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這樣一段話:“凡事從心起,看淡一身輕。大事看遠,不貪小利,才能收獲好運;小事看淡,不糾結小事,才能獲得開心?!?/p>
生活中的很多事情不就是這樣嗎?就好像是我們用電腦,如果總是不去清理,就會發現自己的內存被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占據了很多。這個時候我們要做的就是該刪的刪除,該存的存下。
人生何嘗不是如此呢?大事要看遠,小事要看淡。
正如卡耐基在《人性的弱點》這本書中寫道:“不為小事煩惱,因為大多數事情都是小事?!?/p>
就好像是愛因斯坦在專利局當小職員時,每天用廢紙演算相對論。同事笑他 "把精力浪費在不可能的事上。"
他卻在給友人的信中寫道:"我正在編織一張網,雖然現在看來漏洞百出,但終將捕捉到宇宙的秘密。" 這種超越時代的遠見,讓人類首次觸摸到時空的褶皺。
蘇軾在被貶黃州時,鄰居總把污水潑到他家門前。他不僅不生氣,反而在墻上題詩:"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正是這種豁達讓他在逆境中寫出了《赤壁賦》,把生活的茍且釀成了詩意的遠方。而不是把自己的精力放在小事上面。
就像有心理學研究表明,人每天會產生約 6 萬個念頭,其中 90% 都是重復且無意義的。如果我們能像蘇軾那樣,給這些瑣事裝上 "情緒濾網",就能避免陷入到內耗的旋渦之中。
確實,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對于大事、小事我們都應該要知道如何去面對。只是有的時候我們老是分不清。
明明是一件很小的事情,卻被自己無限放大。明明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卻被自己選擇不聞不問。
就好像在生活中,我們有的時候總是分不清主次,比如在工作中有的時候我們總是在忙著一些并不重要的事情,但真正需要做的事情卻一直沒有時間去做。
這就是因為我們對于大事、小事分不清楚,最終導致自己我們應該要做的事情一直沒有做,不那么著急的事情一直在做。
所以,我們應該學會這三點:
1、給大事做減法:比如每年只專注 1-2 件核心目標,避免精力分散。就像是任正非砍掉 90% 的產品線,集中力量攻克 5G 技術。
2、給小事裝濾網:就是建立 “情緒緩沖帶”,遇到摩擦時默念:“這件事三年后還重要嗎?” 就像是學習一樣,我們只需要關注要學什么,如何去學就好。
3、培養 “雙重視角”:既能像軍事家一樣推演戰略,又能像詩人一樣欣賞路邊的野花。就像蘇軾被貶黃州時,白天種地養家,夜晚寫下 “大江東去”。
畢竟,不管是大事,還是小事都是我們人生的構成部分。從某種角度它們都是一樣的重要,只是我們要知道,那個是主,那個是次。
所以,我們要學會把大事看遠,把小事看淡。因為大事看遠,是讓自己的生命有了星辰大海的格局;小事看淡,是讓自己的靈魂保持風輕云淡的從容。
總之,一個人要記住,在我們的生活中,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要分清主次、輕重緩急。不要什么都想做好。
一旦這樣想了,當我們停下來的時候,就會發現什么事情我們都沒有做好,什么事情也都沒有抓住。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一定要記住,大事要看遠,小事要看淡。當然,對于我們來說現在是最重要的。只是我們也要分清重要和不重要的事情,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利用到四象限法則。
通過這些方式來幫助我們把大事和小事給分出來。所以,我們都要記住:大事如棋需遠矚,小事如霧需看淡。
文|明浮生
圖|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