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武警黃金部隊的編制序列中,有一個支隊的番號叫作“武警黃金第十二支隊”(全稱是“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黃金第十二支隊”)。該支隊也是武警黃金部隊中番號排序最后位的一個支隊,曾先后7次被武警黃金指揮部評為“基層建設先進支隊”、并被武警總部評為“基層建設標兵支隊”1次,其在部隊建制上隸屬武警黃金第三總隊領導管理,部隊駐地在四川省成都市郫縣(現在叫成都市郫都區)。
據公開資料顯示,武警黃金第十二支隊的建制歷史可以追溯至1979年,前身系中國人民解放軍基建工程兵第五一二團,后于1985年8月轉隸武警部隊現役序列,番號變更為“武警黃金第十二支隊”,下轄若干個大隊和相應的支隊直屬力量。自轉隸改建以來,武警黃金第十二支隊始終積極發揚“武警黃金鐵軍”精神,為國尋金不辱使命、搶險救援沖鋒在前,其主要任務是在四川、貴州、西藏、甘肅、青海五省區開展黃金礦藏及其他多金屬礦產的勘查工作,兼顧區域地質調查、分析測試、工程施工、軍事地質服務和搶險救援任務。
武警黃金第十二支隊一大隊一中隊被授予榮譽稱號
舉幾個例子:“白水、嘉陵江”這兩個國內為數不多的大型砂金礦就是由武警黃金第十二支隊勘測發現并提交上報的;此外在“八五”期間,武警黃金第十二支隊又陸續提交了超大型金礦床1個(即陽山金礦,累計已探獲黃金資源量達390余噸(并且還在開發中)、目前仍是亞洲最大類卡林型金礦)、中型金礦床4個、小型金礦床12個。所以,武警黃金第十二支隊可以說是為四川乃至全國的黃金工業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提供了重要資源支撐。
值得一提的是,也正是在陽山礦區的奮戰執勤中,黃金第十二支隊官兵克服了重重困難,能吃苦、敢拼搏,創造形成了“科學求實、敬業奉獻、團結拼搏、爭創一流”的陽山精神。
此外,在搶險救援方面,武警黃金第十二支隊同樣是表現出色,從汶川大地震、蘆山地震、魯甸地震到尼泊爾地震、山陽特大滑坡等重大地質災害救援現場,都有武警黃金第十二支隊官兵奮戰的身影。
但在2018年的武警警種部隊改革調整中,武警黃金第十二支隊與武警黃金部隊一起退出武警現役序列,轉隸移交自然資源部改建為非現役專業隊伍。在此過程中,武警黃金第十二支隊和武警黃金第三總隊機關一起合并組建為“中國地質調查局軍民融合地質調查中心”,中心是全國唯一一家以“軍民融合”命名并從事應用地質調查的地勘單位,單位性質是正局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
其中,武警黃金第十二支隊主要是轉制改建為軍民融合地質科普研學營地(唐昌)(簡稱“唐昌營地”),占地面積約90畝,建筑面積達23160平方米,營地內武警黃金部隊史館、軍事地質科普展廳以及巖石礦物標本展廳等獨具特色的研學設施一應俱全。
現階段,中國地質調查局軍民融合中心的主要任務有:承擔我國沿邊沿海、境外重要地區和通道的應用地質調查工作,承擔地質資料應用地質調查應用改化和研究工作,承擔基礎地質、災害地質、礦產地質、生態地質、水工環地質調查和國土空間生態修復工作,承擔應用地質調查標準規范研究和推廣應用工作,開展地質調查資料、信息數據服務工作等等方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