至于同處一地,仍然是聚少離多。
同年10月,周子昆夫婦的女兒周民出生在安徽涇縣。
三
1941年1月,國民黨當局發動皖南事變,新四軍軍部9000余人罹難。
軍長葉挺被扣押,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在突圍中犧牲,副軍長項英、副參謀長周子昆雖然突圍成功,卻被叛徒劉厚總殺害于藏身的山洞中。
消息傳來時,已經懷孕月余的何子友當即昏了過去。
蘇醒以后的何子友面對戰友的勸慰,強打精神說:
“請你們放心好了,我不會想不開的,我還有任務,我還有事業要做。”
1941年7月,周子昆遺腹子出生,遵照丈夫生前要把孩子培養成參天大樹的愿望,何子友給兒子取名為周林。
此后數年,何子友拖著一雙兒女,堅強的生活。
盡管也有戰友不時地勸說何子友,給孩子找個依靠,但何子友自始至終也沒有答應:
“我就是孩子的頂梁柱,子昆的孩子永遠姓周。”
大女兒周民多年之后接受采訪,在回憶起父母親過往以及對他們的教養有過這樣一番話:
“在我的人生歷程中,父親的精神與母親的關愛是兩只堅實的臂膀。精神的鼓勵在我心中,關愛的溫暖在我身旁。媽媽的叮嚀中,又常有父親的精華。媽媽沒有多少文化,但是卻有良好的記憶。爸爸媽媽訣別在1940年底,爸爸生前說過的話,全變成了媽媽傳遞給我們的遺囑。媽媽非常堅強,爸爸犧牲時,她才28歲,毅然獨自挑起了原本由夫婦倆人撫育子女的重擔。媽媽從來不說爸爸曾經做過的事業,她只告訴我爸爸對女兒的期望。爸爸對媽媽說:干革命,消滅日本鬼子,求翻身,打江山,是我們這一輩人的事,將來保衛新政權,建設新家園,那就是兒女輩的事了。我們要教育孩子學文化、學知識、學本領,做個有用的人。”
周子昆的犧牲給何子友帶去的是難以言喻的傷痛,直至暮年他也沒有忘卻。
八十年代時期,何子友攜女兒周民去云嶺,當地不少上了年紀的老人看見周民后,都稱呼她叫“涇民”,周民好奇之余,曾問過母親為何要把中間的那個字拿掉,結果惹得母親十分傷心,從此以后,周民也不敢再問母親原由。
何子友的堅強為兩個孩子撐起了一片天,而始終把痛苦埋在心里。
說起來最有趣的一件事,還是和許世友拼酒的故事。
據周民回憶,一次許世友的夫人田普過生日,何子友登門慶賀,許世友一上來就要喝酒,誰也擋不住,何子友也只好陪著。
許世友當天心情不錯,感覺一杯一杯的喝酒不過癮,就提議用老辦法,何子友也欣然同意。
什么老辦法呢?
把一瓶茅臺酒全部都倒在一個臉盆里,拿饅頭沾著吃。
一般人是享受不了這樣的喝法的,但許世友、何子友都是津津有味。
一瓶酒下肚后,許世友還問何子友:
“子友,你盡興沒有?”
何子友笑道:
“我舍命賠君子,只要許司令盡興了,我就盡興了!”
兩人這個喝法,慌得田普在一邊趕緊勸:
“今天就這樣吧,你們倆個分不出高低和勝負,酒逢對手,都是高手!”
許世友也搖頭,難能可貴的服了輸:
“我恐怕還真喝不過子友。”
何子友也謙虛的說:
“許司令過獎了,我肯定是你嘴下的敗將!”
何子友終生延續年輕時的習慣,終日練武不綴,身體素質也非常好。
2016年2月22日,原南京軍區司令部離休干部(副軍職待遇)何子友因病醫治無效在南京逝世,享年103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