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下轄7個地區管理局,分別是華北地區、東北地區、華東地區、中南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和新疆地區。
作為全國民航業最為發達的地區,2024年,華東民航各家機場表現又怎么樣呢?
華東地區共擁有47座機場,具體分布為:上海2座、江蘇9座、山東10座、浙江7座、福建6座、江西7座、安徽6座。那么
2024年,華東地區47個機場:
旅客吞吐量42143.35萬人次,同比增長18.3%;占全國的28.8%。
貨郵吞吐量736.18萬噸,同比增長9.2%;占全國的36.7%。
起降架次329.98萬次,同比增長6.8%。
一、華東6省1市:誰最強?
華東總共有上海、浙江、江蘇、山東、福建、江西、安徽等6省1市。
民航旅客乘機人數最多的依舊是經濟中心上海。
2024年,華東地區各省市機場旅客吞吐量情況如下:
第1:上海,12473.11萬人次,同比增長28.6%。
上海憑借浦東、虹橋兩大樞紐機場,在華東地區是獨一檔的存在,其增速也是領先的。
是華東唯一個億級地區。
第2:浙江8453.29萬人次,同比增長14.2%。
浙江是第二檔,擁有杭州、寧波、溫州三大機場,在華東地區穩居第二,力壓江蘇、山東等強省。
坐飛機的人多,一方面說明浙江人富有,另一方面,浙江也是旅游資源豐富的地方。
第3:山東,6486.13萬人次,同比增長16.2%。
坐擁濟南、青島兩大機場的山東再度超越江蘇,排在華東第3。
第4:江蘇,6258.66萬人次,同比增長14.2%。
作為國內第二經濟強省,在華東也只排第4,增速排名第3。
當然江蘇最發達地區蘇州沒有機場,很多人到上海坐飛機也造成了很大影響。
江蘇強的是每個機場都不弱,但沒有特別突出的樞紐機場。
第5:福建,5277.19萬人次,同比增長17.8%。
2024年,福建增速在華東地區排第二,廈門、福州、泉州三大機場表現都不錯。
第6:江西,1603.86萬人次,同比增長7.0%。
第7:安徽,1591.11萬人次,同比增長6.9%。
江西、安徽一方面經濟體量相對較小,又是華東最不發達地區。
此外在華東地區中又是更處于中部的兩省,受高鐵沖擊更大。
規模最小,增速最慢。
二、華東47座機場:客運量排名如何?
華東47座機場(民航運輸機場,不含通用機場),按照旅客吞吐量人次,可劃分為5檔。
第一檔:7000萬級,1座機場
第1:上海/浦東7678.70萬人次,增長41.0%。
由于國際航線加速開辟,中國第一國際機場浦東機場增速驚人。
第二檔:4000萬級,2座機場
第2:杭州/蕭山4805.39萬人次,增長16.7%。
第3:上海/虹橋4794.41萬人次,增長12.8%。
除疫情以外的正常年份,杭州蕭山首次超越上海虹橋機場。
第三檔:2000-4000萬級,4座機場
第4:南京/祿口3117.97萬人次,增長14.0%。
第5:廈門/高崎2790.69萬人次,增長15.8%。
第6:青島/膠東2618.07萬人次,增長22.2%。
第7:濟南/遙墻2001.21萬人次,增長14.0%。
這四大機場分別是江蘇、福建、山東的最強機場,有意思的是福建、山東的都不是省會機場。
山東占了兩座。
第四檔:1000萬級,13座機場
第8:福州/長樂1529.98萬人次,增長15.9%。
第9:寧波/櫟社1473.34萬人次,增長14.2%。
第10:溫州/龍灣1253.26萬人次,增長7.2%。
第11:合肥/新橋1248.14萬人次,增長11.7%。
第12:南昌/昌北1126.79萬人次,增長10.4%。
第13:無錫/碩放1050.43萬人次,增長19.4%。
超千萬人次的前11大機場中,浙江3個,上海2個,山東2個,福建2個,江蘇2個、安徽、江西各1個。
第五檔:1000萬級以下,34座機場
第14:泉州/晉江884.25萬人次,增長31.5%。
第15:煙臺/蓬萊863.36萬人次,增長14.7%。
第16:常州/奔牛456.24萬人次,增長13.2%。
第17:南通/興東410.25萬人次,增長12.1%。
第18:義烏340.22萬人次,增長14.7%。
第19:揚州/泰州364.86萬人次,增長11.8%。
第20:徐州/觀音342.82萬人次,增長14.5%。
第21:舟山/普陀山263.32萬人次,增長9.8%。
第22:威海/大水泊270.88萬人次,增長5.4%。
第23:臨沂/啟陽246.84萬人次,增長5.5%。
第24:臺州/路橋214.22萬人次,增長6.2%。
第25:贛州/黃金193.81萬人次,增長1.3%。
第26:淮安/漣水183.31萬人次,增長14.6%。
第27:鹽城/南洋176.64萬人次,增長4.6%。
第28:連云港/花果山156.16萬人次,增長7.9%。
第29:濟寧/大安140.75萬人次,增長28.9%。
第30:阜陽127.11萬人次,增長31.2%。
第31:東營/勝利116.33萬人次,增長9.1%。
第32:蕪湖/宣州108.92萬人次,增長-11.4%。
第33:衢州103.55萬人次,增長17.2%。
第34:菏澤/牡丹95.11萬人次,增長24.8%。
第35:日照/山字河89.49萬人次,增長9.7%。
第36:吉安/井岡山92.89萬人次,增長12.6%。
第37:上饒/三清山60.97萬人次,增長55.3%。
第38:宜春/明月山49.96萬人次,增長-36.3%。
第39:濰坊44.08萬人次,增長-34.5%。
第40:安慶/天柱山39.57萬人次,增長-37.0%。
第41:景德鎮/羅家48.77萬人次,增長-15.9%。
第42:黃山/屯溪42.26萬人次,增長-26.4%。
第43:武夷山27.21萬人次,增長37.4%。
第44:九江/廬山30.68萬人次,增長5.9%。
第45:三明/沙縣31.57萬人次,增長-4.0%。
第46:池州/九華山25.12萬人次,增長-20.9%。
第47:連城/冠豸山13.48萬人次,增長-39.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