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9日,根據《塔斯社》發布的消息,俄羅斯聯合航空制造公司(隸屬于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已經向俄羅斯空天軍交付了今年第1批蘇-35S戰斗機。這些戰斗機由阿穆爾河畔共青城航空制造廠(隸屬于蘇霍伊公司)生產。
此次交付是俄羅斯空天軍提升戰斗力的重要一步,同時也彰顯了俄羅斯國防工業基礎的韌性。雖然烏克蘭沖突仍在繼續進行,并且包括美國和歐洲在內的西方世界實施了全面技術禁運和經濟制裁,但俄羅斯國防工業仍在繼續生產和現代化升級先進戰斗機。
蘇-35S戰斗機最大起飛重量為34.5噸,由2臺AL-41F1S渦扇發動機提供動力,單臺最大推力14噸,最大飛行速度可達2.25馬赫,作戰半徑1600公里。主要武器包括1門內置的30毫米GSh-30-1航空機炮,備彈150發,全身擁有12個掛點,有效載荷8噸,可攜帶各種空空導彈、空地導彈、反艦導彈、制導炸彈和反輻射導彈。
蘇-35S屬于“第4++代”多用途戰斗機,擁有卓越的機動性、超視距作戰能力和新一代航空電子設備,代表了俄羅斯航空技術的巔峰。蘇-35S主要用于建立空中優勢,同時也具備攻擊地面和海上目標的能力。本次交付的戰斗機配備了最新的航空電子設備、遠程目標探測系統和豐富的精確制導武器,可確保在各種環境下的作戰效能,并且能夠全天候執行任務。
與前代機型相比,最新版本的蘇-35S戰斗機進行了多項改進。例如IUS-35綜合信息和控制系統,可簡化飛行員的工作量并提高態勢感知能力。蘇-35S戰斗機配備了“雪豹-E”無源電子掃描陣列(PESA)雷達,目標探測范圍為100至400公里,能夠在遠距離同時鎖定多個空中目標。此外,先進的推力矢量發動機提供了卓越的機動性,在近距離空戰中占據優勢。
俄羅斯國家技術集團第一副總經理弗拉基米爾·阿爾季亞科夫指出:“根據最新的國防采購計劃,目前有多個批次的蘇-35S戰斗機正在生產中,計劃于2025年交付。這些戰斗機配備了先進的武器和遠程信息與瞄準系統,可以輕松奪取制空權,并在復雜的天氣條件下摧毀地面和水面目標。此外,蘇-35S還能在距離基地很遠的地方作戰”。
面對西方日益收緊的高技術產品禁運與國防工業體系承受的重壓,俄羅斯仍然設法維持甚至擴大關鍵作戰平臺的生產。目前,以聯合航空制造公司為首的俄羅斯航空航天部門通過關鍵零部件國產化、構建替代供應鏈以及提高國內生產能力等舉措來應對制裁,這些努力使蘇-35S、蘇-30SM2、蘇-34以及蘇-57等戰斗機得以繼續生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