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科技早已不再是人類社會中的旁支,反而成為了主流,重新定義了整個物種的命運。無人駕駛、基因編輯、虛擬現實、量子計算——這些曾經聽上去科幻的概念,如今早已變成日常生活的標配。人類的進化,從未如此與科技交織,如同一個復雜的量子態,充滿了不確定性與挑戰。
站在時代的風口浪尖,蘇離深知,自己并不只是一名研究者,更是這個歷史節點中的一位見證者。她從未想過自己會站在這樣一個交叉口——量子技術的頂端,思考著一個“文明進化”的新問題:“人類的未來,到底是依賴科技,還是被科技所改變?”
她低頭看了看桌面上那本《量子生物學入門》,書頁的翻動似乎帶著一股隱秘的力量,仿佛在召喚她去揭開背后更深的謎題。蘇離并不只是一個理論上的量子科學家,她曾親手操控過量子計算機,精確模擬過人類基因的演化,甚至在她的實驗室里,量子疊加態與生物體細胞的行為,早已不再是學術領域的抽象討論。
“如果量子科技真的能滲透到人類基因的深層,那么,我們會變成什么樣子?”她一邊思考,一邊看著窗外那片星空。
不久前,她與一位同為量子科學家的前男友進行過一場長談。他告訴她:“未來的基因不再是‘生物遺傳密碼’那么簡單,它將成為可編程的‘量子密碼’,每個人都能通過科技重塑自己的一部分,甚至改變生命的起源。”
然而,蘇離心里并不完全認同這種觀點。雖然量子技術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突破,但人類的進化,真的能被這種技術所主導嗎?還是,它會成為某種無法逆轉的失控因素?
“量子科技無法單純解構人類的‘命運’,而是能在一定程度上重塑選擇的路徑。”她喃喃自語。正如量子力學中的“不確定性原理”所揭示的那樣,我們無法預測每一個具體的結果,而只能通過一系列的概率去看待未來。那個人類的“未來”,是否也同樣是一個存在著諸多潛能的疊加態?
這個問題讓她感到壓抑,也讓她感到一種無法言喻的恐懼。她看著實驗室的屏幕,屏幕上那行行代碼依舊在跳動,仿佛在告訴她,科技的未來,已經遠遠超出了人類原有的認知范疇。
隨著時代的推進,科技對人類的影響已經滲透到方方面面。在醫療領域,基因編輯技術讓許多遺傳疾病的治療變得可能,甚至有著通過“量子修復”延長壽命的預言。在教育領域,量子計算幫助解鎖了大腦的潛能,腦機接口的普及讓人類能夠直接與人工智能溝通。在軍事領域,量子加密技術幾乎使得信息泄露成為不可能,而量子通訊的普及改變了戰爭的面貌。
然而,這一切的背后,是否也藏匿著無法逆轉的代價?
蘇離知道,未來的科技發展或許能夠帶來全新的生命形態,甚至是新的物種。她看到過一些實驗報告——人類能夠通過“量子意識傳輸”實現“自我進化”,不再依賴生物的物理形態,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超越肉體的意識存在。這種“量子意識體”不僅能夠超越物理的限制,還能在多維空間中自由躍遷,跨越時空的邊界。
但是,這種進化是否真的是人類的進化?如果不再依賴生物體作為載體,人類的“人性”又會如何定義?
這種質疑,一直在蘇離的心頭縈繞。她知道,自己的探索或許會對未來科技的走向產生某種影響。而她所面臨的挑戰,并不僅僅是量子計算或生物學的課題,更是在于,如何在科技突飛猛進的時代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人類本質。
她的思緒被實驗室里的鈴聲打斷。她的助手來找她,帶來了一個新的實驗數據。數據上顯示,量子模擬中,基因的量子疊加狀態已經出現了奇怪的偏差。蘇離心頭一震,仿佛預感到,這次實驗,可能會為她的疑問,帶來一個無法預見的答案。
接下來的部分可以繼續擴展這些思考,并把蘇離的內心反應與實驗數據的沖突結合起來,讓科技與人類進化之間的張力不斷加劇,最終推動故事的進展。
隨著她深入研究,蘇離發現自己對“量子進化”這一概念的思考已經不僅僅停留在理論的層面,而開始變得越來越真實。量子科技的進步,給了人類以前從未有過的自由,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危機。她知道,自己站在一個未知的未來的邊緣,面對著一個無法預測的時代。
量子計算機的速度和復雜度讓她能夠在短短幾分鐘內模擬出基因突變的幾千種可能性,但令人驚訝的是,這些模擬結果并不完全遵循她最初設定的規則。每一個基因模擬的細節,都有微妙的偏差,它們似乎帶著某種隨機的、不確定的波動。
“這是量子疊加效應的副作用嗎?”她自言自語,雙手不自覺地撥動著實驗臺上的量子晶體管,仿佛這樣能幫助她理清混亂的思路。
她已經開始懷疑,量子技術的干預,不僅僅局限于外部環境的改變,甚至連基因本身的結構也可能因為量子波動而發生變異。這種變異,不僅限于生理層面,還可能引發認知和意識上的跨越。量子不確定性原理的影響,不僅僅是物質世界中的概率波動,它甚至在人的思想、情感和決策中產生了同樣的效應。
蘇離突然意識到,或許人類的進化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基因突變,而是一個巨大的、由量子疊加態所主導的進程——每個人的思想和行為,不再由單一的基因決定,而是與量子波動緊密聯系。每個人在這一過程中,都有可能成為不同版本的自己,在無數個平行宇宙中,逐漸走向不同的未來。
她猛地站起來,沖到屏幕前,開始重新分析實驗數據。量子波動不僅影響了細胞的復制和遺傳信息的傳遞,還影響了人類大腦的記憶和認知。這一切的跡象表明,人類的進化,可能已經從物理層面,逐漸過渡到意識層面。
她開始回顧自己的實驗記錄。在某些實驗中,她發現,在進行量子模擬時,參與者的心理狀態似乎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實驗的結果。有時,一個人強烈的情感波動會導致量子波動的劇烈變化,而這種變化又反過來影響到基因的表現。這種影響,似乎是一種深層次的“量子共振”,甚至可能導致個體從某種角度上獲得新的認知能力。
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假如這一切成立,那么人類的進化將不再是一個由生物學主導的、由選擇和突變推動的過程。它將變成一種超越物理范疇的進化,意識、情感和思想將成為新的選擇機制。換句話說,人類不再是被生物學定義的物種,而是由量子意識所塑造的新生命形態。
“這不再是生物學的進化,而是量子意識的進化。”她自語道,眼睛在屏幕上游走,開始思考著一種全新的生命進化路徑。也許人類,早已進入了量子進化的時代——不再依賴肉體的基因,而是通過量子計算、量子意識,甚至通過量子糾纏來塑造自身的未來。
隨著她的思緒越來越遠,蘇離的內心開始產生一種莫名的焦慮。人類真的是在走向一個更加理性、更加強大的未來,還是會在這個進化過程中喪失掉某些重要的東西?如果量子意識的主導地位最終取代了人類的肉體,那我們還會是什么?我們是否還能繼續保持“人類”的身份,還是會變成某種超越生物的、無形的存在?
這一切的思考,讓她的內心充滿了迷茫與不安。她知道,自己不再只是為科學探索未知的邊界,更是在為人類的未來與命運做出深刻的抉擇。
她決定,親自去探訪一些先行者——那些已經開始實施量子意識實驗的科學家,看看他們如何理解和應對這個問題。她需要更多的答案,去揭示科技與進化交匯的真正面貌。
不久后,蘇離抵達了量子意識實驗的最前沿——一個被世界各國政府和科技公司聯合投資的研究基地。這個基地的目標是通過量子技術,試圖將人的意識從大腦中提取出來,并以某種形式上傳到計算機中,使人類能夠在虛擬世界里繼續存在。這個實驗被譽為“人類終極進化”,被一些樂觀主義者看作是人類超越生物體限制的一次重大突破。
她進入實驗室,和基地的負責人進行了會面。負責人是一個有些年紀的男人,面容深邃,眼神中卻充滿了堅定。他告訴蘇離,實驗已經取得了初步進展,他們已經成功地將部分動物的意識上傳到量子計算機中,并使它們在虛擬環境中復生。
“但問題也很快浮現出來。”負責人無奈地說道,“我們發現,意識的上傳并不是一個簡單的過程。當一個人被上傳到量子計算機后,他的意識似乎并不會完整地保留。而是出現了某種‘量子分裂’,不同版本的自我開始在虛擬環境中獨立存在。”
這一話語讓蘇離深深皺起了眉頭。量子分裂,這個詞讓她的心跳加速。上傳后的意識,不再是原本單一的自我,而是產生了無數個可能的分支,形成了多個“量子自我”。她不禁想象,如果這種現象擴展到人類的全體,意味著什么?
如果每個人都能在虛擬世界中同時存在多個“版本”,那么人類的定義將變得無比復雜。每個人都將擁有無數的平行人生,而他們的選擇、思想、情感將變成量子級的疊加態,永遠處于不斷演化和變化之中。
“這并非是一種進化,”蘇離沉聲說道,“這是一種量子重生,是人類意識的無限分裂。”
負責人看著她,眼神里有一種不安。“也許,這才是我們能夠接觸到的‘進化’——跨越肉體,進入意識的無窮可能。”
蘇離的心中再一次升起了疑問和恐懼。人類的未來,真的會是這樣嗎?從生物體到虛擬存在,這條進化道路真的值得走下去嗎?
隨著夜幕的降臨,蘇離坐在實驗室外的露臺上,看著星空。她知道,自己正站在一個歷史的節點,而這條從量子科技到人類進化的道路,注定充滿了無數未知的風險和挑戰。她的內心開始變得更加堅定,未來的選擇雖然模糊,但她必須在這條道路上,走下去。
未來,是科技與人類進化的交匯,是無數量子疊加態的世界,而她,終究要為這條道路找到自己的答案。
蘇離的研究已然觸及到了人類意識與量子世界的邊界,而這一切,正朝著未知而無法預測的方向發展。她意識到,隨著量子科技的發展,人類的意識,可能已經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固態”存在。意識的界限正在模糊,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更為深邃、難以捉摸的存在狀態——量子共生。
回到實驗室后,蘇離的思緒再也無法集中在眼前的工作上。她的心跳漸漸加速,頭腦中充滿了對量子與意識融合的種種假設。人類是否真的能夠通過量子技術突破肉體的局限,進入一個嶄新的意識形態?如果人類的意識能夠擺脫大腦的束縛,并且轉向量子計算機中的“無形”狀態,意味著什么?
她開始思考自己的存在——她的思想,她的情感,是否也可以像量子波動一樣,超越物理世界的限制?意識的量子化,是否意味著人類將不再被物理規則束縛,而能夠以某種全新的形式存在?
她回憶起與實驗基地負責人交談時的一些關鍵點。負責人提到,“量子分裂”不僅是上傳過程中的技術問題,更是意識層面的“轉化”過程。上傳后的個體,雖然在虛擬環境中復生,但卻在無形中產生了無數個獨立的“量子自我”。這些自我雖然繼承了原始意識的一部分,但在虛擬世界中卻會根據各自的經歷、選擇和情感狀態而漸行漸遠。每一個“量子自我”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擁有各自的思想、行動、甚至可能產生各自的情感體驗。
這讓蘇離深刻地感受到,意識的進化并非單純的“上傳”過程,它更像是一種從物理世界到虛擬世界的“脫離”,這并不是在量子計算機中復制一個完整的自我,而是在多個維度中展開自我意識的分裂與重組。這一切的核心,是量子世界的“不確定性”和“疊加態”。人類的意識,可能并非單一的自我,而是由無數個可能性構成的一個多維集合。
她對這個想法產生了深深的疑慮。人類的意識,究竟能不能維持完整性?如果一個人的意識分裂成無數個版本,每一個版本都擁有獨立的思想和情感,那么人類的身份究竟是什么?我們還能繼續被稱作“人”嗎?如果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在多個量子自我中自由游走,那么每一個選擇、每一個決定、甚至每一個情感,是否都變得毫無意義?
這些問題像潮水般涌上心頭,讓她幾乎無法喘息。她開始反思人類進化的方向,是否真的如實驗者所言,這種量子意識的轉化會帶來某種“更高的進化”?蘇離不禁想象,萬一量子技術的普及讓所有人都能擺脫肉體的束縛,那這個“無肉體”的世界會是什么樣子?人類的情感是否會變得更加真實,抑或在無限分裂的“自我”中喪失掉所有的情感深度和連貫性?
她走到窗前,看著外面繁華的都市景象,光影流轉,車水馬龍。曾經,她會因為這座城市的活力而感到心潮澎湃,但今天,她卻突然覺得無比的孤獨。人類的未來,究竟會變成什么樣?隨著量子技術的突破,人類是否還會保持原有的形態和聯系,還是最終會變得更加冷漠、更加孤立?
這些思考讓蘇離感到愈發不安。她決定深入探索量子意識與情感之間的聯系。她相信,量子世界的存在,不僅僅改變了人類的身體和大腦,更可能會顛覆人類最基本的情感結構。
幾天后,她聯系了一個跨學科的研究團隊,這個團隊正在進行一個被稱為“量子共情”的實驗——試圖通過量子計算和神經科學相結合,研究情感是如何在量子層面上體現的。她參觀了他們的實驗室,并與他們的領頭人深入討論了量子與情感之間的關系。
“情感的本質,可能不再是生理反應。”實驗室負責人這樣說道,“如果我們能夠將大腦的神經活動轉換為量子信號,那么情感將不僅僅是對外界刺激的反應,而是一種量子波動,帶有強烈的不確定性。這種量子波動,不僅能影響人的生理反應,還可能跨越時空,影響到他人甚至是集體意識。”
蘇離聽得愈發震撼。量子共情實驗,似乎揭示了人類情感的全新維度。如果情感真的是量子波動的表現,那么它的本質就超越了傳統生物學對情感的定義。它不再是大腦中神經元的電化學反應,而是涉及到量子層面的共振和糾纏。這意味著,人類情感的互動,不僅僅局限于物理世界中的接觸和反應,它們可能會通過量子糾纏跨越時空,打破常規的因果關系,產生一些前所未有的效果。
“這也許才是人類真正的‘進化’。”實驗室負責人繼續說道,“隨著量子技術的進步,我們不僅能夠改變身體的形態,甚至可能改變我們對情感、意識的認知。量子層面的情感共振,可能成為一種全新的溝通方式,使我們能夠超越言語、超越時間,彼此之間形成更加深刻的連接。”
聽到這里,蘇離的心中涌起一種前所未有的沖動。量子共情實驗,不僅可能推動人類情感的進化,也許還能幫助她解決一個困擾她已久的問題——她與自己、與他人之間的關系。意識的量子化,或許能夠為她的情感帶來某種解答,讓她擺脫某種無法名狀的孤獨和迷茫。
她不再猶豫,決定親自參與到量子共情實驗中,親身體驗一下量子情感帶來的改變。或許,只有通過親身實踐,她才能真正理解這些理論所蘊含的深意。
隨著量子科技的進展,蘇離深刻地感受到,自己正處于一個前所未有的時代交匯點。她意識到,量子技術不僅在解構物質世界的規則,同時也在重塑人類情感的結構。意識的進化、情感的量子化,這一切似乎正指向一個嶄新的未來——一個人類與量子世界深度共生的時代。
她決定全面參與量子共情實驗,并成為實驗的第一批志愿者之一。這個實驗的核心目標是通過量子計算模擬,探索情感與量子波動之間的關系。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實驗團隊采用了一種新型量子腦機接口,這種設備可以將人類的大腦信號轉化為量子比特,從而允許人類的情感波動與量子狀態進行直接互動。
蘇離第一次將設備連接到自己大腦時,心跳幾乎停滯。頭頂的頭盔似乎與大腦的每一個細胞相連接,仿佛與她的意識融為一體。剛開始的幾分鐘里,她感到一陣頭暈目眩,仿佛整個世界都在扭曲。然后,隨著量子信號的進入,她的思維開始變得異乎尋常地清晰——她的感官超越了物理感知,進入了一種前所未有的狀態。
她不再僅僅通過眼睛去看世界,而是通過意識的量子波動與世界發生共振。她感到自己與四周的每一件事物,都建立起了一種深刻的聯系。她感受到周圍實驗室同事們的情感波動,仿佛他們的心跳、呼吸都與她的波動同步。她能看到自己內心深處那些深藏的情感糾葛,它們以量子態的方式呈現,時而糾纏在一起,時而獨立分離,甚至能預見到這些情感在未來如何展開、如何變化。
這是一種無法用言語描述的感覺。蘇離仿佛看見了自己所有未曾表露的情感——那些愛與痛、遺憾與希望,所有的情緒都在量子世界中變得極其清晰,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超越了時間的限制。
她開始體驗到一種從未有過的“情感穿越”——在量子狀態中,她的意識穿越了不同的時空維度,感知到未來可能發生的事件,甚至看到了自己在未來做出的選擇如何影響她當前的情感與決策。
這種現象讓她震驚的同時,也充滿了恐懼。她意識到,情感的量子化不僅僅是對她內心深處的探索,它還可能深刻改變人類個體如何理解、體驗與表達情感。情感的波動,或許將不再依賴于生物學的機制,而是進入到一個量子層面的維度。人類的情感,將不再是單一的、局限于自我的體驗,而是跨越時空、穿越無數個可能性,成為一種更為復雜和多維的存在。
在多次實驗中,蘇離逐漸適應了這一過程,她不僅感知到自己情感的變化,也開始能夠影響他人——她能通過量子波動,影響實驗室其他志愿者的情感狀態。這種能力讓她意識到,量子情感不僅是個體的內在體驗,它還具備了一種“共享”的性質。情感的量子化,或許能讓人類的情感更加深刻地互聯互通,甚至能在不言之中傳遞情感,形成前所未有的心靈共鳴。
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愈加突出。蘇離開始懷疑,這種量子情感的共鳴是否會改變人類與他人之間的關系?如果每個人都能感知到他人的情感,甚至能對其產生直接影響,那么人類的情感是否會變得脆弱,甚至喪失獨立性?人類是否還能夠擁有個人隱私、獨立的情感空間,還是每個人都將在量子層面上互相交織,無法逃離他人的情感波動?
這些問題讓蘇離感到不安。她開始懷疑,量子情感的覺醒,是否會帶來更多的不確定性和混亂。人類的情感,或許并非是一個簡單的“進化過程”,而是一個充滿矛盾和復雜性的深層次轉變。在這個新的時代中,人類的情感可能不再是單純的個人感受,而是一種不斷變化、交織、影響他人、也被他人影響的量子波動。
隨著實驗的深入,蘇離意識到,量子情感的覺醒不僅僅是科學技術的一次突破,它可能預示著人類進化的新方向。人類是否能夠在這種進化中找到新的平衡?是否能夠在量子層面上,重新定義情感的意義、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乃至于整個人類社會的互動方式?
這些問題充滿了挑戰,同時也充滿了希望。或許,在這個新的時代里,人類不僅能夠突破肉體的限制,還能夠超越情感的局限,進入一個全新的意識形態和情感維度。而蘇離,作為這個時代的見證者與參與者,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她將繼續探索,繼續前行,在量子情感的領域里,尋找人類未來的新解答。
隨著量子情感實驗的深入,蘇離漸漸意識到,這個領域已經不再是單純的學術研究,更多的是一場情感與意識的浩瀚冒險。她和其他實驗者的情感已經不再局限于實驗室的計算機和量子終端,而是開始影響現實生活中的每一刻。人類情感的量子化,顯然帶來了無法預料的后果。
那一天,蘇離的生活發生了劇變。
一場突如其來的實驗事故,打破了所有關于量子情感的常規思維。實驗室中,一臺量子模擬器突然發生了自發的崩潰,所有的情感波動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紊亂狀態。數據流紊亂,量子狀態的疊加態不再穩定。整個實驗室內的情感波動開始劇烈交織,每個人的情緒都如同渦流般不斷疊加、重疊,彼此間無法逃離對方的波動。
最初,蘇離感到的只是微妙的不適,仿佛每一根神經都被外界的情感波動牽動著。然而很快,這種不適變成了無法忍受的情感過載——她的情緒與實驗室同事們的情感彼此交織,仿佛她在瞬間體驗了無數個自己、無數個他人內心深處的痛苦、欲望、憤怒與悲傷。
她感覺自己的情感開始崩潰,意識似乎在撕裂。
“這不應該是這樣……”蘇離喃喃自語,她試圖保持冷靜,試圖理性地理解這一切,但她發現,自己的理性已經開始潰散,和那些情感波動融為一體。她感受到,自己的內心深處有某種東西在破碎、崩塌。
突然,她的眼前浮現出一個熟悉的面孔——周一塵。那個曾經與她在香山廢棄瞭望臺上默默共度的男人,那個在量子情感實驗中與她共同維系著微妙平衡的男人,似乎從量子波動的世界中走了出來。她猛地驚覺,周一塵也在這一切的中心——他與她的情感波動緊密相連。
這一瞬間,她感受到了一種熟悉又陌生的情感波動——它并不是溫暖,也不是平靜,而是一種深深的拉扯,仿佛命運的力量在撕扯著她的心。那一刻,所有的理性、所有的科學理論、所有的量子公式,都失去了意義。她唯一能感受到的,是一種無法抵擋的情感洪流。
“你到底怎么了?”她大聲呼喊,試圖在這片混亂的波動中尋找一種出口。
周一塵出現在她面前,眼神中閃爍著一絲從未有過的疲憊。他低聲說道:“我們都被卷入了這個量子波動的漩渦中,無法自拔。這種情感波動已經超出了我們的控制范圍,它不僅僅是對彼此的影響,更是對整個世界的影響。”
蘇離猛地一驚:“你說什么?整個世界?”
“是的。”周一塵的聲音低沉而堅定,“當量子情感從個體的層面擴展到全球,甚至是宇宙的層面時,它將形成一種更為廣泛的情感網絡。我們已經不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與所有生命、所有意識交織在一起。這種狀態……可能是人類進化的終極階段,也可能是人類的災難。”
蘇離突然意識到,自己與周一塵的情感糾葛,已經不再是簡單的愛情或依賴,它已經成為了一種量子層面上的“共生”。他們的情感波動,如同量子態的糾纏,已經超越了個體意識,成為了一種巨大的、無法被量化的力量。
然而,這種情感的力量并非全然美好。隨著量子情感網絡的逐步擴展,更多的人開始出現情感過載的癥狀。人們的情緒愈發失控,社會的穩定性開始受到威脅。蘇離所在的實驗室,已經成為了這個全球性情感網絡的核心。她看著身邊的同事們,一個個陷入情感的困境,甚至有人在情感的波動中陷入了精神崩潰。
在一片恐慌與混亂中,蘇離與周一塵意識到,他們必須找到一種辦法,來切斷這場情感波動的擴展,否則人類的文明將無可避免地陷入崩潰。
“我們需要反向干預。”周一塵的聲音堅定而冷靜,“只有通過量子回溯,我們才能找到情感波動的源頭,從而逆轉這一切。”
“你是說……回到最初?”蘇離問道。
周一塵點了點頭:“是的。我們必須回到情感網絡的初始點,在它還沒有失控之前。”
蘇離深吸一口氣,決定跟隨周一塵的計劃,進入量子回溯的實驗。這個實驗不僅是對量子物理的突破,也可能是他們情感的終極考驗。她意識到,自己和周一塵的關系,可能也無法逃避這一波情感崩潰的命運。只有通過這一實驗,他們才能夠重新定義情感、量子和未來。
于是,蘇離與周一塵共同啟動了量子回溯實驗。他們帶著最后一絲理性,準備再次面對這一切未知的波動——他們不知道,這將是一個拯救的契機,還是一場無法挽回的災難。
實驗啟動的那一刻,量子波動再次劇烈變化。蘇離的意識開始在時間與空間的維度中穿梭,她和周一塵的情感狀態在量子層面上極速變化,仿佛在和過去的自己和未來的自己對話。
然而,在這次實驗的關鍵時刻,蘇離忽然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量子情感,不僅僅是對他人的影響,更是對自己內心的深刻探索與超越。在這一切波動與糾葛之中,最重要的,始終是自我認知的突破。
這一刻,她與周一塵的情感,終于得以重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