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人社部發布《2024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主要統計快報》其中披露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24年底,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總人數為53449萬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總人數為53830萬人,相對于去年分別增加了1,329萬人,和減少了692萬人,這也就意味著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的人數越來越多,而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人數卻是減少了。
對于全民社保兜底還有多遠呢?
但實際上關于這個問題,我們還是要通過一組數據來說,剛才我們講到參加職工養老保險的人群總數,大概是在5.34億人左右,但是真正作為就業人口群體總數實際上高達7.34億人,也就是說這里面有將近2億人口,是沒有直接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所以還沒有做到全民社保兜底這樣的一個狀態,那么未來剩余的這2億人如何才能夠進入到社保體系呢?
我認為,主要還是有以下這幾方面的原因所導致的。
第1個原因,靈活就業者,參保意愿低
作為靈活就業者,在參加社保的過程中,他們有一個普遍的特征,是屬于自主自愿的原則,也就是說有很多靈活就業者是不愿意參加社保,所以說參保的意愿相對來說是比較低的,在這樣的一個背景因素下,就導致有相當一部分的人群,沒有納入到職工養老保險的體系當中來。
第2個原因,部分進城的農民工,沒有繳納社保
雖然說部分農民工進城務工了,但是他們可能是打一些臨時工,做一些非全日制的勞動崗位,而這樣的勞動崗位通常不受到勞動合同法的保護,最終的結果就是無法直接享受到社保所帶來的好處。
當然,農民工只要是建立全日制的勞動合同關系,都應當依法由所在的企業單位正常來繳納社保。這樣的話就能夠納入到社保的體系,從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民兜底。
第3個原因,企業不作為
企業不作為的現象,還是比較常見的,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業,私營新企業創業型企業是比較常見的,由于企業單位給員工繳納五險一金,所付出的用工成本相對來說是比較高的,甚至可以占到用工成本的40%左右。
這樣一來的話,我們可以試想一下企業單位為了降低用工成本,往往就不愿意給員工繳納社保,很顯然造成這樣的現象,作為員工本身來講也樂于接受,因為不繳納社保也不會從工資當中扣除相應的社保費用,所以到手的工資也會變得更高,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這樣的一個特點。
綜上所述
對于社保想要實現所謂的全民兜底,其實還有很長的一段距離,這并不是由某個企業能夠決定的,而是要通過法律法規制度的完善,并且不繳納社保的企業單位,并且要給予相應的處罰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夠從根本上解決社保兜底的問題,我認為才能從很大程度上推動社保兜底,實現全民社保的參與。
感謝閱讀,我是退休筆記,每天都會講點退休知識那點事,有喜歡的小伙伴不妨可以加我的關注,因為這樣的話,就能夠方便大家盡快的找到我,謝謝大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