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日報 彭子佳
美國食品巨頭 JM Smucker 近期向白宮提交的關稅訴求揭示了美歐貿易體系中的結構性矛盾。這家年銷售額超 80 億美元的企業指出,歐盟對美國果醬征收的 24% 進口稅導致美國對歐出口額僅為歐盟對美出口的 1/670,這種貿易失衡正在成為特朗普政府 “互惠關稅” 政策的典型案例。
數據顯示,美國每年從歐盟進口果醬價值 2.04 億美元,而出口額僅為 28.7 萬美元。這種懸殊差距直接源于關稅差異:歐盟對美國果醬征收 24% 的 “保護性關稅”,而美國對歐盟同類產品僅征收 4.5% 的關稅。JM Smucker 在致信中強調:“如果美國實施對等關稅,將立即改變競爭格局?!边@種政策不對稱在多個行業普遍存在:蘋果出口商面臨印度 50%、泰國 40% 的進口稅;流媒體企業遭遇加拿大和土耳其的數字稅歧視;石油公司則受制于墨西哥的國有化政策。白宮貿易顧問委員會的報告顯示,美國制造業因海外關稅每年損失約 320 億美元。
特朗普政府將 4 月 2 日定為 “關稅改革日”,計劃對歐盟汽車征收 25% 關稅,對巴西乙醇加征 18% 關稅。這種 “以牙還牙” 策略被其團隊包裝為 “公平貿易革命”,但實際效果存在多重解讀。部分國家已開始讓步,印度宣布降低摩托車關稅,而鋼鐵業要求將關稅擴大至零部件領域。預計新關稅每年可增加 230 億美元收入,但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測算顯示,全面實施互惠關稅將導致美國 GDP 下降 0.6%,汽車價格上漲 12%。
企業界對特朗普的 “先征稅后談判” 策略普遍持矛盾態度。鋼鐵企業 NorthStar 支持關稅但要求原材料豁免,消費者品牌協會擔憂可可等原料成本上升,波音公司則警告可能引發歐洲飛機采購轉向空客。這種矛盾在食品行業尤為突出:美國烘焙協會的數據顯示,若對歐盟果醬征收 24% 關稅,國內烘焙企業每年將多支付 1.2 億美元,最終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這場關稅戰折射出全球貿易體系的深層變革:美國試圖打破 WTO 框架下的 “特殊與差別待遇”,跨國公司被迫調整全球布局,歐盟正加速與南方共同市場的自貿談判。前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承認:“總統的關稅策略具有實驗性,但必須打破現有的不公平秩序。”
在果醬罐的碰撞聲中,一個新時代的貿易秩序正在陣痛中誕生。未來政策走向將取決于企業游說效果、國際社會反應及經濟數據表現等多重變量,而美國企業正面臨前所未有的轉型壓力。
注:本文為亞太日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