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中共黨中央駐于延安時,中央領導和全體機關干部,將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謝覺哉、吳玉章五位尊稱“延安五老”。
其中的董必武,曾參加過中共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是我國最早的馬克思主義者之一。從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時期開始,他和毛主席作為湖北、湖南農民運動的領導核心,相互呼應、相互支持,攜手走過50多個春秋。
1944年,毛澤東批準公開為董必武祝賀60壽辰。大家知道,中共自1921年成立以來,就不主張在黨內為個人搞祝壽活動。但為什么主席又要為董必武祝壽呢?這在給“延安五老”之一的徐老過六十大壽時做過解釋。
1937年1月31日的《新中華報》上說:在國難斗爭中一切個人的、集體的、領袖的、群眾的、有模范作用的例子,無論大小都值得提出來用各種各樣的方法獎勵之,而做壽就是其中的一種方式。
董必武
董必武和家人
董必武,原名董賢琮,又名董用威,字潔畬,號壁伍(投身革命運動后,改為“必武”)。1886年3月5日,他出生在湖北黃安縣(今紅安縣)一個清貧的教師家中。
中學讀書時,他就受到了“日知會”影響、并參加了辛亥革命。在革命的斗爭實踐中,他逐漸完成了從孫中山路線的追隨者到一個馬克思主義者的轉變。
新中國成立后,董必武積極投入新中國的建設中。曾任中央財經委員會主任,政務院副總理,政務院政法委員會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等職。
值得專門提出的是,董必武曾經代理過國務院總理,也代理過國家的主席,都是毛主席指定的。這在中共的干部中,是絕無僅有的。
1950年,正在莫斯科為斯大林祝壽的毛主席,急匆匆地給國內發來了一封電報,讓周總理立即帶著相關人員來莫斯科跟蘇聯談判經濟合作事宜。而當時,新中國剛剛建立,國內事情紛繁不堪,周總理每日都要日理萬機,如果他離開國內,毛主席又身在異鄉,中國這一艘巨輪將要由誰接手呢?
主席經過深思熟慮,在給總理的信中明確提出,在總理前去蘇聯期間時,由董必武代行總理職責。1956年9月,在北戴河中央政治局會議上,主席提出自己不再當國家的主席。
毛主席說:“讓我暫擺脫此任務,以便集中精力研究一些重要問題。這樣,比較做主席對國家利益更大。現在雜事太多,極端妨礙研究問題。”
毛主席與董必武
到了九大以后,主席考慮政府機構重建時,按國家體制、又應設立國家的主席。到了1971年,主席已77歲高齡,更不宜當國家的主席。毛主席也在考慮這個問題:“如果他不當國家的主席,那么誰當呢?”
有一次,林彪通過秘書向主席的秘書打來電話,建議“由毛主席兼任主席”。毛主席說:“反正我不能當了,那就讓董老(必武)當吧!”
1972年2月下旬,在主席的建議下,董必武出任了國家代理主席。有人因此說,董老是毛主席最信任的人之一。如去認為,此言應該非虛。
1975年4月2日,董老在北京逝世,值其忌日、如去愿董老安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