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王辰。我們今天關于聊一聊:如何做到有效溝通和表達的話題。
因為了解而相信
在我們銷售保險的過程中,常常會遭遇一個拒絕,就是客戶說,我不相信保險。
其實所有的客戶朋友也都會在心里說,我真的不相信保險。莎士比亞說過一句名言:“無論在天堂還是在人間,沒有一件事情是真實的,除非我們相信它是。”保險也一樣,它本身就是一個工具,相信不相信并不重要,了解不了解才是問題的根本。我們之所以不相信,是因為我們不了解。
這就是為什么保險需要推銷,為什么保險代理人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我們的任務就是讓客戶從不了解變了解,從不相信變相信。我們代理人必須承擔一個責任,就是由于客戶不了解保險,從而造成的不相信保險,是因為溝通的方式出了問題,沒有做到有效的表達與溝通。
有效溝通接受保險
那什么叫沒有做到有效表達以及溝通呢?
比如客戶說,這保費要交20年,那壓力有多大呀?萬一有一年交不上了怎么辦呢?如果我們跟客戶講,沒關系,有2個月的寬限期,如果再交不上,還會有復效期。跟客戶講猶豫期,講減額交清,其實講的這些專業術語,我們自己覺得講明白了(因為你學過保險),但是客戶聽了之后一點感覺都沒有,因為他們對這些基本的術語沒有概念,這就是溝通的無效性。
那么什么叫有效呢?
客戶說,交20年保費,壓力太大。我們就說,您的擔心很有道理,因為保險公司經營了這么多年,對這些問題都遇到過好多,所以他們已經做了充分的準備和規劃。
人這一輩子,遇到什么事情都很正常,交20年保費,誰都會有壓力,萬一某一年真的很不巧,交不上了,保險公司會給我們60天時間準備錢,這60天對我們任何影響都沒有,照樣保護我們,只要我們把錢交齊了,保單的效力一切照常。
但客戶說,如果我還交不上呢?我們就說,保險公司考慮得很周到,還給我們準備了兩年時間,這兩年時間,暫時先不管我們,保險的效力先暫停一下,只要在兩年時間內,我們把欠保險公司的錢都補上,保險合同還是可以恢復的。
如果客戶說,那我還是交不上呢?我們就應該這樣跟他講,您真幽默,都兩年零六十天了,您都交不上這幾千塊錢,這不是保險的問題,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到底出現了什么問題。
當然這個問題依然可以解決,如果當年就選擇把三十萬保額變成十萬,這就叫減額交清,不用再交了。這就是保險安排的科學性。談到有效溝通和表達的問題,我們要思考一個現象和常識,就是小孩子剛出生的時候,他是全然無知的,那么小孩子是怎么學會了各種知識呢?
是這樣一個邏輯:首先是心里沒有,大人帶著孩子去感知這個世界,讓他先做到眼里有。
我們帶著孩子說,這是電燈、這是花、這是草、這是樹……孩子不斷地看各種新鮮的事物很好奇,他就記住了,在上面亮亮的那是電燈,也許有一天孩子會告訴我們說,媽媽你看,那是燈(他指的是天上的月亮),證明他已經有了一些基本的知識了。
我們給他糾正一下,那是月亮,那不是燈,孩子會思考,這就不斷地碰撞,從眼里有變得心里有,他能尋找月亮當作燈,證明他心里有了基本常識。
他心里裝的東西越來越多,在外界就會發現類似的東西,他就做到眼里有,心里有了這個循環。
建立保險觀念
客戶不了解保險,不相信保險,是因為他的心里沒有保險這個基本概念 ,不能做到同化吸收,就像向來不吃海鮮的人,第一次吃會壞肚子,會有抵觸,會有反應。
所以我們的任務就是在推銷的過程中,先建立保險的基本概念,建立客戶對保險的基本觀念,客戶有了基本常識之后,他在現實中會不斷地思考,保險到底有什么用?
比如現在南方發大水,客戶會有疑問,這個賠嗎?那個賠嗎?比如高速發生了車禍,他會問,有保險多好啊!沒有保險多慘啊!
各位,我們就這樣不斷地工作,客戶不斷地加深印象,對保險慢慢地就有了感覺。
所以買過保險的客戶,會看到我們保險公司的廣告;沒買過保險的客戶,不會看到保險公司的廣告;沒買過我們公司保險的客戶,他不會輕易看到我們公司的廣告,這就是我們說的,其實通過客戶的興趣,來引起他對保險的思考。
在所有代理人新人班的培訓上,老師都做過很多的類比和比喻,比如保險是雨傘、是備胎、是感冒藥;說保險是救生圈、救生艇;保險是防盜門、是煙感器、保險是消火栓、滅火器、防火巷、消防樓梯;保險是剎車,保險是保險絲……不一而足。
如果我們愿意找的話,會有很多這樣的類比方法。但這些類比其實都隱含著一個原理,什么原理呢?
就是生活中所有人都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則,比如有備無患、以防萬一、生活必要的支出,人生的必備品,這是應急的措施,這是備份,或者說是替代品。
在生活中,到處都是保險的基本觀念,到處都是保險的現象,只是我們不叫它保險,其實我們都在追求一種“居安思危、有備無患、確保萬無一失”的境界。
通俗易懂說保險
講到這里,我簡單地總結一下,什么叫有效地表達呢?就是不要用專業術語和客戶溝通,這樣就會無效。要用客戶生活中的常識,用他自己的專業,用他們的專業背景,他們熟悉的話題去溝通保險。
比如我們舉一系列的例子,證明跟任何一個人都能切入到保險。比如我們到農村去賣保險,見到農民朋友,他第一句話就拒絕我們說,我肯定不買保險。
你說,叔叔,我今天不跟你談保險,過年過節,我們為什么要貼門神啊?他說,那當然是為了保護家庭平安了(其實門神也是保險),你說,我們玉米倉上貼的那個橫批都是啥呢?其實都是“連年有余、年年有余”這樣的一些基本話題。
農民最大的愿望就是歲歲有余糧,年年有余錢。保險就是幫助農民朋友讓他有余錢。
那么我們就可以問農民朋友說,叔叔,你希不希望年年都有余糧呢?說,希望。那您希不希望年年都有余錢呢?
各位,為什么希望年年都有余糧、年年有余錢?因為種糧食靠天吃飯,萬一出現了旱澇災害,斷收了、絕收了,當然要靠以往儲備的糧食,渡過今年的難關。
為什么要做到歲歲有余錢呢?就是確保在沒有錢的時候一定有錢花。保險就是幫助我們做到“歲歲有余糧、年年有余錢”,這樣保險也許就溝通出去了。
我們到醫院,跟醫生也溝通這樣的話題。
醫生要拒絕我們買保險,我們就說,張醫生,我今天來不跟你談保險,我突然想起一個問題,昨天晚上我們家的小區停電了,我突然想到萬一醫院也停電了怎么辦呢?(我們家小區離醫院挺近的),醫生一定會告訴你說,醫院怎么能停電呢?我們這邊有發電機、有備用電等等。
我們接著跟醫生溝通說,醫院為什么不能停電呢?
醫生一定會告訴我們說,醫院是人命關天的地方,正在做手術,突然停電了,那不會死人嗎?正在吸氧的病人,突然氧氣泵停了,那也會造成致命的傷害,醫院是人命關天的地方,不能輕易停電,所以在設計的時候,有這種備用的電路,有多路供電,還會準備發電機,確保萬無一失。
所以說,人命關天,需要發電機,需要這種準備。這時就跟醫生說,保險就是人的發電機。每個人都是一臺印鈔機,一切正常無所謂,但萬一停電了就需要供電,保險就是人經濟上的發電機,確保家庭的收入不中斷,繼續為家庭提供一定的金錢收入,讓家人活得更有尊嚴,所以發電機就是醫院的保險。
按照同樣的邏輯,也可以跟學校的老師溝通保險。
如果老師拒絕了我們,我們就說,王老師,我今天不跟你談保險,我想跟您討教一個問題,如果做老師的(今天早上我拉肚子,我就想起這個事),如果老師早上拉肚子了,不能上學校去教課,那么學生是不是就放羊了呢?
老師說,怎么會呢?我們會安排代課老師或安排串一下課,讓數學先上,我語文后上,也都可以確保學校能夠正常地運轉。
那學校都有了校長,為什么還要有副校長、教導主任呢?安排那么多干部干什么?
其實老師都懂,說如果校長出差了,副校長在家主持工作,如果校長和副校長都出差了,家里的工作就需要由教導主任來主持。
其實這種工作職位的安排也都充滿了保險的智慧,確保一個組織、系統的正常運轉,就需要做各種各樣的備份和替補。
我們雖然沒機會把保險賣給總統,其實關于總統的話題,也是一個保險的話題。
比如“9.11”的時候,如果美國的總統都在一個樓里,都炸掉了怎么辦呢?其實不用擔心這個話題,美國的總統競選一定會搭配一個副總統,副總統就是總統的保險。
他們有個基本的原則,總統和副總統不可能一起坐“空軍一號”,一般情況盡量不發生這種事實。據說總統在白宮辦公,副總統就在戴維營辦公,無論任何的恐怖襲擊,想一起把這兩個地方都炸掉的概率就變低了。
一旦總統遭遇了災難(我們看到許多關于美國大片的故事),總統被劫持了,副總統就馬上替代總統的作用,執行總統的功能,組織下一次大選,提前大選,選出下一個總統,讓國家不能陷入混亂,所以副總統就是總統的保險也是這個道理。
如果我們到了一個寫字樓或者建筑設計院,也可以觸景生情,溝通到保險的話題。
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仔細觀察一下,所有的寫字樓、辦公樓的天棚頂上,都有許多小金屬的噴頭,這個東西是什么呢?這叫噴灑頭,就是自動消防的一個系統,將來噴水用的。
我們所有家庭的房子里現在也都有這個東西,都有一個黃色的、晚上會忽閃忽閃的小紅燈、小綠燈的,那東西叫煙感器,這都是消防系統用的,為什么要用這個東西呢?就是一旦著火了,煙達到一定濃度,就會啟動消防系統,噴灑頭就會自動噴水,進行自動滅火這樣一個裝置。
我們跟這些人怎么探討這些話題呢?特別跟建筑師、設計師探討就問這些常識,可以引起正常地溝通,不會形成許多障礙。
我們很好奇地問工程師說,張工啊,我在許多寫字樓里,看到天棚上都有這個東西,這是什么呢?他說,是噴灑頭。這個是什么呢?他說,是煙感器。你問,這是干嘛用的?他就告訴你,說萬一著火了,煙達到一定濃度,它就會自動噴水,自動滅火。
你說,我這么多年,也沒見哪個辦公樓噴過水啊,發揮過作用,這東西有用嗎?建筑師一定會告訴你說,這是人命關天的事,寧可不用,不能不備。
那你說,這套系統得多少錢啊?一棟大樓這套系統都得幾百萬、上千萬,你說,花這么多錢,幾乎不用,也真沒必要!他一定會強調真得很有必要。
其實如果我們專業一點,可以繼續溝通類似的話題,說一個大樓有幾十部電梯,但一定都會有樓梯,那樓梯就叫消防樓梯,是逃生用的。因為起火了,電梯不能用,要從樓梯走下來。
大樓有許多關于消防的話題,其實只要我們請教對方,讓對方自己思考,保險就是人生的消防系統,滅火用的。“寧可不用,不能不備”這個誰都熟知的話就是保險。
我們前邊舉了這么多例子,就是最后學會轉接過來,跟客戶說“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你剛才講的,讓我豁然開朗,其實我們賣的保險,也就是噴灑頭,也就是煙感器,寧可不用,不能不備。
其實張工啊,你真的很懂保險,只是我笨,沒給你講清楚,你每天都在做這些事情。其實我們和各個行業都可以繼續這樣的話題來探討。
比如我們遇到搞IT的人,跟他怎么探討呢?
我們可以溝通的話題就是說,電腦為什么需要備份呢?
他會告訴你說,我們做的工作,我們的數據都很重要,如果電腦發生了病毒,系統崩潰了,那我們的數據都沒有了,一切也都沒有了,所以電腦數據是需要備份的。
每個電腦買回來之后,IT工程師給我們裝電腦,都給我們分區,分C區、D區、E區,為什么要分區呢?C區一般是系統盤,D區、E區就是我們個人的數據存儲盤。
這樣的話,我們就會發現,一旦電腦發生了事故,它會把C區系統盤重裝,但并不影響D盤、E盤的數據,這樣重新修理好了之后還可以用,這也是一種保險方式。
雞蛋不都放在一個籃子里,要隔離。殺毒軟件、各種防火墻,其實也都是IT界的保險觀念,都遵循這樣的原則去溝通,保險就不這么難了。
銷售保險,最難溝通的一個人群,也許是證券業人士。
因為他們玩的股票、基金,主要的訴求就是回報率,他們老拿他們的高回報來打擊保險的回報率不高,其實保險也是有回報率的。
比如買重大疾病保險,交三千保費,出險了理賠十萬,回報率就是三十三倍,恐怕許多證券產品也做不到,但是我們沒人希望得到這個回報,所以我們就不去溝通了。
我們遇到證券人士就跟他說,假如我給你十萬塊錢,委托你幫我買股票,十萬太少,一百萬,你會給我只買一只股票嗎?
我相信專業人士都會說,不會買一只股票,要進行行業配置,按照他們的理論進行各種各樣配置,進行一些組合,這樣才能做到整體盈利,不可能把所有的錢放在一只股票里面,要么大喜要么大悲,這就叫“雞蛋不能都放在一個籃子里”,我們趁機總結一下,其實保險在理財方面也是讓我們多一個籃子,錢不能都放在股市里。
當然另外一種難以溝通保險的人群也許是公務員。
有人說,公務員有哪些保險觀念呢?其實公務員的工作就是保險,為了國家的發展長治久安,所有的公務員部門,他們都要對自己所管轄的事物做應急預案,其實應急預案也是一種保險。
當然一個不太好聽的話題,為什么公務員的工資不高,他們要努力賺取灰色收入呢?這證明他們的內心沒有安全感,他們就希望錢更多一點、再多一點、再多一點,其實更文明、更科學的方式,是把有限的金錢,變成一個更高的保額,用保險倍數的功能,去實現我們的安全感。
也就是說,公務員更需要買保險。為什么許多人喜歡考公務員呢?那也是因為公務員的福利好,有安全感,其實他們都在追求保險。
商業保險和公務員的福利并沒有矛盾,這個話題我們以前講過,以后也會再談到。
有人說,原來追求共產主義的時代,我們都沒有保險,也都不需要保險,黨和國家會管一切,其實黨和國家就是我們的保險。
我們當時也交過保險費,那時工資只有十八塊,三十八塊、三十六塊,我都聽說過這些數據,但是我們創造的收入也許是五百塊,但政府只給我們開了三十六塊,那四百多塊都給我們交了住房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
所謂的福利好,也都是我們集體掙出來的,進行互助,放到一起,共同來分享,并不存在我們啥都沒干,別人就給我們高福利。保險無論怎么保,其實你都在保,哪個方法更科學,這是我們要思考的一個話題。
因為時間關系,我們最后就舉兩個例子來證明,跟那些買不了保險的人,也可以講清楚什么是保險。
如果我們代理人鄰居家的老奶奶,都七八十歲了,有一天就問我們說,小王啊,奶奶活了這么大年紀,聽說你是賣保險的,奶奶都不知道什么是保險,那到底什么是保險呢?
我們就說,奶奶,請聽我說,就問奶奶有幾個兒子,都干什么的。
奶奶就跟你發牢騷說,老大都去世好幾年了,我白發人送黑發人,多么悲慘;老二呢,下崗之后,自己都養活不了自己;老四在國外留學,給我寄點錢,我都貼補老二了;老三娶了個媳婦不是東西,他掙點錢也不敢給我花,哎呀,都說“養兒能防老”,其實也防不了老,我現在還得靠自己這點退休金生活。
我們就可以這樣說,奶奶,如果有個兒子,你只負責花錢把他養到二十歲,不操心,不用喂奶粉,不用換尿布,到老的時候,他月月都給你錢花,好不好呢?
其實保險就是我們的好兒子,不讓我們操心,不用喂奶粉,不用換尿布,不會玩水溺亡,不會被火燒,也不會惹貓惹狗、出現事故,也不會罵兩句就跳樓自殺,他就是默默無語奉獻他的愛心,我們養他一陣子,他養我們一輩子,所以說保險是個好孩子。
其實我們跟小朋友也可以談到保險。問小明說,小明啊,喜歡吃肯德基嗎?孩子說,喜歡。誰給你錢買麥肯德基呢?說,爸爸。如果爸爸沒有錢,你還能買肯德基嗎?說,就不能買肯德基了。
你希不希望永遠都有肯德基吃?說,當然希望!那就讓你爸爸買足夠的保險,這樣孩子就會回家說,爸爸,你買保險了嗎?爸爸說,沒買。說,那你不買保險我哪有肯德基吃啊?父親瞬間就會覺得其實保險真得很重要,保險就是孩子永遠的肯德基。
今天我努力用各個行業人的背景和他們行業的專業知識,演示一下,就是說我們跟任何人都可以簡單地切入到保險。
所以我們每次在見客戶之前,都要了解客戶的專業背景,了解他的生活狀況,探討他的擔心和恐懼,了解他的愿望與心愿,我們溝通的話題就會顯得簡單易懂,客戶也會接受我們。
做足功課有效表達
記住,什么叫有效表達呢?不要自說自話,要學會多問多聽,學會用客戶的話講我們需要講的保險。
這不是技巧,也不是陰謀,這就是需要轉移的一個方向,不要用專業的名義把簡單的保險搞復雜了,讓更多的人接受保險、接納保險、相信保險,這是一個功德無量的工作,我們一起努力。
今天就講到這里,謝謝各位。
THE END
重要提示:
關注王辰老師視頻號,不錯過每一場精彩直播 !
【總編:劉佳】
【同步微信:15998825723】
<內容疑問及圖片侵權等問題請聯系修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