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
當年,雷軍創業小米,是從操作系統MIUI起家的,僅靠4個基礎功能,就吸引了第一批米粉。
我們總是仰慕偉大企業的成功,卻容易忘記它們也是生于平凡。
如今,在醫藥行業,萬眾創新,任何一家企業都可能蘊含大能量。
創新藥企業君實生物,便在今年取得了一個還不錯的成績。
公司發布2024年年報,實現營業收入19.48億元,同比增長29.67%;
從單季度看,公司營收還在持續增長,2022-2024年4季度同期營收已經增長了188.09%。
與此同時,君實生物在2024年實現虧損收窄。
公司實現凈利潤-12.82億元,相比去年整整減少了10億虧損,這對一家高研發投入企業來說實屬不易。
那么,君實生物是如何實現業績提升的呢?
1、產品發力
對于一家重研發的醫藥企業來說,能夠持續貢獻現金流的產品重要性不言而喻。
君實生物便有一款主打產品,即PD-1抗腫瘤藥——特瑞普利單抗。
2024年,特瑞普利單抗實現國內銷售收入15.01億元,同比增長超60%。
PD-1抗腫瘤藥大家可能并不陌生,前幾年很多biotech都布局了同類產品;
但君實生物的綜合實力卻是很強的,拿下了多個“第一”:
2018年12月,特瑞普利單抗作為國產第一款PD-1抗腫瘤藥獲批上市;
2023年,作為國產首個獲FDA批準,比百濟神州快了整整一年;
2024年,達成了在黑色素瘤、非小細胞肺癌圍手術期、腎癌和三陰性乳腺癌領域均是醫保內首個且唯一;
今年3月,君實生物又宣布特瑞普利單抗在新加坡獲批上市,至此特瑞普利單抗已在全球四大洲超過35國家和地區獲批,成為全球覆蓋范圍最廣的國產PD-1產品之一。
截至目前,特瑞普利單抗已獲批11個適應癥(10個進了醫保),可治療疾病數量在同類競品中名列前茅。
要知道,PD-1藥物得適應癥者得天下。
2024年全球銷售額達295億美元的藥王“K藥”,就是一款PD-1抗腫瘤藥,它有著超40個適應癥。
正是認識到這一點,君實生物才不斷加快研發進度,產品獲批適應癥數量明顯增多,大適應癥且很多都是獨家/或領先適應癥也迎來快速落地,從而帶動了公司營收的快速增長。
最近一年,特瑞普利單抗一共獲批了4個適應癥,其中不僅涵蓋像乳腺癌、小細胞肺癌、肝癌這樣的大癌種,還覆蓋了從圍術期、一線到三線的多種療法。
2、管理層發力
其實,君實生物的成長并沒有看起來那么順利。
過去公司因產品對外授權,收入產生了巨大波動,2021年公司營收40.25億元,其中33億均是技術許可收入(不同于產品銷售,這部分收入缺乏可持續性)。
不過,這份收入卻最早證明了君實生物的研發實力,且為公司帶來了原始的資金積累。
截至2024年底,公司資金儲備近30億元。
并且,君實生物一直沒有中斷對核心產品的研發投入,經營內核持續增強;2024年,公司研發投入12.75億元,研發費用率達65%。
經過多年研發積累和市場開拓,君實生物的經營正逐步進入良性循環。
2024年,公司收入增加疊加控制成本,使得毛利率由64%大幅增加至78.92%;
同時銷售費用增幅遠低于銷售收入的增幅,使得銷售費用率、管理費用率等均有所下滑。
而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果,除產品發力外,君實生物的管理層也起了很大作用。
比如,新任總經理鄒建軍博士全面接手公司工作后,構建了新的管理模式,使得公司商業化團隊的執行和銷售效率大幅提高。
還比如,將資源聚焦于更有潛力的研發管線。隨著核心產品PD-1藥物和新產品昂戈瑞西單抗的多個臨床III期試驗結束報批上市,公司的費用投入率自然有所降低。
那么,這是否意味著君實生物將扭虧為盈呢?
對此,君實生物用行動給出了回應:
第一,產品就是生產力,積累了50+研發項目。
目前君實生物已開發超過50項產品,覆蓋五大治療領域,管線儲備豐富。
其中,除已上市PD-1藥物外,還有2大在研及其他早研管線均展示出突出潛力:
一個是“BTLA”單抗藥(有望是下一個上市品種),這款藥正與PD-1聯合做全球多中心臨床試驗,在實體瘤以及血液瘤領域均展示出優異的臨床數據。
而且這款藥為全球首創藥物(FIC),其創新性更突出,為后續市場開拓和競爭也奠定了良好基礎。
另一個是技術水平更前沿、治療效果更強的“雙抗”類藥物,即PD-1/VEGF雙抗,和康方生物的依沃西單抗正是同一靶點;
目前,其一線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的相關臨床試驗已進入臨床II/III期,在良好的市場預期下,不排除數據出來后有大的BD交易可能(即技術許可)。
此外,君實生物通過自研和引進,管線儲備了包括抗CD20和CD3雙抗、靶向PI3K-α的口服小分子抑制劑、靶向Claudin 18.2的ADC、抗DKK1單抗等,覆蓋了單/雙抗、ADC、核酸類藥物等多個領域。多個產品均有望于2025年啟動關鍵注冊臨床。
這里強調一下,隨著我國創新實力的增強,我國已成為世界第二大新藥研發大國,因此BD交易規模持續擴大。
君實生物之前就收到過幾十億的技術許可費,未來在技術實力的支持下,公司產品管線依然進可商業化、退可BD交易,實現快速上岸。
第二,堅定走創新藥“出海”路,君實生物國際化進程在國內處于第一梯隊。
2022年,全球醫藥市場規模約1495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將增長至2091億美元。
為此,君實生物堅持全球化布局,自主出海成果持續兌現:
前面我們說到,2024年,特瑞普利單抗實現了在美國、印度、歐盟以及澳大利亞等超35個國家和地區獲批,而國外售價是國內36倍,國際市場勢必將成為未來重要的增長點。
再看整個行業,我國目前只有少數企業實現了自研創新藥的出海,君實生物名列其中。
所以綜上可知,作為一家創新藥企業,君實生物平凡中透露著不凡,頭頂全國第一、全球首創、行業領先等諸多頭銜,研發實力卓爾不群。
在此基礎上,無論是扭虧為盈,還是產品商業化提速或海外BD交易,公司均有望達成,在未來實現業績和估值的戴維斯雙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