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小慶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臨床營養科 主管營養師
文章來源:天府臨床營養
已授權《臨床營養網》轉載
腎病患者: 營養師,我腎病幾年了,上次檢查說我又遭了骨質疏松。而且我在檢查結果里怎么還看到了關于磷高的提示? 營養師: 骨質疏松需要補充鈣和維生素D哦,如果磷高還要限制磷的攝入! 腎病患者: 營養師,補鈣和維生素D我早就曉得了,限磷又是啥子意思? 營養師: 那我給你詳細擺談擺談。
一、為什么會高磷?
對于腎功能正常的人群,身體中多余的磷會通過腎臟排出體外,但當腎功能受損時,排泄磷的能力下降,磷被迫滯留在人體中,從而導致血磷升高。
當血清中磷的濃度高于1.45mmol/L的時候就可診斷為高磷血癥。長期的高磷血癥會造成一系列并發癥,如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骨質疏松、軟組織或骨關節鈣化、關節痛,嚴重的還會導致心血管鈣化,出現冠心病、心梗等。
二、怎么控制高磷血癥呢?
高磷血癥的處理一般采用"3D"措施 — Diet(飲食控制)、Drugs(藥物治療)、Dialysis(充分透析)加上嚴格控制繼發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
三、怎么吃呢?——Diet(飲食控制)
1.限制磷的攝入量。
慢性腎臟病3-5期和已經透析的患者,需要注意飲食中磷的攝入量,建議每天控制在800-1000mg。以下表格羅列了一些常見食物中磷的含量(以每100g可食部計)。
2.選擇磷/蛋白比低的食物
磷/蛋白比值,就是每100g某種食物中含有的磷(mg)與所含有的蛋白質(g)的比值。
關注磷/蛋白比值是保證患者能在攝入足夠蛋白質的基礎上減少磷攝入量,以避免盲目極端限磷而減少蛋白質攝入量,出現蛋白質營養不良。
磷/蛋白質比值 > 12 mg/g為“高磷食物”,磷/蛋白質比值 < 12 mg/g為“低磷食物”。當攝入同樣質量的蛋白質,食物的磷/蛋白比值越低,攝入的磷就越少。
日常飲食可以參考磷“金字塔”選擇食物。
“磷金字塔”所示,塔底的蔬菜、水果、蛋清、谷物、豆類等食物磷蛋白比較低,越向塔尖的食物如飲料、干果、奶酪、加工肉制品的磷蛋白比越高。(仍需考慮患者個體情況選擇食物)
3. 注意“隱形磷”
食物中的磷分為有機磷和無機磷兩種,有機磷主要存在于天然食物中,人體對有機磷吸收率在 40 % - 60 %,無機磷主要來源于加工食品中的含磷添加劑,吸收率大約在 90 %以上。飲料、即食食品、冷藏糕點、預制肉制品等加工食品中常常采用磷酸鹽添加劑作抗氧化劑、酸度調節劑、保鮮劑、增稠劑等,若經常進食這些加工食品則會額外增加了磷的攝入量。因此,腎友們應減少這些加工食品的攝入。
加工食品常見的磷添加劑:
磷酸二氫鈉、磷酸氫二鈉、磷酸二氫鈣、磷酸三鈉、焦磷酸鈉、淀粉磷酸酯、卵磷脂、呈味核苷酸二鈉(雞精)等。
腎病患者:
營養師,沒想到減少磷攝入還這么地復雜,看來我又要好好調整一下我的飲食。
營養師:
是的,合理的營養管理是腎病治療的重要組成部分,調整飲食可以幫助我們有效控制血磷水平,才能更好地保護心臟和骨骼健康。另外要記得按時復診監測血磷水平哦!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臨床營養科簡介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臨床營養科源于1946年華西協和大學新醫院創立的營養部,目前是中國西部最大的集醫、教、研為一體的臨床營養治療中心。
科室以“為醫療事業奮斗,為營養學科發展”的拼搏精神和“創新診療模式,守護群眾健康”的責任擔當,秉承專業化、規范化的管理模式,承擔起全院臨床營養治療、醫療膳食配制、臨床營養專業教育以及國家省部級科研等工作。
科室始終致力于我國臨床營養學科的建設與發展,率先在國內創建H2H營養管理新模式、實施循證臨床營養學科建設以及開展規范化的醫院膳食系統管理,先后獲得全國“十佳營養科”、首批全國“臨床營養科”建設試點單位、“臨床營養示范單位”、“中國臨床營養示范基地”、“中國老年醫學學會副會長單位”、“四川省營養師協會會長單位”等稱號,并率先開展國內住院營養師規范化培訓并在全國各地陸續推進“社區營養師培訓”建設,并取得國內臨床營養專業的多個第一。
參考文獻:
[1]劉志紅,李貴森.中國慢性腎臟病礦物質和骨異常診治指南[J].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2]Ketteler M, Block G A, Evenepoel P, et al. Diagnosis, evaluation,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 Synopsis of the 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 2017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update[J]. 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2018, 168(6): 422-430.
[3]楊月欣.中國食物成分表:標準版,第6版[M].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18.
《臨床營養網》編輯部
本站動態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