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這個地方,不少富豪都能活到九十多歲,甚至有些還能突破百歲大關。邵逸夫就是其中一位極具影響力的人物,他的壽命更是達到了107歲之長。
在他生前,他構建了一個龐大的商業版圖,同時熱衷于慈善事業,為社會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那么他是如何取得成功的呢?他到底有哪些秘訣能夠讓他如此長壽呢?
邵逸夫的出身就比普通人優越許多,他出生于一個規模不小的染坊家族,是家中的第六個孩子。當時中國正處于劇烈的社會變革之中,電影這一新興行業開始在城市中嶄露頭角。
不過,他們并沒有接手家族的傳統生意,而是投身于娛樂圈。邵逸夫天賦異稟,在中學畢業后,便與兄長們共同創立了一家影視公司。
創業初期,他缺乏經驗,只能在片場做一些雜務工作。為了借一件道具,他常常需要奔波數十里路。然而,他思維敏捷,善于學習,很快就成為了攝影師,并且在一年之內熟悉了電影廠各個部門的工作流程。
他們拍攝的第一部作品在上海引起了廣泛關注。然而,這也引來了同行的競爭和排擠,幾家電影公司聯合起來,禁止影院播放他們的影片。
面對如此激烈的市場競爭,這對邵逸夫來說無疑是一次嚴峻的考驗。為了公司的生存,兄弟幾人決定開拓東南亞市場。哥哥帶著他,帶著僅有的老舊設備,遠赴海外拓展業務。
在國外,電影市場十分繁榮,他也敏銳地察覺到有聲電影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于是他毅然決然地前往國外學習有聲電影技術。途中不幸遭遇輪船觸礁沉沒,他在海上抱著木板漂浮了一整夜才得以獲救。
這次死里逃生的經歷非但沒有讓他退縮,反而更加堅定了他學習的決心。學成歸來后,他導演了中國首部有聲電影《白金龍》,正式開啟了中國電影的有聲時代。
這部電影不僅為家族帶來了豐厚的收益,還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電影的發展方向。憑借這一先進技術,邵逸夫迅速崛起,不僅在海外成立了電影公司,還陸續收購了不少戲院。
到了1937年,他們在周邊國家已經建立起一個龐大的電影帝國,形成了完整的電影發行網絡。幾十年間,他們兄弟共拍攝了超過一千部電影,員工人數也超過了千人。
“邵氏出品,必屬佳品”在東南亞可謂家喻戶曉。他們的事業蒸蒸日上,吸引了眾多電影人才,極大地推動了香港電影產業的發展,使香港逐漸成為整個亞洲的電影中心。
邵逸夫在經營影視公司時有著獨特的風格,他工作勤奮,每天都和員工一起上班。別人五點下班,他卻常常工作到晚上十點。如果是在試片室看片,吃過晚飯后繼續觀看,第二天依然準時到達公司。
最瘋狂的時候,他一天最多能看九部片子,為了趕進度,他每天至少工作十六個小時。這種高強度的工作模式讓他對公司的運營情況了如指掌,也為員工樹立了榜樣,營造出積極向上的工作氛圍。
此外,他還非常擅長發掘和重用人才。他認為李翰祥才華橫溢,便大膽任命其為導演。李翰祥執導的《貂蟬》取得了巨大成功,開創了用黃梅調拍攝古典美人電影的潮流。
后來,這位導演因為薪資和攝影棚的問題,帶著不少技術人員離開了邵逸夫,自立門戶。然而,失去了邵逸夫的支持,他的事業很快陷入困境,欠下巨額債務。
邵逸夫愛惜人才,不計前嫌,重新接納了李翰祥。回到邵氏后,這位導演拍攝了許多賣座電影,還與內地合作,創作了《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等經典作品。
邵逸夫這種包容的胸懷,不僅幫助員工重新找到事業方向,也為公司留住了寶貴的人才。然而,他并非完美無缺,在經營上顯得有些吝嗇。
他的公司實行月薪制,明星片酬較低,只能住在公司提供的宿舍,出行受到限制,出席活動還需借用公司的服裝。
導演領薪水時,他經常要求打折。著名影星李小龍正是因為他的壓價行為,選擇轉投其他公司。還有許多明星也因片酬過低而離開。
在當時的香港電影行業,這種經營策略雖然控制了成本,但也導致了不少人才流失,對公司長遠發展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到了六十歲時,邵逸夫與朋友共同創建了著名的TVB。這家機構的成立徹底改變了香港電視行業的格局。
在此之前,香港電視市場規模較小,節目內容單一。他獨具慧眼,引入先進的制作理念和技術,推出了豐富多彩的節目,如電視劇、綜藝節目和新聞報道等。
他們制作的電視劇劇情引人入勝,演員演技精湛,制作精良,深受觀眾喜愛。這些電視劇不僅在香港收視率高,還銷往海外,提升了香港文化在國際上的影響力。
為了培養影視人才,他還創辦了藝人培訓班。這個培訓班為許多年輕人提供了學習和實踐的機會,培養出一大批國際巨星,例如周潤發、張曼玉等。
這些明星為他的公司帶來了可觀的商業利益,也為香港乃至整個華語影視行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這個項目的成功為香港和華語影視行業的人才培養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除了事業上的輝煌,邵逸夫的感情生活同樣精彩。他有過兩位妻子。第一任妻子與他年輕時相識,育有四個子女。
然而,在1952年,他認識了一位十八歲的女孩。這位女孩非常擅長經營管理,于是他將她帶入公司。原配因此憤而離家,他只好將子女送到國外的哥哥那里寄養。
直到四十多年后,他在九十歲時終于娶了已經六十多歲的這位女子,并讓她進入公司高層。這使得子女們十分不滿,兩個兒子先后退出董事局,移居國外,兩個女兒也與他疏遠。
他的大兒子在國外曾遭遇綁架,接到綁匪電話后,他確認兒子安全并認為可以用錢解決后,繼續看樣片。幾天后,他親自前往談判,最終以一百萬贖回兒子。
后來小兒子也在家門口被綁架,但他不愿給父親添麻煩,選擇跳車逃生,表現得和父親一樣冷靜。
邵逸夫一生中最廣為人知的,還是他的慈善事業。最初,他向香港捐贈五十萬用于建設圖書館,隨后又追加捐款。后來,他開始向內地學校捐贈教學樓,直至去世,總共捐贈了六千多棟建筑,遍布全國三十一個省市,捐款總額達四十七億之多。
為了確保捐款真正用于教育事業,他制定了詳細的措施,要求受捐方設立專門賬戶,公開費用,并規定配套資金比例。他的慈善行為改善了內地學校的教學條件,為中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邵逸夫之所以能夠長壽,與他良好的生活習慣密不可分。他堅持“三不做”,即不賭博、不喝酒、不做刺激的事情。在應酬場合,無論別人如何勸說,他都不抽煙不喝酒。
他的飲食量適中,注重營養平衡,午餐簡單,經常吃青菜拌飯。他很早就開始注重養生,起初每天燉野山參食用,后來改為舌下含頂級野生人參,每頓晚飯還會喝一碗滋補湯。
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更加重視運動養生。即便已過九旬,他仍堅持學習武當的呼吸法,并且每天早上五點起床散步一小時,每周打四次高爾夫球,還學習太極拳和少林拳。他非常重視腳部保健,每晚睡前都會做相關的運動。
除此之外,他還有一項特別的愛好,那就是喜歡與美女相處,他認為這樣能讓心情變好。他經常邀請演員到家中做客,一起吃飯、看電影。
邵逸夫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影視、慈善等多個領域留下了深刻的印記,他的故事至今仍被人們津津樂道。
參考信息:鳳凰網:直擊邵逸夫追思會:劉家昌黑衣現身 跪拜鞠躬(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