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慶是我國汽車產量,僅次于廣東和安徽的第三大省市。說到重慶的汽車制造業,很多人都會想到長安汽車、塞力斯等乘用車廠商。其實,重慶市在商用車方面也曾享譽全國。其中,重慶恒通客車也曾是國內客車領域的佼佼者。”
01—
中國公交客車,始于重慶
說到我國的汽車工業歷史,很多人都把一汽解放卡車投產算起。其實,在客車制造方面,大西南的重慶才是我國第一輛國產公交客車的誕生地。
恒通客車的前身重慶公共汽車公司修理廠,于1939年創建成立。在上世紀40年代,重慶市就開始生產大型客車了。
1951年,重慶公共客車修理廠還裝配出了,“解放號”長頭木質車身的客車。1960年,工廠研發了國內第一輛燃氣客車,成為了國內燃氣客車的開創者。1963年,工廠開始推出“重慶”牌客車,為重慶客車制造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02—
重慶客車,百花齊放
1979年,已經頗具實力的重慶公共汽車修理廠,發展為重慶客車總廠。重慶客車總廠為了適應國內城市公交運力需求,在1985年基于羅曼卡車,改裝出了我國第一臺鉸鏈客車,頗受市場歡迎。
事實上,在上世紀80、90年代,川渝地區的客車制造業非常紅火。除了老大哥重慶客車總廠外,還有山花客車、長嘉客車、北泉客車、川江客車和華西客車等,也都在西南甚至全國中巴、公交、公路客車領域小有名氣。
不過,經歷過10多年的繁榮之后。重慶客車廠雖然有著重慶公交的大力支撐,但在90年代中后期,開始陷入經營困境。
03—
多次賣身,均不成功
為解決經營困境,1992年底,重慶客車總廠被一家泰國企業承包。不過,合作并不長久,1996年又恢復了獨立經營。
到了2002年,重慶客車總廠迎來了第一個白馬騎士。摩托車制造企業力帆,用6000多萬元拿下了重慶客車總廠55%的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事實上,這次并購持續時間更短,半年之后力帆就撤資了。
2003年,客車行業的領頭羊鄭州宇通客車,重組重慶客車總廠,組建成立了重慶宇通客車有限公司。鄭州宇通作為國內最大的客車廠商,無論是渠道、技術、人才等實力雄厚,這次合作業內都充滿了期待。然而宇通客車在2年后,也選擇了撤資,重客重回自由身。
04—
更名恒通客車,再創輝煌
在中國客車行業,品牌名稱中帶“通”或者“龍”的廠商,似乎都很成功。例如,鄭州宇通客車,聊城中通客車、廈門金龍客車、蘇州金龍客車等。其中,“一通三龍”長期占據行業銷量榜的前幾位。
2006年,企業更名為重慶恒通客車有限公司,并將精力投入到自己優勢的燃氣客車這一細分領域。事實證明,這一戰略選擇很成功。
隨著市場柴油價格的不斷提升,國內客車、重卡、出租車等商用車領域,油改氣開始大流行。恒通客車憑借著在燃氣客車的技術優勢,很快又回到了舞臺中央。到2009年,重慶恒通的燃氣客車,占據了市場70%的份額,并出口到全球20多個國家。
05—
再次隕落,賣身央企
重慶恒通客車靠著燃氣客車,在國內市場的好日子沒過幾年。
國內客車的清潔能源客車,就從傳統的燃氣客車,過渡到了電動客車時代。在此背景下,中車電動、比亞迪等純電動客車迅速崛起。但是,重慶恒通在這一新的技術風口上,并沒有抓住這個機會。
到了2016年,恒通客車由于補貼問題被重罰,再次陷入經營困境。到2018年,銷量幾乎歸零了2019年,來自湖南株洲的中車電動客車公司,完成了對重慶恒通客車的收購。
而這里所說的中車電動,就是央企中國中車旗下的公司,是一家由生產電力機車,跨界進入電動客車行業的央企子公司。
06—
最后
至此,重慶恒通客車,成為了重慶中車恒通汽車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而重慶中車恒通公司81.25的大股東就是中車時代電動汽車公司。
2019年,中車恒通在重慶投資20億元,建設年產4000臺新能源商用車的生產線。重慶恒通客車,成為了中車電動旗下的一個生產基地,而恒通客車品牌開始淡出國內客車市場。
20204年,中車電動客車公司以5877輛的銷量,成為國內第7大客車品牌。但是,從銷量增幅上來看,中車電動有67%的年度增長率,排名行業第2位。可以說,恒通能夠搭上中車電動的便車,也算是比較幸運的了。
回過頭來看,重慶作為我國客車工業的策源地,創造了不少的行業第一,也曾有過自己的輝煌。時至近日,滄海桑田雖然有了最終歸宿,但品牌隕落多少也讓人有些痛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