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第一縷春風輕柔地拂過江南的茶山,漫山遍野的茶樹像是從沉睡中緩緩蘇醒,嫩綠的新芽怯生生地探出腦袋,在晨露與暖陽的輕撫下,悄悄生長。此時,茶園里彌漫著清新的草木香,混合著泥土的芬芳,這是春天獨有的氣息,也是明前茶誕生的前奏。
明前茶,這一春茶中的珍品,特指清明節前采制的茶葉。在愛茶之人的眼中,它就像是春天饋贈的稀世珍寶,凝聚了整個冬季的精華與春日的生機。從寒冬到暖春,茶樹歷經漫長的蟄伏,積蓄了充足的養分。清明之前,氣溫尚低,蟲害侵擾極少,茶樹得以在純凈的環境中悠然生長 ,所萌發的芽葉極為細嫩,宛如新生的嬰兒,純凈且充滿活力。
“明前” 之名,大有來頭
明前茶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帶著股春日的清新勁兒,可它的背后,藏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呢。在古代,春茶按采摘時間分了好幾種,像社前茶、火前茶(也就是咱們說的明前茶)、雨前茶。
社前茶,那可是春分時節采的,比清明還早半個月呢。唐代進貢的紫筍貢茶,就得趕在清明日運到長安,這就是社前茶 ,那細嫩程度和珍貴程度,可想而知。而明前茶在古代叫 “火前茶” ,這和寒食節的禁火習俗有關。寒食節在清明節前一天,禁火三日,不生火做飯,這期間采的茶就叫火前茶 。清代乾隆皇帝下江南看龍井茶采制時,就留下了 “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騎火品最好” 的詩句 ,意思是清明前一天采的龍井茶品質最佳,太早太嫩,太晚又老了。
雨前茶則是谷雨前采的,雖說沒明前茶那么細嫩,可氣溫升高,芽葉生長快,內含物質豐富,滋味鮮濃還耐泡。唐朝時,皇帝辦 “清明茶宴” ,貢茶得從浙江湖州快馬加鞭運到長安,“驛騎鞭聲巖流電,半夜驅夫誰復見?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時須及清明宴” ,這詩里描繪的,就是當年采制明前茶貢茶時緊張又壯觀的場景。
憑什么,它貴比黃金
明前茶之所以備受追捧,首要原因便是它獨特的生長天時。清明之前,大地尚未完全回暖,氣溫依舊偏低。在這乍暖還寒的時節里,茶樹像是一位沉穩的修行者,不慌不忙地積攢著能量。低溫環境下,茶葉的生長速度極為緩慢,可這恰恰是大自然賦予它的獨特饋贈。生長慢,意味著茶葉有更充足的時間去吸收土壤中的養分,去沉淀自身的內涵物質。氨基酸、茶多酚等營養成分在葉片中不斷積累,為明前茶打造出了鮮爽無比的口感和清幽高雅的香氣。當你輕抿一口明前茶,那股清新的鮮爽滋味瞬間在舌尖散開,仿佛整個春天都被濃縮在了這一杯茶湯之中,讓人陶醉不已。
好山好水出好茶,明前茶對生長的地利條件也極為挑剔。浙江、湖南、江西等地,都是明前茶的優質產區,每一片茶葉都帶著當地獨特的風土印記。就拿西湖龍井來說,杭州西湖那溫潤的氣候、澄澈的湖水、肥沃的土壤,共同孕育出了這一茶中珍品。西湖周邊的山巒連綿起伏,云霧時常繚繞其間,茶樹在這如詩如畫的環境中悠然生長,吸收著天地間的靈氣。產出的龍井茶葉,扁平光滑,色澤嫩綠光潤,沖泡后香氣清高馥郁,滋味鮮醇爽口,仿佛將江南水鄉的溫婉柔情都融入了一杯茶里。還有洞庭碧螺春,產于太湖洞庭山。這里山水相依,氣候溫和濕潤,茶樹與果木交錯種植。春天,桃花、杏花、枇杷花依次綻放,茶香與花香相互交融,賦予了碧螺春獨特的花果香氣,讓它在眾多茶葉中獨樹一幟。黃山毛峰則誕生于安徽黃山那云霧彌漫的高山之上。黃山海拔較高,氣溫相對較低,晝夜溫差大。茶樹在這獨特的環境中生長,茶葉芽肥壯、勻齊,白毫顯露,沖泡后香氣清鮮高長,滋味醇厚回甘,帶著高山特有的清幽氣息,讓人回味無窮。
明前茶的珍貴,還離不開茶農們精挑細選的執著。采摘明前茶,那可是一項精細活兒。茶農們每天天剛蒙蒙亮,便背著竹簍,穿梭在茶園間。他們的眼神專注而敏銳,手指靈活地在茶樹枝頭舞動。采摘標準極為嚴格,通常只選取最鮮嫩的芽頭或一芽一葉,這些芽葉如同剛出生的嬰兒,嬌嫩無比。為了保證茶葉的品質,茶農們還得小心翼翼,避免損傷芽葉。每一顆芽頭都飽含著茶農們的辛勤汗水和對茶葉品質的極致追求。而且,明前茶的采摘時間很短,只有短短十幾天 ,茶農們要爭分奪秒,在這有限的時間里采摘出最優質的茶葉 。這種與時間賽跑的緊張和對品質的堅守,讓明前茶顯得愈發珍貴 。
火眼金睛,辨別真假明前茶
明前茶那獨特的外形,就像是它的身份標識,仔細觀察,便能從中發現不少秘密 。正宗的明前茶,色澤翠綠鮮嫩,仿佛剛從春天的畫卷中采摘下來 ,泛著柔和的光澤 。芽頭飽滿而緊實,如同剛剛睡醒的小生命,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形狀也極為規整,大小均勻,每一片茶葉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藝術品 。以西湖龍井為例,它扁平光滑,苗鋒尖削,芽峰顯露 ,干茶的色澤嫩綠光潤,略帶糙米黃色 ,拿在手中,手感光滑而有質感 。而那些假冒的明前茶,外形往往參差不齊 。色澤可能暗淡無光,甚至帶有雜色 ,芽頭瘦小干癟,缺乏生氣 ,大小不一,看起來十分雜亂 。有的可能是用去年的陳茶染色翻新而成,顏色過于鮮艷,不自然 ,仔細觀察,還能發現茶葉表面有褪色的痕跡。
聞香氣:清新是它的名片
香氣,是明前茶的靈魂所在。優質的明前茶,香氣清幽高雅,帶著淡淡的花香、果香或豆香,不同的茶葉品種,香氣也各有特色。西湖龍井的豆香,清新淡雅;碧螺春的花果香,馥郁迷人;黃山毛峰的蘭花香,清幽綿長。這些香氣,是大自然與茶樹的完美融合,是時間與工藝的精心雕琢。
品滋味:鮮爽在舌尖跳舞
品嘗明前茶,就像是一場舌尖上的奇妙之旅 。當茶湯入口的那一刻,首先感受到的是它的鮮爽,然后茶湯醇厚回甘,滋味豐富而有層次,咽下之后,口中仍留有淡淡的茶香,讓人回味無窮。明前茶的茶湯清澈明亮,色澤嫩綠,沒有絲毫雜質。在品嘗時,你可以細細品味茶湯的口感,感受它的細膩與柔和。與其他茶葉相比,明前茶的鮮爽更為突出,這是因為它的氨基酸含量較高,而茶多酚含量相對較低。其他茶葉可能口感更為濃郁,但卻少了明前茶那種清新的鮮爽感。如果品嘗到的茶湯滋味淡薄,苦澀味過重,或者口感粗糙,那很可能就不是正宗的明前茶。
解鎖正確泡法,品味春日精華
好的茶葉,還得配上正確的泡法,才能將它的魅力發揮到極致。明前茶的沖泡,每一個細節都至關重要,從茶具的選擇,到水溫的控制,再到沖泡的步驟,都有講究。
沖泡明前茶,首選透明的玻璃杯。透過玻璃杯,你還能清楚地觀察到茶湯的色澤變化,從最初的嫩綠逐漸變得清澈明亮;除了玻璃杯,白瓷蓋碗也是不錯的選擇。白瓷蓋碗質地潔白細膩,能更好地襯托出明前茶的香氣。蓋碗的開口較大,便于聞香,當你揭開蓋子的瞬間,那股清新的茶香便會撲鼻而來,讓人心曠神怡。
水溫,是沖泡明前茶的關鍵因素之一。明前茶的芽葉極為細嫩,水溫過高,就像是一場突如其來的暴風雨,會破壞茶葉中的營養成分和鮮嫩口感,讓茶湯變得苦澀。因此,沖泡明前茶的水溫最好控制在 80℃左右。這個溫度,既能充分激發茶葉的香氣,又能保留茶葉的鮮爽滋味。
編輯:魏東月
喜歡就點個【在看】吧
東方財經雜志 東方文化雜志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
東方文化雜志(ID:dfwh_hk)
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