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前幾天,朝鮮方面首次公開自己的所謂“自研”預警機首飛過程,金將軍還登上飛機,參觀內部控制室。而非常讓外界震驚的是,這架由伊爾-76改裝的預警機,機背上的雷達圓盤,甚至比中國的空警-2000還要大。而通常而言,雷達圓盤的大小一定程度上也反應了其偵測范圍和精度等能力。這一點,其實讓外界頗為震驚的。
很大程度上來說,工業發展和科技突破這種東西,往往是有路線可循的。朝鮮這邊的情況就很微妙。這次公開首飛的朝鮮預警機,在2年前,2023年的12月,被人拍攝到。僅1年就實驗成功,開始首飛,進度飛快。要注意,這可是朝鮮的首架預警機,此前是沒有技術積累的。
首先要點明一點,要在飛機上裝一個巨大的雷達圓盤,是一定會影響到飛機整體的氣動布局的,亂來甚至可能會出空難。那么,雷達圓盤要多大、和機身連接處的設計、偵測范圍和對氣動影響要如何權衡,都是要考慮的。那么進一步說,就是朝鮮沒有類似的大型飛機氣動學研究基礎,比如風洞等大型研究設施。但卻短時間內,又沒有密集試飛的情況下,克服了氣動設計的難題,這是不符合科學發展規律的。
那么問題來了,朝鮮從哪弄來的相關技術,甚至可能是直接給的相關數據參數。
目前網上有一個聲音,認為技術來自于俄羅斯。因為從出現時間來看,對應的恰好是俄羅斯調整外交方向“向東看”,和朝鮮多次密切聯絡,達成多項技術合作之后的時間點。
說一個大家可能比較關心的話題,朝鮮擁有了預警機,給他帶來的影響如何。坦率的說,就3個字,“不咋地”。
為什么?我們來先說一下正面的優勢。朝鮮半島多山地,河谷平原少之又少。而則就帶來了一個問題,就是低空防御的問題。因為雷達偵測范圍和角度受影響,真給你挖空山體藏導彈、飛機,你還真發現不了。如果韓國或者美軍利用這一點,給朝鮮來點狠的,朝鮮根本防不住。當然了,你要放中國來,那就給你大面積鋪開雷達站,用數量彌補山地角度影響,那確實是可以搞定。但很顯然,朝鮮沒打過這么富裕的仗。所以,預警機的出現,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來說,大幅提高了朝鮮的防御能力和預警能力。
再來說劣勢。那就是預警機無法有效提高朝鮮的空中能力。核心問題,和美國那個F-22的笑話類似。美國海軍部長自嘲,說中國最好的黑客,也黑不進F-22,因為F-22的軟件是1983年的IBM軟件。朝鮮呢?空中力量都是上世紀的,要么是米格-29,要么就是蘇-25,要么就是殲-7,接不進空情雷達網絡,也接不進數據鏈,預警機難以有效指揮空軍進行作戰。
不過即便如此,朝鮮能大幅提高預警能力和防御能力,還是可以有效牽制住美日韓方面在朝鮮半島的戰略力量,減少我國東北方向的壓力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