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哥多次說過,民航主要有兩個季節:
淡季和旺季
旺季又有兩個季:
春運和暑運
這是通俗的說法
實際上,民航一年是劃分兩個航季:
冬春季
夏秋季
每年到了3月底、10月底,就是民航大換季的時候,無論是對機場、還是航空公司來說非常重要。
所以,每年的換季大會,大家都繃著一根線
能否拿到一條好航線
能否搶到一個好時刻
這是決定航司能不能賺錢的最核心的資源。
2025年3月30日起至10月25日,為民航2025年夏秋航季。
也就是說,從今天起(2025年3月30日),民航將進入夏秋航季航班運營。
因為今年的一季度行業經營情況不容樂觀,接下來的夏秋季將決定行業業績走向的關鍵極端。
翼哥認為,今年的夏秋季航班總體有如下幾個特點:
一、總量調控:結構冰火兩重天
當下,民航“內卷式”競爭非常嚴重,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供過于求。
因此,行業必須要面對這一現實,是要數量,還是要質量。
民航局做了正確的決策,嚴控航班總量、保持適度增長。
換季航班計劃情況來看,新航季共有209家國內外航空公司計劃每周安排定期客貨運航班12.3萬班,同比2024年夏秋航季增長1.0%,民航運輸生產總體平穩有序。
一是嚴控總量,適度增長。
2025年夏航季,共有209家國內外航空公司每周定期航班12.3萬班,同比增長1.0%。
二是客貨分化,貨升客降。
目前民航業的市場形勢,是客運虧錢、貨運賺錢。
這種情況下,也必須對客貨運航班做出調整。
整體來看,是客運下降、貨運上升。
2025年夏航季,民航客運周計劃總量同比下降3.3%,日均減少627 班次,這是疫情后國內航班時刻首次出現同比負增長。
三是區域分化,外升內降。
在總量調控下,市場呈現明顯分化特征:
國內航線客運時刻同比下降3.9%,國際及地區航線則逆勢增長6.1%,形成 "內需收縮、外需回暖" 的雙向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國際航線恢復至2019年的85%,其中東南亞恢復率達84%,日韓航線更實現95%的高恢復度,而中美航線僅恢復至23.1%,成為復蘇洼地。
客運方面,民航局共批復140家國內外航空公司(中方32家、外航108家)的每周17512班客運航班計劃(中方11004班、外航6508班),比2024年夏秋航季增長38.4%,涉及77個境外國家,其中“一帶一路”國家57個。
二、樞紐爭霸:強者地位提升
一是四大航樞紐地位提升。
國內航空市場呈現“強者恒強”態勢,四大航:國航、南航、東航、海航進一步鞏固在主基地市場地位。
國航把控北京首都機場73%的時刻資源;
南航在廣州白云機場占據49%份額;
東航在上海兩場(浦東、虹橋)合計占比45%。
海航系則在海口美蘭機場形成 34% 的主基地優勢。
二是大型機場份額提升。
數據顯示,全協調時刻(起降均為繁忙機場)占比達 50%,較 2019 年增長 21%,凸顯樞紐機場在時刻資源配置中的核心地位。
千萬級機場周度進出港量占比達 74.7%,其中:
北京大興、成都天府等新樞紐正加速崛起。
值得注意的是,在樞紐樞紐內部,航司競爭已從增量擴張轉向存量博弈:
吉祥航空在上海兩場份額提升至11%,春秋航空憑借低成本運營占據8%的時刻資源,形成 "兩超一強多專" 的市場格局。
三、版圖重構:航司戰略大挪移
由于市場價格持續走低,航空公司首先要做的就是守護好自己的主基地,筑起護城河。
航司普遍實施“提質減量”舉措,采取明顯的 "降中低端、保高端" 調整策略:
三大航合計削減中低線航線時刻超1500班次,其中:
南航系國內時刻下降 6%,川航系更是銳降9%。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華夏航空支線時刻增長 12%,春秋航空通過 "干支結合" 模式保持3%的市場份額。
這種調整反映出航司在供需關系變化下的戰略轉型:在一線城市時刻趨近飽和的背景下,通過優化航線網絡提升運營效率。
從航線級別看,新一線城市起飛航線下降2%,二線城市下降6.7%,三線及以下城市下降5.2%,而一線機場起飛航線僅微降0.5%。
這種梯度調整既緩解了低端市場的供給過剩,又強化了核心樞紐的網絡價值。
數據顯示,周頻過千班次的22家航司占據 90.8% 的市場份額,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四、熱門航線:角逐白熱化
在最具經濟價值的熱門商務航線市場,競爭日益白熱化。
TOP10商務航線中,6條涉及北京,競爭激烈程度可見一斑:
? 北京-上海線以日均129.7班次居首,12家航司參與角逐;
? 北京-成都線緊隨其后,日均120.9班次,承運航司多達12家。
TOP10商務線全部由7家以上航司競爭,形成 "諸侯割據" 局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航線增減方面出現新動向:
新開的哈爾濱-蘭州、合肥-溫州等 10 條干線多為區域經濟帶連接,
而停飛的大連-南寧、長沙-珠海等 11 條航線則集中在傳統旅游市場。
這種結構性調整反映出航司正從同質化競爭向差異化經營轉型,通過精準匹配市場需求提升收益水平。
航線加密與減量并存:
新開獨飛航線集中在新疆、內蒙古、貴州、四川、云南、山東、黑龍江等省區旅游目的地支線機場與重慶、貴陽、長沙、西安、天津、廈門、哈爾濱等樞紐機場間的干支銜接航線和支線航線。
海口-揭陽線周頻暴增72班次,依托自貿港政策與旅游需求;
而銀川-鄂爾多斯線周頻驟降82班次,反映區域經濟波動對航空市場的直接影響。
航司通過動態調整頻次與機型,爭奪高價值客源,市場競爭步入精細化階段。
民航局運輸司相關負責人表示:
民航局充分發揮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作用,堅持供需兩側協同發力、動態平衡,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聚焦“入境游、研學游、親子游、銀發游”等航旅融合發展需求,深挖市場潛力,擴大航空運輸市場需求。
2025 年夏航季的調整,標志著中國民航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提升”,這既是民航業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過程,也為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在總量調控下,國際航線的回暖、樞紐網絡的強化、航司戰略的優化,正在重塑中國民航的競爭格局。
未來,如何在供需平衡中把握結構性機會,將成為決定企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