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濱
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發展部經理
專利代理師/公司律師/科技管理高級工程師
廈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技術調查官
廈門市知識產權專家庫成員
有色金屬行業知識產權專家庫成員
中國杰出知識產權經理人優秀獎
2024年中國“40位40歲以下企業知識產權精英”
采訪劉濱前,我翻看了他的履歷:9年從業經歷、主導200余件專利案件、300余件商標注冊、60余項專利交易、90%專利授權率、18件海關知識產權備案……一系列數字背后,是一位資深IP掌舵手為企業創新保駕護航的耀眼軌跡。
曾聽過他在主題沙龍上的專業分享。邏輯清晰,思維縝密,表達簡潔明快,一語中的,你會迅速被拽進他的場域中。他身上有一種工程師特有的堅執,以及管理者的大局觀,聊及知識產權時所發散的能量,像深海中的探照燈,既照見技術細節的溝壑,又穿透行業迷霧的邊界。
他給人的感覺像錨,內心有方向,沉穩堅定,根基深厚。一如他的微信個性簽名: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不容然后見君子。這大抵就是他所錨定的精神坐標吧。信念高遠者,難免不時與現實碰撞,阻礙重重,但“不容”不是被動承受,而是主動選擇,選擇堅定不移走在一條難而正確的路上,守住自己心里的“道”。
“知識產權的價值在于護航創新,而創新的核心在于人。”這是劉濱在采訪中反復強調的一句話。作為廈門鎢業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發展部經理,他不僅是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掌舵者,更是高價值專利培育與轉化的實踐者。在他的帶領下,廈門鎢業在知識產權領域取得了顯著成就,成為行業的標桿企業。
他的故事不僅是一個知產人的成長史,也是一部企業知識產權管理的實踐指南。沒有太多跌宕,但多的是細枝末節的經驗和心得。不局限于自我的高光,更是一份踏實的職業責任。
于他身上可見,知識產權是創新的影子,影子越清晰,創新的光就越亮。
PART 01、跨界
劉濱的職業生涯,是從研發工程師起步的。
在研發過程中,他發現研發成果的保護離不開專利,而當時公司尚未建立專業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從技術交底書撰寫到審查意見答復,都需要研發人員親力親為。正是這段“既當發明人又當代理人”的特殊經歷,讓他系統掌握了專利全生命周期管理要點,也促使他思考如何構建更科學的創新保護體系。
“知識產權不僅是法律問題,更是企業戰略問題。”劉濱坦言,他越來越意識到,知識產權管理不僅僅是專利申請和維權,更是企業創新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段職業歷程不僅讓他與知識產權結下不解之緣,也為他日后在知識產權管理領域的深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榮耀上榜2024年中國“40位40歲以下企業知識產權精英”
熟悉劉濱的人都說他是妥妥的“考霸”:專利代理師資格證、法律職業資格證等專業證書輕松考取,經嚴格評審獲批科技管理高級工程師,還憑借扎實的法律專業知識與卓越的業務能力成功申領公司律師工作證,堪稱業內少有的“技術+法律”雙棲人才。這種跨界能力的價值在他的職業生涯中不言而喻。
他精研材料領域專利,主導了200多件專利案件,涉及美國、歐洲、日本和韓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授權率高達90%以上;還負責了300多件商標的注冊工作,以及30多件著作權的登記。他不僅精通專利提案的挖掘、布局,還熟練掌握專利優先審查、PPH(專利審查高速路)、FTO(自由實施分析)、駁回復審等專業技能,同時對商標異議、撤三、行政舉報、無效宣告及行政訴訟等操作也十分嫻熟。
他推動構建了公司多元糾紛解決機制,開創組合拳維權模式:成功辦理18件海關知識產權備案,主辦3起行政舉報案件, 推動2起公安刑事立案,并參與了10起司法訴訟(含行政訴訟和民事訴訟),有效捍衛了廈鎢的專利權和商標權,構建堅實保護防線。
他主導創立了一套完整的集團知識產權體系,使廈鎢成為有色金屬行業知識產權管理的標桿企業。在他的帶領下,集團旗下5家公司獲評“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廈鎢的知識產權管理工作也成為同行業企業學習的典范。
正是憑借著扎實的專業能力,以及對工作的執著與專注,劉濱獲得了諸多榮譽。這些榮譽是對他工作的高度認可,更是他職業生涯的光輝見證。
PART 02、掌舵
作為廈鎢的“IP掌舵手”角色,劉濱始終秉持“知識產權源于經營,服務經營”的理念,致力于將廈鎢打造為知識產權強企。他主動參與到集團五年戰略規劃的五維目標和關鍵舉措的制定;將部門由原本“專利代理所”的定位調整至涵蓋專利、商標、著作權和商業秘密的集權式管理身份。
他主導了將知識產權納入集團整體發展戰略,從更高維度開展體制創新和制度創新。通過知識產權戰略思維,結合公司不同發展階段、產業鏈上下游位置和行業競爭態勢,制定了適應自身發展的中長期戰略規劃。
為了避免知識產權成為公司業務的“孤島”,他策劃并推動了知識產權與研發、投資、采購、市場、制造等五大業務的深度融合。特別是在研發體系中,創新性地嵌入了知識產權代表和知識產權評委的角色,顯著提升了項目風險防范和成果保護意識及成效。例如,在技術開發流程中,知識產權代表需在立項通過后開展專利調研和知識產權策劃,計劃階段進行侵權風險調查,開發階段拓展創新創造并及時保護,驗收前復核風險與成果保護,真正實現了工作閉環。
他創新了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模式,打造了管理序列和技術序列雙通道學習路徑。管理序列課程體系側重于申報流程管理、知識產權維護與運營等,通過一系列涵蓋知識產權法律法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知識產權交易與運營等方面的課程,全面提升管理人才在知識產權領域的決策和管理能力。
自2021年起,他還策劃打造了“廈鎢知識產權宣傳周”品牌活動,每年宣傳周期間開展一系列知識產權主題活動,持續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宣傳教育,塑造了“尊重知識、崇尚創新、誠信守法、公平競爭”的知識產權文化理念。廣大員工對知識產權保護的意識普遍提高,為降低運營過程中的知識產權風險奠定了堅實基礎。
·廈鎢【知識產權宣傳周】·
正是經歷這樣穩扎穩打的沉淀發展,廈鎢在知識產權管理上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終成行業的榜樣標桿。這一過程中,他帶領團隊經歷了無數的挑戰和困難,但最終都一一克服。
回望來時路,劉濱聊及自己團隊最引以為豪的成績:
“印象比較深刻的還是2020年我們圍繞高強度鎢絲,助力虹鷺(集團子公司)完成深度知識產權布局的整個過程吧?!?br/>這一路,團隊披荊斬棘,全方位運用知識產權策略:深度挖掘技術方案、精心構建專利組合、巧妙謀劃海外布局、靈活運用優先審查與PPH高速通道,積極提交公眾審查意見,還巧妙策劃產品商標。過程充滿挑戰,但成果令人欣慰:一系列專利獲授權,為產品筑牢技術壁壘;該產品收益喜人,近兩年創收超15億元,是集團利潤貢獻“扛把子”。
這一刻他眼中閃動的光芒,是專業的力量彰顯,也是對自己努力與熱愛的最高褒獎。
PART 03、深研
作為知識產權管理者和發明人,劉濱很享受這兩個角色帶來的不同體驗。在他看來,作為發明人,他享受從無到有創造新技術的過程;作為管理者,他喜歡通過團隊協作和戰略規劃,推動知識產權為企業發展賦能,看到團隊在自己的帶領下不斷成長,創造價值,這種成就感同樣讓他感到滿足。
廈鎢作為全球領先的超大型鎢材料企業、國內鋰電正極材料龍頭企業、稀土深加工及應用高發展潛力的企業,歷經持續改革與創新引領,在研發成效和經營成效方面實現了快速提升,曾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及多個省部級獎項。
這份亮眼的成績單,自然離不開廈鎢相對成熟的高價值專利培育模式體系的建立。而劉濱作為走在前面的探索者和踐行者,感觸頗深。
他笑說自己最大的職業樂趣就是見證專利轉化為市場競爭力。例如,高強度鎢絲專利包成功應用于光伏金剛線領域,助力公司在該細分領域斬獲90%的市場份額。這一成果不僅讓他深感自豪,也讓他看到了知識產權在企業發展中的巨大價值。
同時他也坦言,個中困難和壓力不言而喻,最大的挑戰則是平衡技術保密與公開策略。經過反復深思研討,在主導光學模具用硬質合金技術專利布局時,他便創新采用了“核心專利+外圍專利+技術秘密”的組合策略,既實現了技術的有效保護,又避免了過度公開關鍵參數,確保了公司的技術優勢。
·主題活動分享·
他將自己主導的廈鎢高價值專利培育模式,分為高質量創造和高價值實現兩階段工作。
“在高質量創造階段,由研發、IPR、專利事務所和專業咨詢機構四個不同主體各司其職,通力合作完成產品/技術開發、專利導航、布局策略、專利獲權等工作;進入高價值實現階段,由營銷、IPR 和外部運營機構協同開展市場宣傳、政策項目申報、專利運營和項目孵化等工作?!?br/>聊及企業在高價值專利培育及專利轉化運用方面的心得,他保持一貫的條分縷析:
“一是要注重專利的質量而非單純追求數量,通過精準布局和深度挖掘,提升專利的價值,將‘知產’變資產;二是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借助外部優勢資源提升創新能力,實現產學研的深度融合;三是建立完善的創新激勵機制,激發基層員工的創新活力,讓創新成為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br/>PART 04、信條
劉濱身上有一種特別沉穩的力量。他不高談闊論,也不好高騖遠。他對自己的評價是:專業精進、創新求變、價值堅守。
與其說是自我評價,不如說是他的職業信條。
他始終持續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考取專利代理師和法律職業資格,是他對知識產權工作的基本要求;他始終保持對新技術、新領域的敏感度,積極探索創新模式,推動知識產權工作的不斷進步;他九年來不斷踐行“用知識產權護航廈鎢創新”的初心,帶領團隊完成從跟跑到領跑的一步步跨越。
他說自己特別喜歡埃弗雷特·羅杰斯的《創新的擴散》這本書,他從中深刻理解了創新成果如何在市場中傳播和應用,對他的知識產權管理工作有著重要的啟發。他也非常敬佩任正非先生,他以卓越的戰略眼光和堅韌不拔的精神,帶領華為在全球知識產權領域占據重要地位,這對他影響深遠。還有一句話也一直激勵著他:“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彼鼤r刻提醒自己要不斷追求創新,為企業發展貢獻力量。
那是什么驅動自己一直保持飽滿的工作熱情呢?他想了想,除了熱愛,沒找到其他答案。
“一是對知識產權事業的熱愛,我深信知識產權能夠推動創新和經濟發展,為社會創造更大的價值;二是在工作中不斷學習和成長,在挑戰和機遇中充實自己,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三是團隊合作和創新帶來的成就感,看到自己和團隊的努力為企業創造價值,這種滿足感讓我充滿動力;四是通過努力為企業創造價值的滿足感,讓企業的創新成果得到有效的保護和運用,推動企業的發展壯大。”
正是帶著這樣一份熱愛和信念,他心無雜念,一件事一件事地做,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解決,哪怕遇到溝溝坎坎,依然堅定不停地走,一個腳印連著一個腳印。至于這條路的前方是什么?又將通向哪里?也許就像美國詩人羅伯特·弗羅斯特所說:只有真正走在這條路上的人,才能體會其中的風景。
PART 05、夢想
“我的職業夢想,是打造全球新材料領域最具價值的專利池?!?br/>讓中國企業的創新成果在國際專利博弈中獲得應有的尊重。這一夢想看似有點宏大遙遠,但確是他的由衷發愿。
他鮮少發朋友圈,但除夕夜發了這么一段遣詞造句極為真誠考究的文字:
“愿新年的晨光里:
你的每個靈感都享有「在先權利」,
所有努力都自動續展「保護期限」,
連偶遇的煩惱都是可宣告無效的「現有技術」!
知識產權人懂得——
那些深夜檢索的星光,終會織成創新的經緯;
反復推敲的權利要求,必將壘起價值的城池。
新的一年,
愿我們依然做彼此的法律鎧甲,
以敬畏守護創造的微光,
用專業焐熱冰冷的法條。
新春啟「權」時,
愿你我:
左手執法典不涼熱血,
右手握初心不負流年?!?br/>細斟慢酌,這或許正是知識產權人最深沉的浪漫吧。
問:您如何看待所身處的知識產權行業?現階段思考最多的問題是什么?
劉濱:知識產權行業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領域。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和科技創新的加速,知識產權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知識產權始終是為公司運營服務的,因此如何實現其價值化是關鍵。知識產權運營,如專利許可、轉讓、投融資等方式,是實現價值化的重要途徑之一。但更核心的是,如何有效地與公司運營深度結合,比如為公司新興領域的技術運用、產品的市場拓展等提供有力支持。這也是我現階段思考最多的問題。
問:請您為知識產權工作者在職業規劃或成長上分享一些建議?
劉濱:一是從小目標開始,不要一開始就想著成為行業大佬,先設定一些小目標,比如通過專利代理師考試、法律職業資格考試等,逐步積累經驗和能力;二是保持學習,除了專業書籍,多關注行業公眾號、論壇,了解最新動態和實用技巧,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三是保持好奇心,對新技術、新領域保持好奇心,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升綜合能力,為應對復雜多變的知識產權工作做好準備;四是積累實踐經驗,不要害怕接手新案件或復雜案件,積極參與實際項目,從專利申請、商標注冊到知識產權訴訟等各個環節,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提升自己的實戰能力;五是及時復盤,在工作中,要養成及時復盤的習慣。定期回顧自己的工作,總結經驗教訓,找出不足之處并加以改進。通過復盤,不斷優化工作方法,提升專業能力。
來源:IPRdaily中文網(iprdaily.cn)
供稿:廈門市知識產權協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