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黃陳宏博士卸任用友總裁,與其上任一樣,又成了各路媒體的料。
這件事雖然有些匪夷所思,但我還是相信,用友最近的幾項重大變革,黃博士不太可能是始作俑者,而只是支持者或代言者的角色。
因為,只要稍微動動腦子也能想明白,如此重大變革決策的提出、討論,到開始實施,怎么可能在短短89天完成?
因此,這些重要變革舉措與黃博士任期之間,只能說是一種巧合,最多是“被安排”的巧合而已。
其實,黃博士卸任的原因,已不重要。而重要的是,用友已經拉開的變革大幕,是隨后關閉?還是繼續深化?
我觀察到,用友三個重要舉措釋放的信號:堅定云轉型、進入全球前三和80%交付外包。
1.進入全球前三
很多人認為,用友進入全球前三的說法過于夸張。這個問題我在《成為全球前3的企業軟件與服務提供商,用友的挑戰有多大?》已經分析過,如果在全球TOP 100家SaaS企業中,用友的總營收可以進入前40。
雖然現實差距很大,但也并非完全沒有可能。因為國內有龐大的企業客戶市場,又趕上信創發展的大機會。
但用友的這個意志表達,存在一個很大的認知局限,那就是沒有看到新時代競爭者的進化速度和顛覆力量。或者說,中國一定會出現一個全球前三的企業,但沒有理由認定就是用友。而更可能出自互聯網或SaaS行業,或者是Salesforce那樣的生態型企業。
事實上,這個世界上,千行百業的業務形態無窮多樣,各有各的解決方法,哪里是一個“ERP”就能代表或涵蓋的?
2.80%的交付外包
交付外包不是不可行,其實還是企業軟件的終極合作方式。
但用友必須確定兩件事,首先是解決方案“可交付”,其次是有足夠多的、有專業交付能力的服務商。如果說還有第三項,那就是用友自己的交付能力必須上乘。
舉一個不太恰當的例子,戰機只能從航母上起飛,而在貨輪上就不行。
實際上,對于一家發展中的軟件公司,自己掌控交付力量的最大好處,就是將一個不太完善的解決方案,盡力實現客戶價值的最大化。還有一個次要的好處,就是直接的客戶反饋,而不是被中間服務商截留。
要知道,對于云業務來說,如果與客戶失去聯系或中斷連接,無異于把自己關進一個厚厚的繭房。所以,“賣完就跑”的習慣,必須得改。而實施交付過程,就是重建客戶連接的過程。
從這個意義上說,交付力量應該是產品價值的實現者,就不應該將他們單純視為成本甩出去。況且,服務商一樣也要分潤的。
3.云轉型
在我看來,“云轉型”是用友最大的謎團。
既然云業務收入占比已經超過了70%,按理說,轉型的“陣痛”應該早已過去,云業務應該進入高質量的收入穩定期。那么為什么虧損還在持續擴大呢?要知道,暢捷通已經盈利了。
實際上,左手軟件、右手云,在同一個企業中,很難避免左右互搏的局面。
要知道,企業軟件到SaaS的轉角,通常不會是90°,而是180°。與原生SaaS企業不同,巨大的反向拉力,讓很多軟企放棄了云轉型的念頭。
但是,困在這個巨大的“拉扯”之中,終究不是長久之計。而能否破解這個局,應該是用友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面對持續的虧損,雖然讓用友堅定了變革的決心。
但是要“改變”些什么?用友似乎還沒有徹底想清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