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蔣大超 上海林克司鄉村俱樂部前總經理,從業17年,美國持證俱樂部管理人(CCM),Golf?Digest中國百佳球場評選評委。
高爾夫慢打其實由來已久,被視為最早成文規則的1774年愛丁堡紳士高爾夫球協會13條規則中,盡管沒有直接涉及打球速度的約定,但仔細理解,不難發現其精神和對待打球速度息息相關的,比如第1和第7條的規定就隱含了對節奏的要求(快速開球、及時認輸)。這13條至今仍是高爾夫規則的核心,歷經200多年演進最后被濃縮并量化寫入現代規則。因為慢打不符合運動精神及其推廣需要,還影響到商業利益的體現。
最近比賽中球員的慢打引來各方矚目。一些主流媒體都給出了批評意見,Golf Digest評論員指出,運動員應樹立榜樣避免因個人原因加劇慢打,比如多次調整站位,過度分析風向等,由此影響觀眾體驗并降低對年輕觀眾的吸引力。美巡賽2022年觀眾調研報告指出,85%的觀眾認為比賽節奏影響觀賽體驗;《Golf Monthly》2023年8月刊載的劍橋大學研究顯示,慢打(多于4小時40分)導致18~35歲觀眾社交媒體討論量下降31%。
與此同時,近些年球場接待量明顯增長,有限的打球時間受到擠壓,俱樂部治理慢打開始變得不含糊。有巡場滿場翻飛掐表催促的、有借助短信微信反復提醒并警告的,還有帶GPS屏幕球車上不時跳出警示的,不一而足。據統計,國外俱樂部會員投訴最多的當屬慢打,達85%。中國雖沒有確切的統計,但我的經驗是沒那么嚴重。效果如何?有的客戶體驗反而差了。一個百佳球場的會員朋友說他準備賣掉會籍。原因是自己被一而再再而三的抓慢打惹怒了。他說自己在沒有影響他人的情況下被催促,亂了節奏;特別是帶客人時被催,感到極沒面子。雖然有些夸張,但巡場時常出現總讓人有些不自在,至少松弛感消失了,也是事實。快與慢是相對而言的,打球能力可以決定時間。 美巡賽顯示,職業球員四人組平均耗時4小時15分鐘,個人練習輪可壓縮至3小時40分鐘左右。老虎·伍茲在賽前獨自練習時,曾創下3小時12分鐘完成奧古斯塔球場的紀錄。美高協2022年的調研顯示,差點15~25間四人組平均耗時5小時08分鐘,其中找球占時23%,而職業球員此項僅占6%。
此外,打球耗時與球場占地大小及設計特點相關。美國高爾夫協會的研究顯示,球道寬度每減少5碼,找球時間平均增加47秒;果嶺坡度每增加1度,推桿決策時間延長22秒。有意思的是,在國內,差不多所有球場的標準打球時間都設定在4小時20分左右,估計是圖簡單省事了。此外,耗時還與個人性格和球場熟悉程度等因素有關。我曾經和一些磨嘰的朋友打過球,他們有的每次試揮超過五六次,果嶺看坡度基本上要看八個方向甚至更多,節奏拖沓是肯定的。去不熟悉的球場打球,解讀球道圖可以避免慢打,卻少人有此習慣,即便是買了的,大多數也是出于收藏需要;打球策略問球童可以事半功倍,可大家似乎更關心讓其報碼距找遺失球。賭球,以及讓沒有達到要求的初學者下場打球,盡管是少數,但帶來的影響卻不小。不過這是中國特色了。
球場的打球時間是不可再生的資源。慢打,一方面會影響球場資源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會帶來其他人的體驗感下降。如何治理,考驗的是管理理念。首先,各球場需要合理確定一個標準打球時間,由此才可以甄別快與慢。隨著AI技術的進步,分析和獲得每個人的打球耗時并不難,如此針對性地制定開球間隔和打球時間,執行就容易被接受。其次是選擇正確的管理方法。既然形成的原因各不相同,就需要差異化對待。縱觀英美日等運動發達地區俱樂部的經驗,大都遵循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原則,恰巧與中國傳統哲理契合。比如有的球場對保持標準節奏完成球局者獎勵積分,用以兌換商品折扣或者優先訂場權,這經驗來自美國TPC斯科茨戴爾球場;紅黃藍牌規則則來自英國倫敦溫特沃斯俱樂部,根據落后標準時間的程度,由巡場出示不同級別的警示牌,能有效改善慢打,據說該機制下投訴減少了62%;必要的專門訓練,對減少打球耗時作用可能超出預期,綜合國外相關的研究,一組差點系數20的球員能將18洞打球時間控制在4小時40分鐘以內,如果使用電瓶車代步則可再減1小時左右。
俱樂部的服務,最重要的是要解決為什么人的問題,以及回答人們為什么會來。慢打總會存在,完全消除并不可能。但在制定了科學的標準后,輔以合適的管理手段,終會得到緩和解決。對于慢打花費過多的精力往往會適得其反,嚴重了還會使管理陷入內卷,造成惡性循環,最終影響客戶滿意度才是得不償失。
記得有次在美國克奧林納球場打球,我對一輛印有Golfer's Assistant(高爾夫助理)的球車好奇,一聊才知道實際是巡場車。“我們知道大家不喜歡被催促。”駕車的紳士做著鬼臉說。方式方法其實很重要。我記起奧古斯塔傳奇總監馬什·本茨的一句話:“我們對待草葉生長的嚴謹,最終是為了讓球員感受不到時間的壓迫。”轉念想,對待慢打,不也一樣嗎?
本文選自《高爾夫大師》4月刊???
更多精彩內容請訂閱雜志
近期精彩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