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斌是一名高三年級的男生,中等身材,小眼睛,皮膚偏白,行動偏慢,沒有活力。阿斌自我期待高,成績落后,學業壓力非常大。他在一次測驗時由于害怕測驗而拒絕進入教室,后來又出現為了不進教室而躲在廁所或校園其他地方的情況。
阿斌的肢體動作不多,總是想了又想才開口說話,有時會邊想邊看天花板。講話內容多是對自身問題的剖析和對自己過往做法的否定。阿斌一方面急切地渴望改善自身狀態、提升學業成績,另一方面又對自身的問題無可奈何、對未來喪失希望。
母親反映阿斌在初中時成績十分優異,進入高中后學習成績處于班內后幾名。他在學習上眼高手低,想得多做得少,經常達不到目標,常常在測驗后狀態低迷。阿斌平時少言寡語,循規蹈矩,沒有朋友,但因班中氛圍融洽,阿斌未被其他學生排斥。
在小學和初中的學業經歷中,阿斌稍作努力就能獲得好成績,他一直以優異的成績為榮,習慣于憑成績結交朋友,因此十分看重學習成績。阿斌心思敏感、自尊心強,常常拿自己的學習成績、愛好特長、家境條件與他人比較,特別期待通過成績來證明自我價值。
阿斌母親忙于工作,沒時間照顧家里。阿斌是住宿生,周末回家后常常自己玩,很少與母親溝通。此外,阿斌自述因為之前沒有發展興趣愛好,平時生活中也缺少娛樂項目,和其他同學相比會感到自卑。
阿斌所處的班級十分優異,學生成績突出、學習動力充足,阿斌不可避免地感受到來自同伴的壓力。同時,現在處于高三復習階段,老師和同學們對于學業成績也愈加關注,導致阿斌的學業壓力越來越大,超出了自身調節能力的范圍。
阿斌自述近兩周狀態不好,阿斌表現為寫作業時想要把作業寫得很好,否則就干脆不寫。測驗時覺得要不就考好、要不就不去測驗。阿斌說自己還會突然不想上課,或者知道要請假卻不想開口說,直到被老師發現曠課。
我詢問他是如何理解自己的現狀的。阿斌認為自己的青春期比別人的晚,自己上了高中才有情緒上的波動。阿斌還提到,自己對別人有很多敵對、負面的想法。
阿斌說自己受測驗成績影響,情緒消沉,之后會發奮學習,但在努力一段時間后,感覺沒有效果就不學了。他說自己每次按此循環,以前一次循環的周期較長,現在周期變短了,也更加難受。他還認為自己始終無法改變,也看不到改變的可能。
我問:“你所說的改變指什么?”
他脫口而出:“學業成績、排名。”
我說:“這樣的改變不容易被看見。”
他回應:“是的,只有等下一次測驗,而且每次測驗結果都顯示,改變沒有發生。”
我很好奇:“設想一下,對于身邊的同學,他們看到你做了什么、說了什么,或者在你身上發生了什么事,他們能知道你有所改變了?”
對這個問題,阿斌沉默思索了片刻后回答:“我每次出現低谷期,都需要很長時間來緩解,可能從放學到睡覺一直打大概七小時游戲,或者打球打很長時間,或者漫無目的地閑逛兩小時,我還可能一直待在老師辦公室。如果他們看到我不再這樣了,就知道我改變了。”
我向阿斌了解家庭信息:“母親是怎么從外省來到本市的?”
阿斌打開了話匣子,他說母親中專畢業,后從事紡織行業,20歲時和朋友一起到本市旅游,下決心要留在本市生活,后來果真留下了。我非常驚訝、贊嘆,他卻說這不算什么。
我繼續表達我的欣賞:“好比現在一個同學告訴我,他決心在某個大都市生活,之后他真的做到了,我很欽佩。”
阿斌想了想說:“我媽很了不起,有決心,我知道她付出了很多,她學理發,后來就開了理發店,有了落腳之處,后來嫁給了我爸。”
我希望阿斌能從母親身上看到資源,便向他反饋:“母親有決心、要強、上進”。
我非常震驚,感受著這個孩子和他母親的不容易,阿斌母親的情況讓我意識到。阿斌與我先前的認知不一樣,我發現這個家庭有著強大的內心力量。絕境中的經歷、頑強的生命力、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讓我堅信這一定能夠成為這個孩子改變自己的力量。
后來,他又向我描述了舅舅、姨媽起伏的人生經歷。
我抓住這些問他:“從他們的人生經歷中,你有哪些可以學習的地方?”
他說:“我心底里是欣賞家人的,雖有波瀾起伏,但人生體驗豐富,我也向往這樣的生活。”
我指出:“你母親很有決心,你也有決心,母親能夠改變自己的人生、能夠絕境逢生,你也想體驗有起伏的人生,你和母親很像。”聽到這些,阿斌露出了笑容。
我再次詢問:“還有很多人在小學也養成了習慣,卻沒有像你一樣考入一個好班,你和他們不同在哪兒?”他停下來,好像說不出口。
我問他在想什么,他回答:“我的依從能力好。還有,我有毅力、意志力強。”
我很高興他能說出肯定自己的話,并通過場景重建干預來強化他對自己的肯定。
阿斌自述感覺自己上周變好了。我讓他多說一說,他難以描述這種“變好”的感覺,表現在之前消沉時會在外面閑逛兩小時,這周只需要逛40分鐘就能走進教室了。
聽了我的回應,他表現得很高興,同時還有些擔心。他說以前覺得路上有一座大山,現在跨越了,意識到路上不只是一座大山,還有一個又一個的障礙,不知道怎么走。之后,我們一起回顧了他之前的努力,他有些觸動,回想自己走過很多彎路才找到現在的路,于是又堅定決心,要繼續下去。我引導他看到希望:“過去的經歷都成了經驗,接下來是帶著經驗向前走。”阿斌說:“未來不確定,抓住當前的主要矛盾,解決自己能解決的事。”
阿斌主動講述自己在思想上的轉變。“以前我總想快點變好,一見不到效果就著急,現在反而覺得慢一點更好,慢一點才能解決問題。”
“我竟然發現一節晚自習之后有了好轉,腦子不放空了,可以學進去了。”
我問:“你從中明白了什么?”
他回答:“可能這就是正常的情緒起伏,大家都有,我的表現更為明顯罷了。”
記憶重組干預兩個多月后,阿斌有了心態上和行動上的改變,他和同學之間開始有了交流,自信心也逐漸增強了,他的臉上出現了久違的笑容。阿斌順利參加了英語聽說測驗,日常不進教室的情況也很久沒出現了,學業狀態明顯改善。我知道他有信心、有策略面對今后的挑戰,回到了屬于自己的人生軌道上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