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最吸睛的莫過于銀行,那么銀行的一系列事件,對A股的影響有多大呢?本篇將從三方面給大家梳理,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另外本文最后一部分的提示很重要,大家不要忘記。
一,銀行的重磅消息
這周末銀行的消息是一個接著一個,我逐一梳理:
其一,六大行年報出齊
這個消息其實沒有引發市場太多的關注,但實際銀行利潤如何,還是很有講究的,涉及到其他的一些政策,那么和2023年相比,六大行的表現如何呢?簡單說,增速放緩!
其二,消費貸利率調整
前面剛說要鼓勵消費,這邊就把消費貸的利率給調整了,原因很簡單,國內太卷,有的銀行已經卷到凈息差岌岌可危,而剛才的數據可以看得出,六大行也不穩固,所以趕緊制定措施,防止大家過于內卷,實際更重要的是,據說大部分消費貸都用來借新還舊,那還整啥,壓根沒有帶動消費啊!
其三,四大行發布定增方案
定增方案有兩個層面引起市場的關注,其一是定增方案本身,據說這次采用的是市場機制,而不是傳統的直接定價,市場認為這還算有誠意,但按照過往來看,類似的方式也有過,沒有撬動行情,其實定增方案以什么形式不重要,要知道定增對象是財爸,這你還較啥勁,財爸不是靠四大行來賺錢的。
二,央媽的深意
真正引發市場思考的是定增的究竟是為了什么啊?之前工作報告中提到過要發行特別國債,支援四大行補充核心資本,補充的目的我想有兩個作用:
其一,面對4月2日的沖擊,銀行可以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
其二,就是希望銀行可以撬動更多的信貸,刺激經濟,要知道銀行的杠桿率是14倍,這5000億可就能撬動理論上7萬億的資金啊!
所以,這是釋放明確的,銀行需要更多支持經濟發展的信號,有人說眼下大家貸款意愿低,搞不好最后都去買國債,之前的文章我說過,之所以會資金空轉,就是因為我們一遍釋放信貸,一邊還在降息,所以這一次央行反復強調擇機降息降準,就是說眼下不會,然后肯定還要提高利率,到時候債券就不劃算了,錢,自然是花的出去,究竟是不愿意貸還是不給貸,大家好好想一想。
總之,如果說此刻啟動銀行資本金,基本可以確定,短期債市不會好過,股市日子會好,不可能說以前的錯誤再犯一次,絕沒有可能重蹈覆轍。看清了這一點,再來看周五的大跌,是不是很有意思?
三,為什么跌?
在我看來,如果你要是提前知道這么多銀行信息,那么怎么做對自己有利呢?我想最簡單的就是先砸后買,該說不說,眼下的位置還是挺高的,想要拿到有足夠便宜的籌碼不容易,但周五這一調整,不就創造了機會了嘛!
只是多數人看不懂,為啥看不懂呢?因為大家看的是走勢,而不是真實的交易行為,但事實上,機構的交易行為早就把他們的意圖給曝光了。雖然說機構投資者的「交易行為」與散戶是完全不同的,用傳統方法自然是很難識別,但可以通過大數據工具識別:持續記錄全部交易數據,經長期積累后建模分析,可提取區別于散戶的交易特征:
上圖就是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數據工具重反映機構資金行為的一部分,叫「鎖倉區」,所謂「鎖倉」就是機構大資金降低自己的交易頻率,目的很明顯,就是拒絕參與恐慌性下跌導致的踩踏,而且這個數據最近一直在走高,說明越來越多的機構意識到管理層要做什么,那還有什么好猶豫的。
實際機構行為不僅有鎖倉區,還有活躍區和觀望區,大家看下圖:
其中一級區也就是機構活躍區,二級區就是機構鎖倉區,然后三、四級區域就是機構觀望區,通過這四組數據,就能知道機構目前的態度,而事實上,當股價在「活躍區」和「鎖倉區」交替出現的時候,往往意味著機構對個股的控盤,看下圖:
這只股票就是反復在「一級區」也就是「機構活躍區」和「二級區」也就是「機構鎖倉區」之間反復波動,雖然這個過程中,股價也會調整,但最終的趨勢就是上漲,現在說的這個股票就是最近相當活躍的「賽象科技」。
這下大家理解機構在做什么了吧?
真相很殘酷,但不知道真相會更殘酷。
本篇就聊到這里,關注老概,隨時隨地帶給你不同視角。
聲明
以上內容來自網絡收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人刪除,同時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敬請知曉。
此外,本人不推薦任何個股,不收會員,沒有社交群,也從不與任何人發生利益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