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已過,消費領域的表現如何?
老百姓個人的感受不同,牛羊在漲,豬肉在跌;政策當然是希望漲,漲了就說明刺激消費成功了,如果相反,上了一堆手段,從消費補貼到鼓勵新型消費,市場不做反應,那就說明經濟形勢并非宣傳的那么好。
1-2月數據平淡,消費者價格指數同比下降0.1%,離2%的計劃目標差得太遠,而2%的計劃目標已經是下調的目標;說明消費整體偏弱。
為什么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會出現這種局面?
學界形成了兩種對立鮮明的觀點,部分學者認為政策傳導存在 6-12 個月時滯,現在下結論還早;另一部分學者則認為,不能像去年,等到了九月份才發現并不是政策效果滯后,還是居民缺少對未來就業與收入的預期,這才是關鍵。
應該說兩種情況都存在,但后者更根本,或者換一個說法,目前所有刺激消費的政策都不足以改變居民的預期。汽車補貼的前提是家庭消費的分配中要有汽車這一項,如果家庭連早上吃油條都要省一根,補貼就落空了,相信政策性的補貼的范圍不會覆蓋到油條豆漿;因為補貼政策的本質是引“錢”出洞,而不是“補血造血“,越刺激,越有可能加劇結構性失衡。
所以,不管是不是政策滯后性,火力更重要;
劉世錦的評估是僅靠當前的一些短期刺激政策力度是不夠的。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三季度數據出臺依然是天涼好個秋,政策唯有加強火力,別無選擇;因為中國經濟無論從外部,還是從內部說,都已經接近明斯基時刻,一個微小的變化都有可能觸發危機。若三季度數據仍未見明顯改善,政策或將被迫升級。或可接受李迅雷的建議,通過發行 50 萬億超長期特別國債,將財政資金注入民生領域,直接將農村居民養老金從每月 200 元提高至 400 元。
相信政策目前高度敏感,既然有政策效果滯后的問題,會根據三月數據出臺的情況,立即做出反應,
去年流傳著國外機構的一種說法,中國的時間不多了,只有兩年,扭轉預期就在當下,不能再等待,要避免出現超級資產荒周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