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在線發表了河北農業大學馬峙英教授團隊完成的研究論文“The speed breeding technology of five generations per year in cotton”。該研究通過改良幼胚培養技術進和調控光譜條件,加速棉花生長發育,縮短棉花世代周期,實現了棉花當地一年5代,為加快棉花育種進程提供了新技術。
馬峙英教授團隊自2000年以來,對棉花快速育種技術展開一系列研究。先后創建了棉花幼胚培養技術、棉花嫁接技術、棉花生長發育調控技術,集成創建了棉花當地一年3-4代快速育種技術(Integrated Speed Breeding Technique,ISBT 1.0)。研究結果于2011年發表在Plant Breeding。本研究是在前期基礎上,對幼胚培養技術和光譜條件進行了改良,突破了幼胚成苗慢、苗根生長差和棉株開花晚等技術難題,創建了棉花快速育種技術ISBT 2.0,實現了棉花當地一年5代。
利用450nm藍光、500-600nm綠-黃光、660nm紅光和730nm遠紅光組成的混合光為光源,可使GhFT和GhSOC1兩個開花相關基因表達水平顯著提高,使兩個供試棉花品種的開花時間分別提前16天和18天。利用改良的幼胚培養技術,幼胚培養6天后90%以上的幼苗子葉平展、變綠,比之前的方法提前了大約6天,并且根的發育更加健壯,測根數顯著增加。
研究團隊將快速育種技術應用到棉花回交育種,在1.5年內將高產優質iaaM基因轉育到輪回親本——目前生產主推品種冀農大棉24號,獲得了BC4F3世代改良系,其纖維產量顯著增加(衣分顯著提高),纖維品質顯著提升(馬克隆值顯著降低)。ISBT2.0技術與回交育種相結合,為棉花遺傳改良提供了一種快速有效的方法。ISBT2.0技術還能夠與基因組選擇、基因編輯、轉基因技術等生物育種技術相結合,顯著提升棉花育種效率。
王國寧博士為論文第一作者,馬峙英教授和王省芬教授為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國家農業生物育種重大項目、河北省重點研發計劃、河北省自然科學基金、河北省高校科技研究項目資助。
來源:河北農業大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