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余名3—5歲的小朋友抓著粗麻繩,在老師指引下沿著山道攀爬。在武漢市武昌區(qū)有一家開在山林間的“林間幼兒園”,只要天氣允許,每天都會上演著這樣的場景:爬山、攀樹、障礙跑等訓練取代傳統(tǒng)課堂,70%的教學在戶外完成。
對于這個有點“野”的幼兒園,有家長點贊孩子“野出了膽量”,也有家長擔憂安全風險。對此,長江日報記者進行了實地探訪。
孩子每天在幼兒園內(nèi)巡山
70%以上時間在戶外
小朋友在幼兒園內(nèi)爬山。長江日報記者商佩 攝
3月26日10時,幼兒園內(nèi)響起了節(jié)奏明快的音樂,孩子們熟練地跑向園區(qū)大門集合。跳輪胎、過障礙、爬坡、跳繩、拍球、走平衡木、跳馬、爬山……這些看似游戲的活動,實則是每日必修的體能訓練課。
負責教學的小草老師介紹,幼兒園每天有一小時的體能大循環(huán)時間,通過10余個運動點位系統(tǒng)提升孩子的心肺功能、平衡能力和肢體協(xié)調(diào)性。老師們會在各個點位上記錄鍛煉情況,并時刻提醒安全。盡管摔跤在訓練中是常態(tài),但孩子們都能迅速爬起來,繼續(xù)訓練。
“林間幼兒園”倡導自然教育,將70%以上的教學時間安排在戶外。幼兒園創(chuàng)始人陳琴表示,自然教育的核心是將教育融入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在這里,沒有教材,也沒有預(yù)設(shè)的課程,所有課程都是在探索中發(fā)生的。
例如,孩子們在吃火龍果時發(fā)現(xiàn)嘴巴變紅,老師便帶領(lǐng)他們?nèi)敉鈱ふ也煌募t色,用天然材料調(diào)配出“泥巴紅”“橘紅”“蘋果紅”;在山林中發(fā)現(xiàn)樹根,孩子們會探索用毛筆描摹樹根線條,用陶泥拓印形狀肌理。
戶外上課安全嗎?
幼兒園:無法保證絕對安全,已采取多種防范措施
孩子們在山上作畫。長江日報記者商佩 攝
戶外上課安全嗎?陳琴坦言,學校無法保證絕對安全,但已經(jīng)采取了多種風險防范措施。自然教育的第一課就是如何排查風險,老師需要具備預(yù)判和排查風險的能力,并引導孩子們學會自我保護。
“當大家覺得山體危險時,老師會用繩子帶著孩子去爬,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安全教育?!标惽僬f,安全教育不是把所有危險的地方都排除,而是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提升評判風險的能力。
對于這樣的教育方式,家長們的態(tài)度各異。
一位孩子家長分享道:“孩子在戶外待的時間久了,現(xiàn)在見面跟人打招呼不扭捏了,更愿意嘗試新鮮事物,飯量也明顯變大,身體壯實了不少?!?/p>
市民張女士在看到園區(qū)的介紹視頻后,既動心又擔心:“小孩的戶外活動對眼睛好,可以增加遠視儲備,但我還是擔心孩子會磕著碰著,所以不太敢選擇這類幼兒園。”
“冒險教育”是日常必修課
幼兒園挑選有相似認知家長
“考拉”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爬山感想。長江日報記者商佩 攝
在幼兒園,“冒險教育”是日常必修課。在不久前的爬樹課上,6歲的“考拉”是第一個愿意嘗試的孩子。雖然第一次未能成功,但他告訴老師:“我還要再試一次?!?/p>
“孩子的安全意識不是在保護中建立的,而是在探索中磨礪的?!薄翱祭眿寢屨J為,安全首先是孩子建立了安全感,其次是老師保護得好,“小孩子不摔跤是沒法成長的,我們覺得沒關(guān)系。”
陳琴坦言,“冒險教育”不是每個家長都能接受。因此,辦園8個月以來,幼兒園一直在挑選有相似認知的家長。
陳琴說:“當家長來問我能不能保證孩子不被蚊子咬時,我說不可以?!痹谒磥?,很多人都對“冒險教育”有誤解,“冒險教育不是讓孩子貿(mào)然去冒險,而是教孩子不斷試探自己的能力底限。當孩子突破了時,他們會無比自豪。”
有件事讓陳琴印象深刻:下雨天,有個兩歲多的小朋友,想要從玻璃棧道走向繩網(wǎng)處。小朋友穿著雨衣雨鞋,一上玻璃棧道就滑倒了,媽媽想要制止,但老師鼓勵孩子嘗試。最終,孩子在嘗試了兩三次后,變得越來越自信,成功地爬起來走到了繩網(wǎng)處。
“每個孩子都喜歡自己制造麻煩,他們挑戰(zhàn)成功了,就會特別有成就感。人的信心就是這么來的?!标惽僬f。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