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肇慶廣袤的鄉村土地上,有這樣一群服務基層的“健康守門人”。他們身穿白大褂,穿梭于村落農舍間,憑借扎實的醫學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懷揣著治病救人的職業追求和扎根熱土的深厚情感,默默守護著每一位村民的健康與安寧,他們就是肇慶鄉村醫生。截至2024年底,全市2075間村衛生站中,活躍著2212名奮戰一線的鄉村醫生。
高要區金渡鎮西頭社區衛生站村醫蘇雯玉正為村民看病。 肇慶市融媒體中心記者 夏紫怡 攝
“救星”在身邊村民有“醫”靠
“蘇——蘇——醫生!快——快——去救——救人!”2023年的一天中午,正在高要區金渡鎮西頭社區衛生站坐診的蘇雯玉,聽到外頭傳來一陣緊張到結巴的呼喊聲。原來有村民在田邊暈倒不省人事,鄉鄰跑來向蘇醫生求救。
聽清楚事情原委,蘇雯玉抄起急救箱拔腿就跑,來到田邊發現,倒地村民已無意識,出現心臟驟停!撥通電話叫救護車,蘇雯玉持續給村民進行胸外按壓,時間一分一秒過去,豆大的汗珠浸濕了白大褂,蘇雯玉已累得臉紅心焦。
就在大家以為無力挽回之時,細心的蘇雯玉發現,患者的指尖微微抽動——有意識了,搶救回來了!霎那間,周邊村民掌聲如雷。
作為西頭社區2020名村民的“健康守門人”,2018年返鄉擔任村醫,今年32歲的蘇雯玉已經在村衛生站工作了7年。從最初被村民調侃為“愣頭青”,到由衷喊出“大救星”,其中的變化,莫過于村民對于基層醫療的信任和認可。而在蘇雯玉看來,“小到幫村里老人看探熱針,大到急癥救治,無不體現鄉村醫生的重要性。”
目前,高要區衛生站(衛生室)總數394間,鄉村醫生總人數540人(包含巡診、派駐人員)。
高要區衛健局基層股負責人陳嘉堂介紹,鄉村醫生不僅承擔著基本醫療服務的任務,還肩負著12類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的重任。隨著村民健康服務需求持續增長,鄉村醫生老齡化現象日漸突出,現有醫療力量已難以滿足基層群眾對疾病預防、慢病管理、健康扶貧等多元化服務的需求,亟需補充新生力量。
“為此,我們通過公開招聘大專及以上應屆畢業生,并提供考核通過后納入衛生院編制等優惠政策,吸引具有扎實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醫療人才到基層服務。”陳嘉堂說道。
中醫特色診療凸顯村醫特色
當前,城市高等級醫院一“床”難求,相比之下,鄉村醫療機構稍顯冷清。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交通狀況改善、居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互聯網信息傳輸提速,大醫院的“虹吸效應”十分顯著。如何在醫療高速發展的軌道上,保留特色追趕,鼎湖區蓮花鎮布基村衛生站給出了答案:推動基層中醫特色診療服務。
“這是金銀花,甘寒清熱;這是甘草,補氣益脾;這是麥冬,養陰生津……這些藥在家中可以常備。”在放置中草藥的百子柜前,衛生站負責人、執業中醫師邱群鋒抓起一小撮中藥,如數家珍般介紹起來。“我這里有568味中藥,在鄉村衛生站中醫藥治方面有些心得。”
據了解,布基村衛生站是鼎湖區46間公建規范化村衛生站之一,能開展中醫藥5類8項中醫適宜技術,包括直接灸技術、留罐技術、走罐技術、刮痧技術、推拿術、中藥飲片等。中醫特色診療開展的背后,與邱群鋒40載從醫資歷息息相關。
“布基村老年人口占比較多,衍生而來的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也成為衛生站主要的服務對象,而這些群眾大多傾向于中醫調理。因此,對于皮膚病、心血管和呼吸道等慢性疾病的診治,我有了更深入的鉆研。”邱群鋒認為,與綜合性大型醫院不同,精進的醫療設備可以輔助診斷,但村醫更講究的是厚實的經驗,“這是我們的看家本領。”
鼎湖區衛健局醫政科教與中醫藥股負責人李海斌介紹,鼎湖區目前有鄉村醫生91名,在培養村醫人才同時,該區還會選派業務骨干到村衛生站開展巡回醫療和派駐服務,持續提升村醫隊伍整體素質和服務水平,特別是中醫藥服務能力。
拓渠道強保障讓村醫有奔頭
近年來,我國鄉村醫生隊伍正在縮減。年齡老化、后繼無人,成為村醫群體的普遍問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發展壯大醫療衛生隊伍,把工作重點放在農村和社區。”要進一步充實鄉村醫生隊伍,關鍵在于吸引人才,而招錄大學生鄉村醫生,是破解鄉村醫療力量不足、鄉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薄弱等難題的有力舉措。
記者從市衛生健康局了解到,我市持續加強鄉村醫生隊伍建設。如開展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人員招錄和編制保障工作,招聘的醫學專業高校畢業生編制和人事關系在鄉鎮衛生院,工作崗位在村衛生站,同時明確大學生鄉村醫生在村衛生站的最低年限在6年。2024年我市招錄補充大學生村醫25名,均已納入編制管理。
截至2024年底,全市2075間村衛生站中,共有鄉村醫生2212人,鄉村醫生中執業(助理)醫師(含長期派駐到村衛生站人員)占比49.33%,大學專科及以上學歷鄉村醫生278人。
此外,除了繼續實施對村衛生站醫生補貼政策,健全村衛生站多勞多得、優績優酬的激勵機制外,在提升業務能力方面,我市還進行基層醫療衛生人才能力提升“薪伙培基項目”。從2023年起,用5年左右的時間,對全市鄉鎮衛生院、村衛生站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醫務人員開展全覆蓋的能力提升培訓工作,同時積極爭取社會公益資金,開展鄉村醫生培訓,2024年組織兩期全市鄉村醫生中醫藥服務能力培訓,讓村醫更有奔頭。
來源:肇慶市融媒體中心 記者 夏紫怡 特約記者 劉潛 通訊員 曾歡 陳偉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