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戰略博弈持續深化的背景下,美國政壇圍繞對華政策的路線分歧日益顯現。最近,美國政軍兩界再次釋放的對抗性言論,與戰略智庫的審慎評估形成鮮明對照,暴露出華盛頓決策層面臨的結構性矛盾。
日前,據《南華早報》消息,在一場確認聽證會上,特朗普的親信、新任空軍部長提名人特洛伊·克拉克拋出強硬論調,強調中國經過二十年不對稱戰略布局,已形成針對美國的系統性軍事應對方案。這位特朗普親信特別指出,中國在南海的常態化軍事存在表明其戰略決心,建議五角大樓加速裝備采購流程以應對潛在沖突。此類言論引發輿論震動,但隨即遭到主流媒體的策略性質疑。難道美軍真要采購物資與中國正面對抗?
然而,美國媒體彭博社卻不這么認為。彭博社最新戰略評估報告揭示,美國在關鍵戰略資源領域存在致命性短板。數據顯示,當前美國29種關鍵礦產對華依存度超50%,其中15種戰略性礦產完全依賴中國供應。該報告提出三條破局路徑:對華緩和關系、重啟本土開采體系、構建替代供應鏈。分析認為,以特朗普政府的戰略政策,缺乏戰略互信,顯然不太可能。其次,自己開采的話,需耗時二十年重建產業鏈,顯然不太可能。唯有第三條具備現實操作性。
然而美國構建替代供應鏈面臨雙重困境:
1.加拿大作為傳統資源盟友因特朗普的貿易保護政策產生嚴重隔閡。
2.烏克蘭政府近期對美烏礦產合作協議的強硬態度更令局勢復雜化。
其次,基輔當局公開聲明拒絕承認歷史援助的債務屬性,僅承諾對新增援助提供補償性合作,這種策略性表態背后顯然獲得歐盟的實質性支持。特朗普估計怎么也想不到,會被澤連斯基如此戲耍。美國大不了全面停止援烏,但澤連斯基敢如此表態,想必已提前想好退路,或許歐盟已給了他足夠保障。
由此可見,對華強硬派主張的對華備戰必須解決礦產資源問題。而破局方案又與其"美國優先"理念存在根本沖突,這是他無論如何都接受不了的。可以說,特朗普自己把美國逼入了困境。對于中國而言,態度始終明確:中國始終秉持防御性國防政策,既堅定維護核心利益,又保持戰略定力避免陷入對抗陷阱。美國若執迷不悟,妄圖挑起事端,最終只會自食惡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