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西省南昌市對一家電子企業的違反環評行為免于處罰。
據了解,企業在南昌市高新區已立足18年,主營變壓器、電感等電子元件生產。2024年10月,由于南昌市高新區產業布局調整,企業將生產基地從火炬二路搬遷至艾溪湖四路。因事發突然,訂單交付期較短,新址投產前未重新取得環評批復,違反了《環境影響評價法》第二十五條規定。
“調查發現,企業雖存在程序違規,但各項污染防治措施均已落實到位。”南昌市生態環境局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支隊支隊長熊清平表示。
經核查,這家電子企業原廠區環保設施運行穩定,污染物達標排放,搬遷后未新增設備,也未改變工藝,污染防治設施同步安裝并正常運行,第三方監測顯示污染物排放達標,違法行為輕微且未造成實際危害。
2024年12月,這家電子企業搬遷項目環評文件獲得批復。
案件審議階段,南昌市生態環境局案審委注意到,這家電子企業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改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搬遷行為系響應政府規劃調整,主觀過錯較小。近日,根據相關規定,最終決定不予行政處罰。
“免罰不等于免責。我們在送達決定書時,聯合高新區對企業開展‘環保體檢’,下達《合規建議書》,指導完善環境管理制度,排查環境風險點,針對企業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協調環保專家提供污染防治設施優化方案?!蹦喜猩鷳B環境局法制科負責人魏美萍告訴記者。
“這次搬遷項目因規劃調整,未及時辦理環評手續,確實暴露了我們管理上的疏漏。但生態環境部門在依法處理的同時,給予我們整改機會和精準指導,讓我們感受到監管的溫度。”談及南昌市生態環境局對南昌某電子企業不予行政處罰的決定,企業負責人感慨頗深。
南昌市生態環境局秉承“生態環境監管既要守牢底線,也要為企業紓困解難”,2024年以來,全市對20起輕微環境違法行為實施不予處罰、減輕處罰,通過“教育+整改”杜絕“簡單執法”。
從“簡單執法”到“容錯糾錯”,從“單打獨斗”到“協同共治”,南昌市生態環境局通過監管方式變革,既守住生態環境底線,又釋放市場主體活力。下一步,將強化普法宣傳,通過典型案例釋法、風險預警清單推送等方式,推動企業從“被動整改”轉向“主動防控”,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綠色動能。
來源:中國環境
編輯:梅欣
審核:邱垚
2024年度全省綜合考核總結暨通報表揚大會召開
新華每日電訊頭版頭條報道南昌高新區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故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